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建立师以下单位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管理制度,是军委自2008年开始启动的14项重大改革任务之一,是今后几年我军财务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认真组织论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推动这项重大改革的稳步进行。
【关键词】经费预算: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20-01
1建立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1外军经验可供参考 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对军队预算资金的监管,目前已普遍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门的资金收付体系。其军队内部的资金流一般只到军以上或军事基地。师以下部队只有销量现金流用于急需物品的采购和零星公务费支付。如:美军国防财会局是资金收付的主管机构,下设5个财务中心,26个出纳站,国防部在获得财政部根据国会和总统批准的国防预算拨款后。仅将经费指标分配给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等各军种和国防部各业务局,并不将相应资金款项拨付给上述单位,资金支付由国防财会局及其下属5个财会中心根据预算统一负责。外军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的成功实践为我军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提供了现实模型。当然,在参考和借鉴外军经验时,也要结合实际,立足国情、军情,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模式。
1.2地方政策可资借鉴 师以下单位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改革.既要根据部队经费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外军相关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地方有效的改革举措。从国家财政改革情况看,“十五”期间。财政部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设立专门的支付结算结构,对预算单位的大项资金实行统一集中支付;强化上级对所属单位财政收支的集中统管,推行“乡财县管”,财政支农等专项资金实行基层单位到上级报账的制度,行政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等等,以加强财政支出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我军在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时,应大胆借鉴地方的科学做法,又要充分考虑军队的特殊性,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使我军资金管理水平尽快与世界同步,为确立我军在世界军事领域的战略优势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1.3现有基础可以支持 首先,“十五”期间我军推行了预算编制改革,改进了预算编制的形式、方法和内容。规范了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程序。2007年5月又修订颁发了《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将预算管理扩展到了预算执行、监控、决算的全过程。同时,自2003年正式启用的“军财工程”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共享、财务数据综合利用和网络协同作业三大综合性功能。这些改革和财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为我军预算制度改革了有效的运行环境。其次。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成效。2005年军队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对总部、军区两级的采购资金实行了集中支付,对军队人员的工资实行了银行转账支付,对既无财务机构、又无编制财务人员的人武部、军代表处(室)等小散单位的资金实行了集中统管。通过四年的有效运行,对促进新的预算编制制度、采购制度落实,加强军队财经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再次,银行电子支付手段广泛应用。为规范军队资金银行电子支付管理,提高资金保障效率,总后勤部制定颁发了《军队资金银行电子支付管理办法》,军队单位经批准后可通过银行系统“金融e通道”网上银行,实施资金电子划拨。目前军队采用的银行电子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公务用卡、电子划拨和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对师以下部队的零星支出可通过银行公务卡办理授权支付,对个人工资支出可委托银行办理直接支付等,这些都为实施师以下部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运行机制的设计构想
2.1更新管理观念。引入科学的预算理念 为了确保预算和经费开支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在现有预算编制制度的基础上,切实提倡“大预算”理念,将所有经费收支纳入预算“大盘子”统筹考虑。具体而言,对于年初已经明确的经费收支,包括预算经费、政府专项经费、留用经费补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纳入年度预算统一安排;对于临时争取的地方补助经费、上级临时下达的项目经费,当年确需开支使用的。由师以下单位编制专项预算.按预算编报程序审批后执行。遇有抗洪抢险、反恐维稳,以及其他执行紧急任务的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开支,师以下单位对务部门应及时向党委首长和上级对业务部门提出申请,迅速上报专项预算和经费开支计划。明确临时性开支的经费来源,或根据历年经费结余情况请求垫付资金.待9月份预算调整时进行调整,确保每项经费开支有预算、资金支付有计划。
2.2利用现有技术.构建完备的支持系统 要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职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运行支持系统。首先要完善电子化结算体系。一方面,积极引入电子化支付手段。师以下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网上银行、公务银行卡等电子支付业务;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将银行自动拒员机引入营区,使用单位银行卡直接提取备用金。另一方面,完善财务单一账户体系。对于资金支付,可开设零余额账户,专门用于零星支出的授权支付,每日与上级单位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如不具备同城同行清算条件,可开设小额账户。严格按经费开支计划拨付资金,实行限额管理;对于资金收人,可设置收入专用账户,账户只收不支,专门用于资金的集中储存,银行定期将资金汇总缴人上级单位账户,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其次要搭建网络化信息平台。一是搭建预算执行监控信息平台。要在军队现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军队现有局域网络,实现预算指标和资金支付申请通过网络即时提交、即时审批,发挥网络信息传递的迅捷优势。保证支付信息传递和结算的及时准确。二是搭建可视化财务信息平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局域网络的不断完善,师以下单位的经费核算,将会逐渐改由上级财务部门根据原始凭证,统一核算、集中核算,并将财务信息及时在网上进行发布。
2.3发挥专家作用。搭建配套的咨询平台 在发展国家,政府常借助专门的社会咨询机构帮助其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在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制度的推行过程中予以借鉴。的确,专家教授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和技术操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一方面,部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咨询的专家力量,建立专家数据库,为解决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制度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外脑”。另一方面,院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专门研究、咨询机构建设,培养一批相关业务咨询人才,使之成为各级部队推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智慧库”。各级部队在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保障管理效益。
【关键词】经费预算: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20-01
1建立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1外军经验可供参考 世界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对军队预算资金的监管,目前已普遍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专门的资金收付体系。其军队内部的资金流一般只到军以上或军事基地。师以下部队只有销量现金流用于急需物品的采购和零星公务费支付。如:美军国防财会局是资金收付的主管机构,下设5个财务中心,26个出纳站,国防部在获得财政部根据国会和总统批准的国防预算拨款后。仅将经费指标分配给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等各军种和国防部各业务局,并不将相应资金款项拨付给上述单位,资金支付由国防财会局及其下属5个财会中心根据预算统一负责。外军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的成功实践为我军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提供了现实模型。当然,在参考和借鉴外军经验时,也要结合实际,立足国情、军情,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管理模式。
1.2地方政策可资借鉴 师以下单位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改革.既要根据部队经费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外军相关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地方有效的改革举措。从国家财政改革情况看,“十五”期间。财政部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通过设立专门的支付结算结构,对预算单位的大项资金实行统一集中支付;强化上级对所属单位财政收支的集中统管,推行“乡财县管”,财政支农等专项资金实行基层单位到上级报账的制度,行政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等等,以加强财政支出监管,提高工作效率。我军在实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时,应大胆借鉴地方的科学做法,又要充分考虑军队的特殊性,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使我军资金管理水平尽快与世界同步,为确立我军在世界军事领域的战略优势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1.3现有基础可以支持 首先,“十五”期间我军推行了预算编制改革,改进了预算编制的形式、方法和内容。规范了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程序。2007年5月又修订颁发了《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将预算管理扩展到了预算执行、监控、决算的全过程。同时,自2003年正式启用的“军财工程”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共享、财务数据综合利用和网络协同作业三大综合性功能。这些改革和财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为我军预算制度改革了有效的运行环境。其次。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成效。2005年军队资金集中支付改革,对总部、军区两级的采购资金实行了集中支付,对军队人员的工资实行了银行转账支付,对既无财务机构、又无编制财务人员的人武部、军代表处(室)等小散单位的资金实行了集中统管。通过四年的有效运行,对促进新的预算编制制度、采购制度落实,加强军队财经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再次,银行电子支付手段广泛应用。为规范军队资金银行电子支付管理,提高资金保障效率,总后勤部制定颁发了《军队资金银行电子支付管理办法》,军队单位经批准后可通过银行系统“金融e通道”网上银行,实施资金电子划拨。目前军队采用的银行电子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公务用卡、电子划拨和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对师以下部队的零星支出可通过银行公务卡办理授权支付,对个人工资支出可委托银行办理直接支付等,这些都为实施师以下部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运行机制的设计构想
2.1更新管理观念。引入科学的预算理念 为了确保预算和经费开支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应在现有预算编制制度的基础上,切实提倡“大预算”理念,将所有经费收支纳入预算“大盘子”统筹考虑。具体而言,对于年初已经明确的经费收支,包括预算经费、政府专项经费、留用经费补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纳入年度预算统一安排;对于临时争取的地方补助经费、上级临时下达的项目经费,当年确需开支使用的。由师以下单位编制专项预算.按预算编报程序审批后执行。遇有抗洪抢险、反恐维稳,以及其他执行紧急任务的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开支,师以下单位对务部门应及时向党委首长和上级对业务部门提出申请,迅速上报专项预算和经费开支计划。明确临时性开支的经费来源,或根据历年经费结余情况请求垫付资金.待9月份预算调整时进行调整,确保每项经费开支有预算、资金支付有计划。
2.2利用现有技术.构建完备的支持系统 要以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人工职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运行支持系统。首先要完善电子化结算体系。一方面,积极引入电子化支付手段。师以下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广网上银行、公务银行卡等电子支付业务;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将银行自动拒员机引入营区,使用单位银行卡直接提取备用金。另一方面,完善财务单一账户体系。对于资金支付,可开设零余额账户,专门用于零星支出的授权支付,每日与上级单位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如不具备同城同行清算条件,可开设小额账户。严格按经费开支计划拨付资金,实行限额管理;对于资金收人,可设置收入专用账户,账户只收不支,专门用于资金的集中储存,银行定期将资金汇总缴人上级单位账户,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其次要搭建网络化信息平台。一是搭建预算执行监控信息平台。要在军队现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军队现有局域网络,实现预算指标和资金支付申请通过网络即时提交、即时审批,发挥网络信息传递的迅捷优势。保证支付信息传递和结算的及时准确。二是搭建可视化财务信息平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军队局域网络的不断完善,师以下单位的经费核算,将会逐渐改由上级财务部门根据原始凭证,统一核算、集中核算,并将财务信息及时在网上进行发布。
2.3发挥专家作用。搭建配套的咨询平台 在发展国家,政府常借助专门的社会咨询机构帮助其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在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制度的推行过程中予以借鉴。的确,专家教授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和技术操控等方面有优势。因此。一方面,部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咨询的专家力量,建立专家数据库,为解决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制度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外脑”。另一方面,院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专门研究、咨询机构建设,培养一批相关业务咨询人才,使之成为各级部队推行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的“智慧库”。各级部队在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专家和专业咨询机构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保障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