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探究性教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加深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深入思考,在此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课堂上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探究式教学中作深入的研究,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介绍一下。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1.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将研究性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讲究实践性、创造性、民主性、广泛性、自由性,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环境开放。
3.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获得相关体验,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点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曾说过:“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环境之一。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如在讲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锈蚀现象,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一步探究金属的防护。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调整实验步骤,改进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和前面学过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区别,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材料阅读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理解相关材料,教师利用材料中的内容创设问题和探究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探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化学教学强调从过程中获取能力和经验,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学生探究的服务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开展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化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实现化学课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完成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和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用简练的语言或图表加以整理,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评价是探究性教学持续运作的保证,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使学生的探究学生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很快选择正确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有鱼可食”的效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重在探究、贵在引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汝建.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02,(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课堂上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探究式教学中作深入的研究,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介绍一下。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1.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将研究性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讲究实践性、创造性、民主性、广泛性、自由性,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环境开放。
3.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获得相关体验,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点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曾说过:“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环境之一。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如在讲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锈蚀现象,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一步探究金属的防护。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调整实验步骤,改进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和前面学过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区别,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材料阅读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理解相关材料,教师利用材料中的内容创设问题和探究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探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化学教学强调从过程中获取能力和经验,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学生探究的服务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开展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化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实现化学课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完成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和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用简练的语言或图表加以整理,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评价是探究性教学持续运作的保证,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使学生的探究学生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很快选择正确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有鱼可食”的效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重在探究、贵在引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汝建.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02,(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