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近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3例门诊近视患者的检查及通过配镜,视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后近视的控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矫正视力均≥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近视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3例门诊近视患者的检查及通过配镜,视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后近视的控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矫正视力均≥1.0,观察1年近视度数<-0.5D患者50例,占94.33%,增长≥-0.5D患者3例,占5.66%。结论近视是一个需要多种措施综合治疗和预防的疾病,除了尽量消除发病原因,多在阳光下活动,还需要注重视功能的检查,通过视觉训练改善视功能异常,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物质生产手段的巨大发展,使我国现时的小学课程面临着各种改革和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在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这种素质教育?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 一、明确目的,理顺师生角色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目的,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做。为了改革,我尝试在课堂或社团活动中进行。要适应时代,跟上步伐,就要
本人就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课《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来谈谈“情境创设”和“范文引领”在小学生习作中的妙用。本节课将习作教学与科学实验进行整合,巧借范文引领,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教会学生细致观察,融入情感,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真正地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的作用。 一、创境设趣 刺激表达 激发学生乐说想写的兴趣是小学阶段习作的重要铺垫。教师在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到底在哪里?我认为,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于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应有的快乐。在小学各学科学习中,英语学科作为一门缺乏语言环境的课程,教师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虽然感到困难,但是还要竭尽所能,开创性地研究教學,努力使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快乐体验。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