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积极推进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行的对学生评价及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意学习成绩,忽视学习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关键词】分层教学;转变观念;全面发展;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38-02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我们在实践中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毕业后立刻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第二层次的是毕业后参加考试的学生。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应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则以“双基”为主。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参加社会工作的一技之长,同时使他们获得工作后能够继续学习、深造的基础文化知识。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除了专业必须过关外,文化课的知识水平则应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文化知识基本持平,因而他们的文化课知识应比第一层次学生的文化课知识深且广。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可在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需要,合理地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过程中,又应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呢?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和谐协调。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这是搞好任何形式 教育的首要条件。(2)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团结、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
(3)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看待,使学生懂得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且还要学会自我评价。
(4)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尽量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
(5)处理好学生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充分实施启发诱导原则。
对于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的职责是教人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动脑、会动手的社会主义新人。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思想品德好、知识技能高、身心发展健康的人。通过观念的转变,教师明白到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自然而然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第二,针对中学的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入学成绩的实际情况,应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知识扫除一些学习的障碍。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又有利于他们克服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第三,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应积极推进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行的对学生评价及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意学习成绩,忽视学习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因而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注意做好学生入学成绩与学习过程的资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自我评价,学习得比较好的单元的记录,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有进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于考试,应做到方式多样。以往的考试都是千人一卷,千篇一律闭卷。分层后,可让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开卷与闭卷,(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试则另当别论)但要求他们要诚实地在卷面上注明是开卷还是闭卷,对考试成绩感到不满意的可让他们利用其它时间重考一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综合考察:一是上数学课的出勤率;二是数学作业缴交次数与作业质量;三是单元测验与考试所反映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四是数学课的课堂纪律情况;五是学习积极性与团队精神。这五个方面,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等级的比例。评价时,应先让学生自评,再由小组评议,最后由班委与科任教师集中写出中肯的评价意见,并为其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评价结果允许复议。这种评价每学期开展2至3次为好。或按每个学习的单元结束评议一次。次数不宜太多,次数多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反而影响效果。通过量化的评价,能让学生有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目标,因而有激励的作用。
第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必须做的题目。例如在《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下列两表完成必做、必测、必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转变观念;全面发展;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38-02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我们在实践中把学生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毕业后立刻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第二层次的是毕业后参加考试的学生。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应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则以“双基”为主。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参加社会工作的一技之长,同时使他们获得工作后能够继续学习、深造的基础文化知识。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除了专业必须过关外,文化课的知识水平则应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文化知识基本持平,因而他们的文化课知识应比第一层次学生的文化课知识深且广。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可在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需要,合理地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过程中,又应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呢?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和谐协调。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这是搞好任何形式 教育的首要条件。(2)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团结、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
(3)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看待,使学生懂得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且还要学会自我评价。
(4)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尽量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
(5)处理好学生学习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充分实施启发诱导原则。
对于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的职责是教人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动脑、会动手的社会主义新人。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思想品德好、知识技能高、身心发展健康的人。通过观念的转变,教师明白到自己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自然而然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第二,针对中学的数学教学要求和学生入学成绩的实际情况,应适当调整教学的进度。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知识扫除一些学习的障碍。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又有利于他们克服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第三,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应积极推进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行的对学生评价及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意学习成绩,忽视学习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因而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注意做好学生入学成绩与学习过程的资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自我评价,学习得比较好的单元的记录,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有进步。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于考试,应做到方式多样。以往的考试都是千人一卷,千篇一律闭卷。分层后,可让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开卷与闭卷,(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试则另当别论)但要求他们要诚实地在卷面上注明是开卷还是闭卷,对考试成绩感到不满意的可让他们利用其它时间重考一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综合考察:一是上数学课的出勤率;二是数学作业缴交次数与作业质量;三是单元测验与考试所反映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四是数学课的课堂纪律情况;五是学习积极性与团队精神。这五个方面,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等级的比例。评价时,应先让学生自评,再由小组评议,最后由班委与科任教师集中写出中肯的评价意见,并为其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评价结果允许复议。这种评价每学期开展2至3次为好。或按每个学习的单元结束评议一次。次数不宜太多,次数多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反而影响效果。通过量化的评价,能让学生有一个看得到摸得着的目标,因而有激励的作用。
第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必须做的题目。例如在《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下列两表完成必做、必测、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