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雄:愿世间再无病痛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陕西的许多小村庄内流行着一种奇怪的大骨节病。患者轻则关节肿大,僵硬、疼痛,行动不便,重则四肢短小畸形,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如今50多年过去了,陕西省已经10年无大骨节病新发病例,62个病区县全部达到国家消除标准,疾病防治工作已有成效。
  疾病防治工作能做得如此之好,离不开以殷培璞教授、郭雄教授为代表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地方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地方病研究所)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他们扎根病区,艰苦奋斗,开展救治、预防和研究工作,给大骨节病病人带去了新的希望。
  找病因
  1976年,郭雄从原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毕业后,选择留校到地方病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从学术新人到学科带头人,在这里,他享受到梦想得以践行的快乐感与服务病患的满足感。
  他说:“我们团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防治地方病,造福人民,既要搞好病人的治疗和疾病预防,又要进行科学研究,找病因,除病根。”郭雄始终谨记殷培璞、莫东旭等为代表的前辈们的梦想,带领团队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致力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投入科研40多年来,郭雄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122名。他带领团队坚持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和病因发病机制展开研究,从大骨节病的疾病特征入手,新发现大骨节病表现有软骨细胞“去分化”、细胞过度凋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特征。这些特征会导致病人出现软骨基质降解、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异常等现象,为我国环境低硒是大骨节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非原始病因提供了重要的病因学评价依据。
  郭雄针对长期暴露于相同低硒环境因素而大骨节病人群发病差异的重要问题,率先开展了大骨节病个体易感性与高通量多组学研究。除此之外,郭雄与博士研究生还采用蛋白组学芯片技术筛选出大骨节病软骨中不同于正常人和骨关节病的差异表达蛋白,揭示了大骨节病软骨损伤的主要分子机制,为寻找病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除病根
  郭雄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对已经患上大骨节病的病人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為了更好地对病人的疗效进行判定,他综合大骨节病临床疗效可恢复性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大骨节病“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判定标准,并于2011年经全国同行专家评审和卫生部地方病防治标准委员会批准,将《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列为全国卫生行业标准。
  针对大骨节病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差,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的问题,郭雄创立了适应贫困病区的安全、有效、经济的生物填充治疗方案,采用关节腔内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以改善大骨节病膝踝关节功能障碍,缓减关节疼痛和晨僵的治疗策略。自2005年至今已治疗数千例患者,经证实,采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膝关节腔注射能显著改善大骨节病膝关节功能和缓减疼痛,3年有效率可达93.10%,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对贫困的大骨节病家庭和病区均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当前,西安交通大学地方病研究所团队已经建立了大骨节病生物资源库,从环境可疑因子和环境反应基因蛋白两个方面对大骨节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持续消除新发大骨节病、研发大骨节病治疗新途径与技术而不懈努力着,为推动我国根除大骨节病进程提供了科技支撑。“我希望最终能够实现找病因、除病根的愿望。”郭雄说。
其他文献
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提升静脉血标本采集质量,预防采血操作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医疗卫生工作者、患者/献血者和社会安全,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规范,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指南及最佳实践证据,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安全采集成人静脉血样。本共识通过评估静脉血样采集对医务人员、患者/献血者和社会的风险,根据高风险环节确定规避风险的安全操作流程。本共识主要从个人防护用品、采血细化步骤、意外事件处理、质量指标监控等方面进行阐述,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起到良好的规范与约束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随着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逐步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内控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企业角度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A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案例探讨,为更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