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渐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具体针对初中生频繁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各学校也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用以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为今后更好的迎接社会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简要谈谈初中英语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 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兴趣与自信心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对话、短语或材料都可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此,教师在备课中需在明确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进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特别是对于九年级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因其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极易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必须在教学英语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教育指导。如在“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教学中,其文本内容就很贴切的提出了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即“Rich or poor, young or old, we all have problems.”,而且文本中对此也给出了相应的心理治疗建议,即“By lea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通过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内容,在使之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引导其为今后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形成坚实的心理准备,告诉学生“Do not worry about our problems. Let’s face the challenges instead.”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会适当加入一些名言警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养。
2. 构建师生关系,消除焦虑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全面展开英语教学的前提所在,特别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是活跃课堂氛围,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消除其心理焦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而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明确学生心理状态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疏导。如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的喜爱、欢喜之情,说“I love you”;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主动说“Can I help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从而同教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当学困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对其说“Come on, don’t worry.”从而使之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摆脱心理焦虑,更好地展开学习;在学生生交流中,经常说“Thank you!”、“I am sorry.”从而在鼓励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强化师生间的友谊,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互帮互助,相互尊重,让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3. 克服心理障碍,提升交际能力
一般而言,英语教学活动展开的目的就是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听说对练习,来提升自身英语实践能力,初步获得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然而,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怕说错,不敢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具体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哑巴英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对此,在备课中,教师就可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自备道具,积极展开角色表演、对话编排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心理交际能力;而且日常教育中,教师也需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人格。如在讲解8年级下册Unit l Section A内容的时候,笔者就以“公交司机救人”的故事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围绕着“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the bus driver?”话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应用文本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其“乐于助人”的心态,提高其英语表达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了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在遵循“渗透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与协同性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而深入挖掘出英语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获得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心理素质综合培养双重收获。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第二中学)
1. 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兴趣与自信心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对话、短语或材料都可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此,教师在备课中需在明确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特点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进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特别是对于九年级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因其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极易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这时,教师必须在教学英语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教育指导。如在“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教学中,其文本内容就很贴切的提出了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即“Rich or poor, young or old, we all have problems.”,而且文本中对此也给出了相应的心理治疗建议,即“By lea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通过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内容,在使之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引导其为今后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挫折形成坚实的心理准备,告诉学生“Do not worry about our problems. Let’s face the challenges instead.”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会适当加入一些名言警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养。
2. 构建师生关系,消除焦虑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全面展开英语教学的前提所在,特别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是活跃课堂氛围,全面开发学生潜能,消除其心理焦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而关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首先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明确学生心理状态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疏导。如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的喜爱、欢喜之情,说“I love you”;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主动说“Can I help you?”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从而同教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当学困生无法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对其说“Come on, don’t worry.”从而使之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摆脱心理焦虑,更好地展开学习;在学生生交流中,经常说“Thank you!”、“I am sorry.”从而在鼓励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强化师生间的友谊,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互帮互助,相互尊重,让心理变得更加健康。
3. 克服心理障碍,提升交际能力
一般而言,英语教学活动展开的目的就是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听说对练习,来提升自身英语实践能力,初步获得英语表达应用能力。然而,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怕说错,不敢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具体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哑巴英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对此,在备课中,教师就可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自备道具,积极展开角色表演、对话编排等课堂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心理交际能力;而且日常教育中,教师也需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人格。如在讲解8年级下册Unit l Section A内容的时候,笔者就以“公交司机救人”的故事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围绕着“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the bus driver?”话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应用文本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其“乐于助人”的心态,提高其英语表达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积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了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在遵循“渗透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与协同性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而深入挖掘出英语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获得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心理素质综合培养双重收获。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