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特点及与预后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A、B 2组,合并高血压者116例归入A组,无合并者102例归入B组,对比2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1.9%,显著高于B组的14.7%(P<0.05).血清肌酸激酶峰值A组为(18±10)×102 U/L,B组为(13±10)×102 U/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A组为(1.5±0.8)×102 U/L,B组为(1.2±0.9)×102 U/L,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A组为83.6%,B组为26.5%,差异有显著性(P<0.01);收缩压下降:A组为(36±16)mm Hg,B组为(14±10)mm Hg,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分级构成比:属心功能Ⅰ级患者在A组和B组分别占42.2%和58.8%;心功能Ⅱ级患者例数2组相似;心功能Ⅲ级以上A组为28.5%,高于B组的12.7%,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 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数字化可视技术在骨科建模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①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膝部及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 3.1软件对膝关节、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对明胶一氧化铅灌注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连续CT扫描,观察足背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 3.1软件对足背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VCH
【摘 要】探讨X线检查过程中的防护问题,在提高诊断水平的同时,减少X线带来的不必要的辐射,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同时要注意防护意识淡薄与过度防护两种不恰当的思想,做到合理防护。  【关键词】X射线;防护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X线诊断检查的使用日益增加,人们对健康与安全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我们放射工作人员则要在实施X线检查中注意保护自身和受检者,要做到在最低限度地接受X线照射的条件下,
期刊
患者,女,19岁,因胸闷、气短15 d于2005年4月25日入院.14个月前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前胸片、心脏超声等未见异常,术后恢复良好.15 d前活动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伴有双手抽搐、食欲差、少尿。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负荷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动态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51例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组28例,非大血管病变组23例;正常对照组15例;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0、60、120、180 min各点血清FFA值,比较3组FFA动态变化,并就FFA的影响因素作相关分析.结果 各时间点FFA水平:大血管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