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无益”?“戏有益”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品德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教学游戏,能打破沉闷低效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益于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从教学游戏的定义与作用、教学游戏研发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游戏在品德学科中的整合三个方面,探讨教学游戏在品德学科中的有效设计及运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教学游戏;有效;设计与运用
  《三字经》中说:“勤有功,戏无益。”因此,多数老师与家长都常把孩子的玩与学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确,纯粹的玩,影响学习,但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学习的工具,就是在与儿童的天性为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如果能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玩与学相得益彰,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则“戏”也有益。
  一、教学游戏的定义与作用
  (一)定义
  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教学娱乐活动,以激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而设计的游戏活动。
  (二)作用
  儿童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爱模仿、自制力差等特点。长久以来,如何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持久力,则成为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难题之一。然而,教学游戏恰好解决了“玩与学”之间的矛盾,符合儿童好玩爱动的特点,受到孩子们的普遍喜爱。教学游戏把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融合在游戏活动中,既能打破沉闷低效的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巩固和丰富所学,促进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起到“以情激趣,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小学品德教学游戏的有效设计
  (一)教学游戏制定的原则
  首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游戏设计的基础,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其次,教学游戏的设计要有的放矢,为品德课堂教学服务,以达到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为目的。同时,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知识性、系统性、公平性并举。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要遵循。
  (二)教学游戏设计的要求
  1.游戏研发要具有系统性,针对性(针对学生某种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积累,愉悦的感受),要符合健康积极向上的要求,注意与学科知识的整合。
  2.游戏研发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团队(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研发,也可以独立研发游戏。
  3.游戏形式、内容应该丰富多样,能静能动。针对不同的对象、人数、时间、地点,设计出不同的游戏。游戏体验的对象可以是生生,师生、或家长与学生;可以针对个体,也可以是群体游戏;游戏有适合课堂的,也有适合课余的,家中的,社区的。
  (三)教学游戏设计的步骤
  加强师生合作,家校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品德课学习的品质。教师在对学生、家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实施方案,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共同商讨品德课学习的事宜。
  形成:前期调研、准备——中期创作、体验——后期反思、改进的步骤。
  (四)体验与反思
  1.品德课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能力与快乐的平台,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
  2.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研发、体验游戏。
  3.学会反思:游戏是否让自己的能力、志趣得到了提高;是否让自己增长了知识和智慧;自己或团队研发的游戏是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等等问题。
  (五)评价与总结
  要形成奖惩的制度与评价的机制。与学生商讨、制作评价表,撰写活动记录表,通过问卷、访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注意搜集相片、案例、反思,体会等资料,便于总结与评价。“赏识教育”的理念要贯穿其中,反思、评价、总结、改进都要及时,这样才能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游戏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举例说明,参见下表
  四、教学游戏与品德学科整合,启智养趣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智力、逻輯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俩、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教学游戏的有效运用,能够弥补品德课堂教学形式上的不足,打破教学常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东超.小学品德课堂精彩游戏[DB/OL].http://www.jxteacher.com/.2013-1-8
  [2]少儿时光自然体验基地.时光分享·十六个自然观察小游戏[DB/OL].http://www.wtoutiao.com/p/.2015-10-08.
  [3]张晓娣.“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EB/OL].http://qhpx.cersp.com/article/browse/675065.2013-11-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育过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新课改来说也是一个助力。所以,本文站在探究式教学角度对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进行探析,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考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飞速进行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得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了
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指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以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为教学媒体,把学生置身于生活中高效地开展数学学习。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为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有待我们去付诸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新方向。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宴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全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果教师善于把握“错机”,并把它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育的一个契机,以“错”为教学的突破口,因势利导地去帮助学生纠错,就能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少走弯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本文试从课前列举错误、课间发现错误、课后反思错误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错误也能成为高效教学的契机。  【关键词】错误;动态;促成;契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要求:“要緊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将枯燥的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使学习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无论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
【摘要】本文阐述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不足的现状,剖析原因,试图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入手,将传统礼仪文化渗透进现代礼仪教育当中,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提升礼仪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礼仪;传统礼仪文化   一、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现状难言乐观   以前,谈起中职学生形象,人们普遍联想到的是抽烟、喝酒、打架、飙车、拍拖等不良行为。如果让家长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做选择,“你愿意把孩子
本报综合消息 11年教师生涯,林文婕有一半时间都在外支教。她的脚步丈量过清远阳山和连州的红土地,现在又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西藏林芝。林文婕正在用一片大爱赤子心,在雪域高原上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为藏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潜心教学,从业11年,一半在支教路上  2013年,因为工作安排,学校需要派老师到清远阳山支教。校长找到林文婕,她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连她本人也没想到,这声应答开启了她不停歇的支
一、读透教材,收集素材  数学教材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笔者抓住内容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对求“不规则矿泉水瓶子的体积”进行研读。基于学生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利用矿泉水瓶中的水求出整个瓶子的体积。这样的图形对学生的原有知识架构具有一定挑战性,也激发学生对这熟悉而非常规的数学问题产生较大的兴趣。教材
[摘 要]“去小学化”,是使幼儿教育回归本位,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必要做法,但是在推进中仍然遇到了不少阻碍。我们要做好家园沟通,创设良好的去小学化环境,让家长和老师都明白去小学化要去什么,努力让家长理解、放心,让教师从容应对,让幼儿愉快接受,健康成长。  [关键词]共识;环境;游戏;生活  近年来,幼儿园去小学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成为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去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
【摘要】小学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朗读是语文学科学习中关键的一环,语文老师面对一年级新生,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感,为后期深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从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实例着手,分析教育工作者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供同行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然会提升对全面型人才的要求,自小学
【摘要】英文绘本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就是一个整体的语言运用范例。笔者尝试将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音教学板块与英文绘本阅读进行融合,并将英文绘本故事制作成有声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绘本阅读,巩固所学的语音知识,内化语音规则,培养语音意识,形成语音能力。  【关键词】绘本微课;语音教学;语音意识;语音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