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工程大学70后副教授张志,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络达人,2012年12月底他开通微信公共账号“秋夜青语”,150多天里,他的账号以每天增加50多位粉丝的数量快速增长,如今粉丝近两万人。在网络世界中,他不是板着脸说教的老师,而是同学们贴心的“秋叶大叔”。
微树洞
“很多大学生遇到了问题更愿意向陌生人倾诉,我作为第五者(让他人有幸福感的人)填补了陌生人的空缺,相当于心理按摩师的角色。”秋叶大叔说。
“开学后我就是学生会XX部部长了,作为一枚大二学姐,我没有学姐范儿,好像和新生还有点‘代沟’,我怕带不好他们,沟通不了,伪自信,怎么破?”——你能否学学大叔,把自己想说的话提前打好提纲,预测各种可能的冲突,回忆你当年在大一时遇到的细节,想想别人是如何处理的。
“我大三了,虽然觉悟、做事、想法方面不差同龄人,但还是长得一副跟高中甚至初中时差不多的外表,我明显感觉到别人对我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大叔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等你40岁时,一切都会逆转,所有的大叔都羡慕你和25岁的女神在一起依然外表那么般配,但是思想又那么成熟迷人。
“我讨厌我们宿舍的妹子,每天晚上玩游戏、看电影,电脑开很大声,我是三表生,特别想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大叔,你说我该怎样调整心态和室友相处?”——不用调整心态,直接调整地点,去自习室上自习,远离游戏,珍爱奖学金。
每天,“秋夜青语”上都会收到很多粉丝们抛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一切秋叶大叔已经很淡定。每晚10点,他会准时打开电脑,耐心看完问题并认真地逐一回复、归类,忙完这些差不多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多时他一天要答复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吐槽和令他们困惑的问题。学生们的问题多集中在就业、考研、交往、职场还有最困扰他们的爱情问题。
“其实,我的微信平台相当于一个树洞,大学生们遇到不开心的事都可以来这里吐槽、倾诉。”在微树洞中,大学生们敞开心扉和秋叶大叔聊情感、聊学业、聊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苦恼。张志从不会摆出一副师长的口吻教导学生,更不会一味给学生煲鸡汤,他的语言亲和、轻松得像个邻家大叔,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一针见血、犀利地指出问题,因为秋叶大叔觉得好的帮助应该是直面问题,指出症结所在。
由于微信一对一的匿名提问,私密性很好。因此,学生们无所顾忌,说真心话,聊生活事。慢慢,秋叶大叔在答疑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可以让别的同学借鉴思考的问题,还会整理成一篇长的微信文章,通过书信的形式分享给关注账号的所有粉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提问的同学解答问题,也能让更多关注的粉丝有所启发、收获。”
大叔打了5张牌
2012年年底,一向对新媒体很有兴趣并且觉察敏锐的秋叶大叔发现,身边60%~70%的学生、老师都有微信账号,特别是在微信推出了公共账号业务之后,这种新型的自助式新媒体形式很适合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和老师保持交流,而老师也可以集中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最新的想法。
经过慎重地思考,秋叶大叔开通了微信账号并开始进行小范围的测试。他先是找来一些同学试订阅这个名为“秋夜青语”的账号,刚开始,他每天会向粉丝推送好文章,慢慢地发现这样的形式活跃度不高,后来,开始试着在文章后提问,借此提高与粉丝的互动。但意外发现大学生们很喜欢提出问题。随着问题越来越多,秋叶大叔开始归类并整理成文章,重新推送给粉丝,这种形式很受大学生欢迎,“秋夜青语”也开始在同学们中口口相传,积攒了很多口碑,渐渐粉丝数量越来越多。
最初开通“秋夜青语”这个账号时,秋叶大叔就预设了五张牌。第一张牌是答疑。虽然眼下问题越来越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但他仍然在坚持,秋叶大叔认为有这个树洞能让学生释放自己心中的负能量,另外有问有答,让困惑迷惘中的学生觉得有人在倾听在陪伴他不会有一种孤独无力感。
第二张牌是同学激励同学,通过解答同龄人的困惑来帮助其他同学分析、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他的账号中有一个重要栏目叫“我要行动”,秋叶大叔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完成的小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粉丝中很多学生都是普通大学生,并不是211、985院校的高材生,比如最近一期的分享制作简历的心得体会,他基本不改动学生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发布到微信上推送给粉丝,“我希望更多的普通院校的大学生能看到,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第三张牌是通过写深度的干货文章帮助学生思考,“下一步,我要着手写文章,教会他们思考,不要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老师能解答的毕竟是少数,还是得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这更重要。靠自己的思考来行动来解决问题。”
第四张牌是知识地图。秋叶大叔解释,“有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他的学校里有哪些非学校组织的社团可以参加,他所在城市里有哪些博物馆,不知道大学四年有哪些该读必读的书,不知道他可以考哪些证书,参加哪些全国的比赛可以参加……我通通给学生整理、归纳好,学生们要做的就是推开这扇门。”
而第五张牌就是微访谈,秋叶大叔希望在未来尝试邀请到优秀的学者、成功人士给学生集中答疑。
放弃暑假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微信账号能让学生做到:阅读、思考、行动、总结、分享。这个阅读是广义的,和人交流、看书都是阅读。阅读完后得思考,为什么你做得对,为什么做得不好,怎么改进。思考后不行动也是白搭的,你在那里纠结两个月到底考不考研,还不如拿出行动去做。行动完了,并不是做了就是对了,这就是需要总结。很多学生做完不总结,做过只是经历,能把你的经历写明白,让别人也能从中有所收获,让别人也能按这个来做,这叫有经验。有好的经验应该分享给其他人。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循环,也是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秋叶大叔说。
在做微信账号的过程中,秋叶大叔结识了很多大学生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今年暑假,他计划制作全国90个城市的博物馆地图,把计划发布在微信账号后,立刻有很多大学生积极相应,在寻找博物馆的过程中,全国有50多位大学生自发地帮他一起完成这个工作,“有些城市我没有去过,我实在不知道网上的信息是否准确,很感谢这些当地的大学生给我提供帮助。”曾经给他微信中一篇《手绘爱情》绘图的两个大学生作者还自发帮他完成了90张有关城市博物馆的手绘插图,整个暑假两个孩子放弃了休息和其他的事情专心完成绘图,这让秋叶大叔感动不已。
责任编辑:陈思
Tips:秋叶大叔的微信互动
问:刚上大一时我去竞选团支书,落选后就当了个生活委员。我在班里的人缘还算比较好,不知道为什么团支书一直针对我,老说些无中生有的话,我挺难受的。因为这些,我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可我真挺想当团支书的,您觉得我要不要再继续竞选,还是专心搞好学业?
秋叶大叔:和一个这样计较的人计较,你的格局真要和他一样小?
问:我现在就读于一所青岛的大学,报了一个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学校,却一直不能战胜急切的思乡之情,我曾找过学长学姐倾诉自己的后悔与无助,但收效甚微。我以为大一一年的适应期够长,没想到这个假期回来以后我对开学这件事还是很恐惧。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学校,不喜欢青岛这个城市,只希望快点毕业,以后的三年时间该怎么熬过去?恳请秋叶老师帮帮我。
秋叶大叔:你哪里是思乡,是你内心认定考上你现在的学校是失败。如果你不改变失败者思维模式,做再多工作你也不会认为你会改变。你只是装着忙碌从而掩饰自己的恐慌。
问:您说怎么在追逐梦想中适应现实啊,前几天我又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看着北京的繁华和人们的繁忙,看着林立的高楼和狭窄的巷子,感觉压力好大啊,作为一名准大三的学生我很担心自己的梦想被现实碾压的粉碎。
秋叶大叔:请听几遍汪峰的《北京北京》,现实击碎了很多人的梦,但现实也教会你们更现实。
微树洞
“很多大学生遇到了问题更愿意向陌生人倾诉,我作为第五者(让他人有幸福感的人)填补了陌生人的空缺,相当于心理按摩师的角色。”秋叶大叔说。
“开学后我就是学生会XX部部长了,作为一枚大二学姐,我没有学姐范儿,好像和新生还有点‘代沟’,我怕带不好他们,沟通不了,伪自信,怎么破?”——你能否学学大叔,把自己想说的话提前打好提纲,预测各种可能的冲突,回忆你当年在大一时遇到的细节,想想别人是如何处理的。
“我大三了,虽然觉悟、做事、想法方面不差同龄人,但还是长得一副跟高中甚至初中时差不多的外表,我明显感觉到别人对我的态度和别人不一样,大叔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等你40岁时,一切都会逆转,所有的大叔都羡慕你和25岁的女神在一起依然外表那么般配,但是思想又那么成熟迷人。
“我讨厌我们宿舍的妹子,每天晚上玩游戏、看电影,电脑开很大声,我是三表生,特别想努力学习,拿奖学金,大叔,你说我该怎样调整心态和室友相处?”——不用调整心态,直接调整地点,去自习室上自习,远离游戏,珍爱奖学金。
每天,“秋夜青语”上都会收到很多粉丝们抛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一切秋叶大叔已经很淡定。每晚10点,他会准时打开电脑,耐心看完问题并认真地逐一回复、归类,忙完这些差不多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多时他一天要答复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吐槽和令他们困惑的问题。学生们的问题多集中在就业、考研、交往、职场还有最困扰他们的爱情问题。
“其实,我的微信平台相当于一个树洞,大学生们遇到不开心的事都可以来这里吐槽、倾诉。”在微树洞中,大学生们敞开心扉和秋叶大叔聊情感、聊学业、聊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苦恼。张志从不会摆出一副师长的口吻教导学生,更不会一味给学生煲鸡汤,他的语言亲和、轻松得像个邻家大叔,当然必要的时候也会一针见血、犀利地指出问题,因为秋叶大叔觉得好的帮助应该是直面问题,指出症结所在。
由于微信一对一的匿名提问,私密性很好。因此,学生们无所顾忌,说真心话,聊生活事。慢慢,秋叶大叔在答疑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可以让别的同学借鉴思考的问题,还会整理成一篇长的微信文章,通过书信的形式分享给关注账号的所有粉丝。“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提问的同学解答问题,也能让更多关注的粉丝有所启发、收获。”
大叔打了5张牌
2012年年底,一向对新媒体很有兴趣并且觉察敏锐的秋叶大叔发现,身边60%~70%的学生、老师都有微信账号,特别是在微信推出了公共账号业务之后,这种新型的自助式新媒体形式很适合建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微信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和老师保持交流,而老师也可以集中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最新的想法。
经过慎重地思考,秋叶大叔开通了微信账号并开始进行小范围的测试。他先是找来一些同学试订阅这个名为“秋夜青语”的账号,刚开始,他每天会向粉丝推送好文章,慢慢地发现这样的形式活跃度不高,后来,开始试着在文章后提问,借此提高与粉丝的互动。但意外发现大学生们很喜欢提出问题。随着问题越来越多,秋叶大叔开始归类并整理成文章,重新推送给粉丝,这种形式很受大学生欢迎,“秋夜青语”也开始在同学们中口口相传,积攒了很多口碑,渐渐粉丝数量越来越多。
最初开通“秋夜青语”这个账号时,秋叶大叔就预设了五张牌。第一张牌是答疑。虽然眼下问题越来越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但他仍然在坚持,秋叶大叔认为有这个树洞能让学生释放自己心中的负能量,另外有问有答,让困惑迷惘中的学生觉得有人在倾听在陪伴他不会有一种孤独无力感。
第二张牌是同学激励同学,通过解答同龄人的困惑来帮助其他同学分析、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他的账号中有一个重要栏目叫“我要行动”,秋叶大叔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完成的小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为粉丝中很多学生都是普通大学生,并不是211、985院校的高材生,比如最近一期的分享制作简历的心得体会,他基本不改动学生的文字,原汁原味地发布到微信上推送给粉丝,“我希望更多的普通院校的大学生能看到,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第三张牌是通过写深度的干货文章帮助学生思考,“下一步,我要着手写文章,教会他们思考,不要一有问题就找老师,老师能解答的毕竟是少数,还是得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这更重要。靠自己的思考来行动来解决问题。”
第四张牌是知识地图。秋叶大叔解释,“有很多大学生根本不知道他的学校里有哪些非学校组织的社团可以参加,他所在城市里有哪些博物馆,不知道大学四年有哪些该读必读的书,不知道他可以考哪些证书,参加哪些全国的比赛可以参加……我通通给学生整理、归纳好,学生们要做的就是推开这扇门。”
而第五张牌就是微访谈,秋叶大叔希望在未来尝试邀请到优秀的学者、成功人士给学生集中答疑。
放弃暑假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微信账号能让学生做到:阅读、思考、行动、总结、分享。这个阅读是广义的,和人交流、看书都是阅读。阅读完后得思考,为什么你做得对,为什么做得不好,怎么改进。思考后不行动也是白搭的,你在那里纠结两个月到底考不考研,还不如拿出行动去做。行动完了,并不是做了就是对了,这就是需要总结。很多学生做完不总结,做过只是经历,能把你的经历写明白,让别人也能从中有所收获,让别人也能按这个来做,这叫有经验。有好的经验应该分享给其他人。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循环,也是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秋叶大叔说。
在做微信账号的过程中,秋叶大叔结识了很多大学生并和他们成为朋友。今年暑假,他计划制作全国90个城市的博物馆地图,把计划发布在微信账号后,立刻有很多大学生积极相应,在寻找博物馆的过程中,全国有50多位大学生自发地帮他一起完成这个工作,“有些城市我没有去过,我实在不知道网上的信息是否准确,很感谢这些当地的大学生给我提供帮助。”曾经给他微信中一篇《手绘爱情》绘图的两个大学生作者还自发帮他完成了90张有关城市博物馆的手绘插图,整个暑假两个孩子放弃了休息和其他的事情专心完成绘图,这让秋叶大叔感动不已。
责任编辑:陈思
Tips:秋叶大叔的微信互动
问:刚上大一时我去竞选团支书,落选后就当了个生活委员。我在班里的人缘还算比较好,不知道为什么团支书一直针对我,老说些无中生有的话,我挺难受的。因为这些,我的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可我真挺想当团支书的,您觉得我要不要再继续竞选,还是专心搞好学业?
秋叶大叔:和一个这样计较的人计较,你的格局真要和他一样小?
问:我现在就读于一所青岛的大学,报了一个以前从未了解过的学校,却一直不能战胜急切的思乡之情,我曾找过学长学姐倾诉自己的后悔与无助,但收效甚微。我以为大一一年的适应期够长,没想到这个假期回来以后我对开学这件事还是很恐惧。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学校,不喜欢青岛这个城市,只希望快点毕业,以后的三年时间该怎么熬过去?恳请秋叶老师帮帮我。
秋叶大叔:你哪里是思乡,是你内心认定考上你现在的学校是失败。如果你不改变失败者思维模式,做再多工作你也不会认为你会改变。你只是装着忙碌从而掩饰自己的恐慌。
问:您说怎么在追逐梦想中适应现实啊,前几天我又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看着北京的繁华和人们的繁忙,看着林立的高楼和狭窄的巷子,感觉压力好大啊,作为一名准大三的学生我很担心自己的梦想被现实碾压的粉碎。
秋叶大叔:请听几遍汪峰的《北京北京》,现实击碎了很多人的梦,但现实也教会你们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