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选拔考试述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国高校选拔考试较好地完成了对目标的测试,达到了测试的目的。“2+3”德语教学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较好地适应了选拔考试的要求。这对我们类似的、突出语用能力的外语测试和外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选拔考试 外语测试 外语教学 外语语用能力
  
  一、前言
  从2000年起,浙江科技学院开始执行与德国合作院校的联合培养本科生“2+3”项目。迄今为止,学院已与14所德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参加项目的学生先在科技学院学习两年,通过德方组织的选拔考试可进入德方合作院校。从第三学期起继续学习至少三年。符合条件者,分别授予科技学院和合作院校的学位证书。该项目是浙江省最早开办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之一。
  二、选拔考试的环节和内容
  选拔考试每年4~5月份举行,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面试,第二环节是笔试。只有通过面试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笔试。通过这两个环节测试的学生则顺利获得到德方合作院校学习的资格;另外,对通过面试但未通过笔试的学生提供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合格也能获得资格。
  1.面试过程
  面试相当于北京德国大使馆的APS资质确认考试。由德方院校的专业教授亲自赴科技学院主持,采取一对一形式。面试内容广泛。教授需要通过面试,考核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德语语言运用能力,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人沟通能力。总之,面试是德国教授以专业的眼光和经验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到德国继续学习的资质,不纯粹考核语法知识。
  2.笔试过程
  笔试在面试后的1个月内举行,试题撰写和批改均由德方专家负责。试题包括三个部分:听力、阅读和语法、写作。近两年的试题和分值情况如下:
  其中,听力和阅读部分的题型是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和少量的信息填空,着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写作是描述图表。
  三、选拔考试的借鉴意义
  1.对外语考试的借鉴意义
  随着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建立,交际测试法已成为外语测试的主流。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 Hynes)认为,交际教学法倡导的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或可接受性;(3)语言的得体性;(4)语言在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因此,要考核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就必须以一定的交际语境设计测试题目,观察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2+3”项目中的面试体现了交际测试法的要求。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下,德方教授能够最有效地对学生的德语语用能力等目标能力进行考核。
  如果只通过面试,则无法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因为面试突出交际的顺利进行,对语言语用能力的精确度要求不高。笔试则弥补了面试的不足。通过2008年、2009年的笔试内容,不难得出测试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听力、阅读和写作部分科技性较强,考察学生理解科技文章的能力;语法部分淡化纯语法知识的考核。总之,测试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3”项目学生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在德国顺利开展学业。总的来说有以下方面:(1)良好的德语运用能力;(2)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3)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人沟通能力;(4)良好的科学素养。德国高校的选拔考试通过设定恰当的测试环节和内容,能够完成对测试目标相关能力的考核,能够选拔出具备上述条件的人才,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近年来“2+3”项目的运行情况也是有力的佐证。多名学生以出色表现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颁发的年度外国留学生杰出成绩奖;部分学生获德国高校及企业资助……
  可见,外语测试必须明确“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考核什么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安排测试环节和内容。只有这样,测试才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测试的目的。
  2.对外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语言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2+3”项目的顺利运作跟德语教学保障分不开。德语教学围绕选拔考试的要求,多种途径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1)教室的“U”形设置便于开展互动教学。(2)教材选用德国本土编写的、偏重于听说训练的教材。(3)采取交际法、听说法、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4)提供课外平台,如德语角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德国高校选拔考试围绕测试目的展开,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德语教学适应选拔考试的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与测试目的的统一。两者都突出外语语用能力。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在外语能力方面,应用型人才表现在突出的语用能力。选拔考试对我们类似的、突出语用能力的外语测试和外语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培红,陈明慧,王兆义.中外合作本科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研究及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98-100.
  [2]李清华.外语测试:历史、现状与展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99-103.
  [3]陈邦国.有效利用现代外语测试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4]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1999,(1):16-25.
  基金项目:浙江省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9CGWW016YBX)。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农村公路路侧安全现状以及道路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公路的路侧安全设计原则。结合农村公路的特征,系统研究了农村公路路侧安全设计方法,将宽容路侧设计理念贯彻其中,“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相结合,实现了“安全”、“经济”的目标。通过路侧安全设计实施效果分析,良好的路侧设计对于防止事故发生,降低事故严重性,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
期刊
[摘要] 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审美、创美教育,把“审美教育”作为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指南。培养儿童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然而,当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及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都背离了“审美教育”这一主线,怎样走出这一教育误区,寓“审美教育”于儿童艺术教育之中,是当前儿童艺术教育必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    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对儿童进行初
期刊
[摘要] 在当今“国学热”的文化大背景下,《论语》的研究也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从不同角度解读《论语》的著作。传统文化经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对经典的解读可以有个人化的理解,但解读时需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学术原则。  [关键词] 国学热 经典 解读 学术原则    电影《孔子》的热播以及《于丹心得》一书的热销是在所谓“国学热”文化大背景下的特殊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
期刊
Abstract:Jean Jacques Rousseau was one of the famous French Enlightenment thinkers, and Emile was one of his great masterpieces, in which he emphasized his objection to the medieval religious and feud
期刊
[摘要]意境的传达是古诗英译工作者历来所追求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枫桥夜泊》一诗两种英译文的比较分析,探讨古诗英译意境的传达问题,认为意境的传达应该是使原诗的美学价值得到较全面的再现,做到形神兼似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意境 诗化 古诗 英译    我们都知道,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结合比其它文学样式更加紧密,有些诗歌甚至把诗的形式作为表现意象的重要手段。因此,诗歌的翻译必须兼顾内容与形式,
期刊
[摘要] 本文拟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县的小学英语教学状况做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西部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也对其他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为了让学生更早、更快地掌握英语,改变英语学习难的状况,教育部在2001年2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的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学习的
期刊
生师比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确定合理的生师比,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办学效益的必要前提。新建本科高校面对新一轮的“合格评估”,不应根据评估指标的限制性要求,主观的确定一个生师比,应该在保证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下,依据学校现有的学生、专业规模的多少,科学地测算学校各类教师的需求量,从而确定体现自身特点的、合理的生师比。  高校生师比教
期刊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优化辅导员队伍招聘、选拔、培养和晋升等环节,是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以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到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包括5个要素:以学生为导向、思维与组织协调、责任心、知识与经验、学习进取,并指明了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应用前景。  辅导员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法  1引
期刊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班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工作的主客体关系,信息渠道、载体发生了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易班作为一个全新的网路平台,积极开辟高校班级管理新阵地、畅通交流渠道,提高班级凝聚力,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  高校班级管理网络易班思政教育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在带给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便利的同时也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期刊
[摘要]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不大相同,研究的范围比较广但深度不够。本课题主要对珠三角地区的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并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因子分析,试图找出影响大学毕业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主观幸福感 差异 因素    一、研究对象  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