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致腹腔内出血\休克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病例报告
  患者,27岁,G1P0。因停经2月余,下腹坠痛伴阴道流血3于2012年4月25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2月15日。1月前因停经40天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自诉手术顺利,术后1周阴道流血停止,绒毛情况不详。3天前无诱因突发下腹坠痛伴阴道流血就诊我院,门诊以“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急诊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贫血貌,血压80/50 mmHg,脉搏不清;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下腹部稍隆起,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
  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举痛明显,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阳性,盆腔触诊不满意。尿妊娠试验阳性。
  血红蛋白65g/L。妇科B超检查示:靠近左官底部位探及3.3cm×1.9 cm不均质回声,直肠子宫陷凹暗区7.8cm。初步诊断:异位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立即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大量积血及血凝块2000m1,子宫稍大,极软。子宫前壁及官底可见数个紫色囊性突起,界限清楚,直径0.5~2 cm。官底处结节直径l cm,破溃,见新鲜血喷出,破口周围组织糟脆。双侧附件外观未见异常。术中考虑为妊娠滋细胞肿瘤可能。立即缝合破裂口,止血。并取破裂口周围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共输去白悬浮红细胞6单位。术后病理检查示:凝血块及胎盘绒毛组织伴滋养细胞增生,血β—HCG13970U/L。术后查双肺CT: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灶可能;肝、胆、胰、脾、肾及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术后诊断明确:侵蚀性葡萄胎Ⅲ期。术后第3天即给予EMA—CO方案化疗,化疗过程顺利。3疗程后复查血β一HCG降至正常;复查肺CT提示未见异常。继续巩固化疗3疗程后出院。患者目前随访中,未见复发。
  2讨论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基本上均起源于良性葡萄胎。但临床上常凶病史不详或流产标本未作详细检查而未发现葡萄胎病史。因该病发病率低,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国良性葡萄糖的发病率为1:1238次妊娠,而葡萄胎的恶变率为14.5%。
  且因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与妊娠相关性常见疾病如流产不全、异位妊娠破裂内出血等极易混淆而误诊。本病例为腹腔内出血、休克急诊收住院手术患者,术前检查不完善,无血B—HCG和胸片、肺CT检查结果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另外,术前未仔细分析妇科B超检杳结果:左宫底部位探及3.3 cm×1.9cm不均质回声,这与异位妊娠的常见B超影像在卵巢旁探及不均质包块是有差别的。本病例未加认真思考而按常规思路诊断均是造成误诊的原因。lM和绒毛膜癌的鉴别依据病理组织学诊断:只要任何部位见到绒毛结构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即诊断为IM,未见绒毛结构诊断为绒毛膜癌。本病例结合术中所见、高血β-HCG指标、肺CT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最后明确诊断。
  IM组织具有侵蚀母体组织和血管的特点,可发生血行迁移,可侵入子官肌层突破子宫壁致腹腔内出血,也可侵入阔韧带形成宫旁肿物而破裂出血,也可经过子宫壁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转移至肺、脑、肾或其他器官,所以偶尔以非妇科症状如咳血、头痛、呕吐、腰痛等症状就珍于其他科室造成误诊。因此,临床上凡遇到妇科急腹症大出血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对于有停经、流产史、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的患者,除需与不全流产、异位妊娠内出血、胎盘残留、胎盘植入等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相鉴别外,一定要除外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
  GTN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包括:IM、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类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大约48小时,对化疗高度敏感。在化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之前死亡率高达90%左右。随着有效化疗药物的应用,GTN成为迄今预后最好的肿瘤,也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肿瘤。目前低危GTN的治愈率达100%,高危GTN存活率86%,总体治愈率在90%以上。
  GTN的治疗原则上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放疗、介入治疗等其他手段。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FIGO分期与评分、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和经济状况综合分析,实施分层、个体化治疗。低危患者首选单一药物化疗,甲氨蝶呤是目前治疗低危GTN的首选单药化疗药物。高危GTN的治疗原则首选联合化疗。由于EMA—CO方案毒副反应轻,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短和高完全缓解率。EMA—CO方案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高危GTN的首选方案。但有文献报道EMA—CO方案可诱发骨髓细胞样白血病(1.5%)、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等。所以,目前认为EMA —CO方案指征应严格,仅适用于那些必须应用EMA—CO的病例。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我院78例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和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2组的自制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Ⅰ)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佐治64例产褥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产褥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佐治方法进行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各为32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甲硝唑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hysterectomy, LA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临床效果,探讨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方式。方法观察组取2008 年5 月至2012 年5 月间行LAVH 100 例,随机抽取同期本科室开腹子宫全切术10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进行ICU诊治和监护的整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ICU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本组48例患者有10例治愈,24例有效,10例因为治疗无效而死亡,病死率为20.83%,其中还有4例选择转院和放弃治疗。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ICU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临床特点,为了减少误诊率。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在60—85岁,平均(68±3.5)岁;病程6—8年。与同期收治的另外40例非甲亢老年患者相对比,验证误诊率。两组甲亢患者性别、病程和临床症状等基本相似,有其可比性(P<0.05)。结果:本次40例老年甲亢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龙藤筋骨片治疗老年骨质增生性腰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骨质增生性腰椎病老年患者13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龙藤筋骨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抗骨质增生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1周、2周、3周、4周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4.54±1.52)分、(3.78±0.61)分、(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疑似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DUS)同步测试研究对象。观察两种测试方法诊断结果。结果88例者经两种方法检查后,DSA检查显示77例患者颈动脉狭窄,其中颈内动脉狭窄65例,颈总动脉狭窄12例,血管超检查显示75例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镇静、吸氧、退热、保证充足睡眠、支持等一般治疗方法;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再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并采取强心、利尿药物,对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结果:达到80.0%的治愈率,20.0%好转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达到100.0%的总有效率。结论:对于小儿支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肾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一2014年1月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65—250min,平均为(106±43)min;术中出血量为5O~450ml,平均为(130±68) ml;住院时间6—20d,平均为(10.5±4.8)d。其中1例患者由于肿瘤直径过大(>7 cm)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灌肠联合用药治疗57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0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例)和对照组(n=50例)。观察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和美沙拉嗪灌肠剂,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治疗率分别是62.0%、92.9%,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X2=11.245,P=0.001);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