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胁迫对许氏平鲉锁鲜效果的影响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cool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通过产品设计改变许氏平鲉现有的初级农产品销售模式,从品质上限到锁鲜效应两方面开展探索.本研究从致死胁迫强度探索许氏平鲉的极限品质,包括最低胁迫下的品质上限,疲劳致死下的品质下限,并对比市售产品品质状况.然后,通过品质易逝期处置,探讨高端许氏平鲉冷鲜品的锁鲜效应.健康活体按致死胁迫程度分3个处理组,分别为最低胁迫-破坏脊髓(SCD)、低胁迫-断髓致死(SCC)和高胁迫-窒息致死(SA),市售产品则分别来自超市(SM)及鱼市(FM).锁鲜措施为速杀后立即冷却鱼体至0℃左右,鲜品贮藏条件为2℃冷藏.从僵直指数、肌肉收缩率、断裂强度分析许氏平鲉死后僵直特性.从白度值、pH值、ATP及其关联物和显微结构等指标分析肌肉品质及其冷藏稳定性.结果显示:①最低胁迫下,许氏平鲉死后24 h才达到最大僵直且持续24 h,高胁迫组则在6 h后僵直指数就已达到90%,48 h后彻底解僵;肌肉收缩率与僵直指数相关,高胁迫下,肌肉在贮藏期间没有收缩迹象,而最低胁迫下的肌肉在最大僵直发生前快速收缩.冷藏期间肌肉断裂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最低胁迫组显著延缓.② 最低胁迫有较高的初始ATP值,为2.83μmol/g,最低pH值为6.58;低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94μmol/g,最低pH值为6.56;高胁迫下,死后6 h ATP值为0.50μmol/g,最低pH值为6.54.③ 延迟效应的表现,冷藏过程中白度稳定无变化,肌肉纤维逐渐降解,肌肉细胞间隙扩大,但最低胁迫组可有效减缓上述趋势.④ 销售端品质现状的表现,鲜品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超市组与低胁迫组死后6 h品质相似,鱼市组与高胁迫组死后120 h的品质相似.研究表明,市售初级农产品许氏平鲉品质良莠不齐,通过锁鲜处置施加产品设计,不仅有效延长冷鲜货架期,且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
其他文献
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究不同包装对日本鳀鱼干常温贮藏期间的品质特性影响,以空气包装为对照,与真空包装、气调包装和CO2包装做比较,测定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TVB-N、POV、TBA、色差、挥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