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乱\难\变” 海洋强国战略需形成合力

来源 :国家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从德国回来以后,有记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在欧洲待了很多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也做过很多的高访,哪个访问给你的印象最深?是的,在德国每年要进行高访,到底哪个访问印象最深?
  当时我想了想告诉他一件事。2001年的一个下午,有一次海军编队要来访问,按常规,组织我们大使馆人员、留学生代表、华侨代表去港口迎接这些海军编队,当时的深海军舰缓缓地驶入德国的港口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海军官兵列队威武的整齐的站在甲板上的时候,我们所有欢迎人员,包括很多老华侨都热泪盈眶。因为100年前八国联军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去打中国的,今天中国人民海军来了。百年沧桑,当时非常感慨,为什么军舰驶入港的时候我们会如此激动?我想,中华民族的子孙就要走向海洋,要圆海洋强国这个梦,这件事情非常难忘。
  我们现在说的海洋强国当然不是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也不是西方的海洋扩张。这个确确实实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是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走向世界之路,这是中国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建设海洋强国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具体体现在:第一是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第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第三是东强西弱的历史趋势不可改变。第四是新兴国家的崛起不可改变。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三个特点
  当前国际关系的三个特点是“乱、难、变”。
  现在有很多国际问题都是两难的,从希腊总理的讲话,以及我和德国政客的讲话,包括欧债危机,他们用了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欧盟现在处于衰退与复兴十字路口,第二是到目前为止,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方法还没有找到,第三是欧洲内部,包括德国和法国,对于如何解决欧债危机的分歧还远远没有结束,大概还需要10年的时间来解决。
  现在的国际形势很多都在变,美国重返亚洲,经济上,从欧洲的中心走向亚洲,再过10年,亚洲经济的规模将会是欧洲和美国的总和,形势在变,战略在变,大国的政策在变。乱、难、变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我们。
  
  我国面临各种国际关系问题的核心
  就我国来说,外面再乱没有关系,我们自己不能乱,要稳定,只有我们站稳脚跟,所有不利的挑战都能对付。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很多,恐怖主义的挑战,中国威胁论的挑战,美国的驳斥以及我们周边邻国,包括东亚、南海形势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自己一定不能乱,脚跟要站稳,这是最为重要的战略。难和变是必然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两个问题:
  首先,其实南海问题、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这些我们面临的难点和焦点,根子其实都在美国,从外交上来说,如何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是关键。
  中美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看清一点,即历史上一个崛起的大国和守城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但现在的中美矛盾和当年的美苏矛盾不一样,现在的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贸易的最大国,互为投资的最大国,这和当年苏联和美国是不一样的。
  其次,过去崛起的大国和守城大国的矛盾,往往是崛起的大国和守城大国之间力量相当或者已经超过了守城大国造成的,而现在的崛起的大国和守城大国之间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是科技创新实力,差距都还很大,这和过去历史也是不一样的。
  处理好中美关系对我们的全局、对我们实施海洋战略至关重要。所以,首先我们要扩大中美之间的公共点,然后要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分歧,处理的好,可以转换为潜在的合作亮点,譬如网络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反恐问题。中央也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即平等、互信、包容、合作、共赢,这是我们要做的。
  此外,从外交上说,我们要处理好与周边邻国关系,要深化和周边小国的互利合作,要对东盟一些小国在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处境表示理解,不要强迫他们选边站,要花时间去深化与他们的关系,让他们离不开我们。
  
  构建海洋强国战略要形成合力
  我们要看清一点,即习主席上任之后外交上的大行动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出访俄罗斯,二是到南非出席金砖国家会议,并访问了一些非洲国家,这不是偶然现象,是外交上的谋略,即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扩大我们的战略意义,我们要突破包围圈,这是外交上很重要的动向,这说明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非常有战略外交思想,所以这次的访问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军事和外交是国家的两个拳头。
  我们在构建海洋战略的时候,要打组合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多个方面,要聚成合力,要统筹,要有创举性、整体性和长远性,形成巨大的综合力量。
  
其他文献
《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第142—145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2017年12月,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明确定义为首要战略竞争者之后,中美两极格局对东南亚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更加明显。2018年7月30日,在谈及“美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经济前景的构想”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强调,位于印太地
期刊
1 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全面启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完善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体制。因此,深刻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历程,有利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地促进
期刊
引 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广大青少年的教育成效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父母们来说,都已经是一个十分棘手、刻不容缓的问题。近些年来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涌现出的不良现象,必须引起全民族的高度重视。比如,前不久发生的上海市的一些女中学生组织卖淫案件、云南的女大学生杀死包养自己的情夫事件、用残忍手段杀害手无寸铁的妇女的药家鑫事件、喊出“我爸是李刚”的不良案件、无理殴打无
期刊
【摘要】我国农民工收入主要来自城市打工,由于收入低,无法融入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极大财富浪费。本文分析,我国完全有能力给农民工增加收入,让农民工进入城市。当前我国生产过剩严重,物价快速上涨,没有农民工和普通劳动者收入提高,扩大内需市场,我们就难以解决生产过剩问题。为了维持现有生产能力不减少,就只能低价贱卖出口换来越来越多,无法兑现的美元欠条。由于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出口换来的美元欠
期刊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地处首都北京,是集研究、咨询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简称“发改院”。办院宗旨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形成东中西部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围绕以研究中国发展和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这一目标,以国家需求和基础研究作为项目研究的驱动力,突出科学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前瞻
期刊
《国家智库》突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核心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发展和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积极传播研究成果;研究我国古今的治国理政理念, 创造性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策策略;倡导社会精英对公共议题的理性思辨,培育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储备。  一、选题主
期刊
大王:4月29日  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引发全球关注,据悉,有20 亿人透过电视和网络一睹这场世纪婚礼。  小王:3月11日  日本东海岸发生9.0 级强烈地震,为世界观测史上的最高震级。强震与海啸重创日本,并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3号机组起火。核泄漏危机引发全球恐慌。  黑 桃  A:1月14日  因一个无照小贩引起的突尼斯骚乱在蔓延持续一个多月后局势逐渐失控。1月
期刊
王牌  大王:飞天对接  2011 年9月29 日21 时16 分03 秒,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同年11 月1日5时58 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11 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在成功实现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并组合飞行12 天后,于11 月14 日完成第二次空间交会对接。至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二战后第一个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的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的兴起给德国政治生态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德国选择党大获成功是由全球化冲击下德国国内受损者的不满和德国政党体系中的回应性危机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德国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和高技能勞动力作为充裕要素受益,低技能劳动力作为稀缺要素受损。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发生后,高端制造业和银行业从业者要求维持欧元区、鼓励移民融入
期刊
以前的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都是夺取的、扩张的、霸权的,其主题是发展海军、进行海战、夺取制海权,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传统的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使海洋变为战场,特别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航空母舰的大力发展,海洋更是成为杀人的战场。    我国应有的海洋战略哲学文化基础  首先,我们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参加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是为了夺取海洋、控制世界吗?绝对不是这样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