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油砂山油田为了解决水驱控制、动用程度差,一线油井供液能力弱等问题,水井全面进入细分层系、细分层精细注水调整阶段。力求通过精细注水工作的实施达到控制及降低油水井间层间矛盾,改善吸水状况,做到 “层层控制,层层水驱”,全面提高油田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提高油井产量。由于细分层精细注水在工艺施工过程中难度较大等问题,使得油砂山油田精细注水工作开展后开发工作出现新的挑战。
【关键词】细分层精细注水 水驱控制 动用程度 座封 投捞调配
1 精细注水工作开展的背景
油砂山油田由于断层多,构造复杂,属复杂断块的中高渗油藏,油田开发时间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投入开发以来,先后两次关停,期间油田开发资料种类多,老井测井系列杂,地层对比有较大难度,加之油田油水井钻遇断层较多,断点组合及断层认识复杂。油田水驱动用程度与控制程度均较低,水驱控制程度41.57%,水驱动用程度41%。随着油田注水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层单层突进现象越发严重,致使有些井的主力小层出现水淹的情况,油田综合含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通过近年研究成果显示,油田构造和断层认识变化大,对油田注采井网影响较大,分层对比对细分层系开发有明显影响,结合大庆油田细分注水取得显著成效的指引下,油砂山油田进行精细注水注水、动用次非主力层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等一系列工作。
2 精细注水工作实施及效果情况
2012年精细注水井实施59井,其中换封作业40井次,老井换封后投捞合格井数18井次,通过对18井组生产情况对比(如图1),日产油量由年初的56吨上升至目前64吨左右,日增油8吨左右,综合含水年初46.37%下降至年底35.27%,含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11井组换封作业后效果明显,其余7井组产量无明显变化。
通过对水井精细注水前后吸水剖面测试资料的对比来看,吸水层数(如中407井吸水剖面图),吸水厚度、水驱动用程度明显得到提升(如表1)。
图2?中407井吸水剖面图
3 精细注水工作面临的问题
(1)投捞调配力度不够,2012年精细注水井共投捞调配59井次,精细注水井平均调配1井次,不能满足单井每季度调配一次的需求,将会造成精细注水井单层配注合格率降低,各个注水层注水强度难以控制等问题;
(2)精细注水分注卡封层段增加,层与层之间距离大于2m的连通层都需卡开的原则,造成座封难度增大,导致座封合格率低,精细注水验封54井次,座封合格率仅70.38%;
(3)细分注水分注层段增加,加大了调配难度,降低调配准确率,2011年未实施精细注水时分注合格率为89.2%,精细注水井后分注合格率降低到74.94。
4 结论与建议
(1)对目前已实施精细注水井强化投捞调配力度,及时跟踪精细注水井各个层段吸水状况,调整注水强度。
(2)由于注水井射开层数多、井段长,造成精细注水工作工程难度大,座封合格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建议Ⅰ、Ⅱ、Ⅲ断块的Ⅱ、Ⅲ层系注水井层系细分,减少注水井纵向上注水厚度,降低卡封井段基数,降低工程难度与投捞调配难度。
(3)精细注水卡封层段的增加,提高了精细注水井的注水强度及井组的注采比。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个别连通小层暴性水淹,合理注水强度及注采比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方凌云,万新德.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加内什C.萨克尔,阿普杜勒.萨塔尔.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 季华.油田注水新思路的探求与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