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探究性教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加深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对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深入思考,在此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课堂上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创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方式。这意味着教师要在探究式教学中作深入的研究,更好地遵循“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理念,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文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笔者的认识介绍一下。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1.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将研究性的思想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讲究实践性、创造性、民主性、广泛性、自由性,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环境开放。
  3.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探究获得相关体验,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探究式教学的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探究应该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点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等化学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来进行,这些知识是值得探究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容易使大脑疲劳,难以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美国《科学》教材主编劳伦斯教授曾说过:“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环境之一。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如在讲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锈蚀现象,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进一步探究金属的防护。
  (2)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调整实验步骤,改进实验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它和前面学过的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区别,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材料阅读创设探究情境
  在探究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理解相关材料,教师利用材料中的内容创设问题和探究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究、归纳等活动探究。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化学教学强调从过程中获取能力和经验,发展学生在面对自然现象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学生探究的服务者,这样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开展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化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实现化学课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完成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活动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和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
  交流、评价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归纳,用简练的语言或图表加以整理,进行交流,相互评价。交流、评价是探究性教学持续运作的保证,在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验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使学生的探究学生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很快选择正确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有鱼可食”的效果。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重在探究、贵在引导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汝建.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02,(12).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学生的盗窃行为,班主任常常因为较难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深感困惑。本文中,笔者示例了自己处理的一则盗窃个案,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引出了有关“查”和“处”的讨论,探究了对学生盗窃行为的查处措施。  关键词:学生盗窃;个案示例;查处措施;探究  一、学生盗窃行为带来的困惑  班上常有学生反映丢东西,小到铅笔、橡皮,大到钱、饭卡等,有时甚至连衣服也无缘无故消失。这种现象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教育而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合理运用沟通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沟通技巧;合理应用  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把科学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当学习主体面临这种特定场合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又不能加以解释,导致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使之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地探索。下面就小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
以日本某条重要输电线路一次实际换塔移线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为例,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是超过塔材自身极限承载力造成的,并就以后在此类施工中如何避免类似事故,提出了应该进行必要的
以自由电子运动的速率方程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飞秒脉冲激光对绝缘材料的烧蚀机理,考虑了等离子体对激光能量的吸收效应,建立了激光强度与电子数密度及等离子体吸收系数三者相互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