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稳根曾对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过:“你可以让全天下都知道三一,但最好别让任何人知道有一个梁稳根。”向文波做得的确不错。虽然梁稳根已贵为内地首富,但对公众而言,梁稳根的形象一直都只是个背影,单调的几乎只包括“首富”这两个字。本文从多个角度梳理了梁稳根的点点滴滴,力图为这个背影抹上一笔生动的色彩。
整个9月,梁稳根都是舆论的焦点。
9月7日,2011年胡润百富榜前50名榜单发布,梁稳根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首次成为“2011年中国首富”,一天后,梁稳根以93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占据福布斯2011中国富豪榜榜首的位置。“新晋双料内地首富”的头衔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9月19日,长沙,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梁稳根或将从政”的消息又再次占据媒体焦点,各种解读也纷至沓来。
舆论喧嚣尘上,故事的主角却游离于舆论之外,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执着不舍的政治情结
内敛得无以复加的梁稳根总是刻意回避着媒体,在为数不多的采访中,其入党的波折过程是他谈地较多的内容,这被外界解读为“湖南人的政治情结。”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梁的家中有一幅其甚为喜爱的书法作品,内容为“根在中华”。而这也恰恰是梁稳根和其妻子李立华、独子梁在中的名字的组合。梁在中原名梁冶中,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梁稳根将其改名为在中,寓有三一将扎根中国之意。
梁稳根的政治感情也让他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曾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梁稳根当选十七大代表。他的荣誉中还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称号。三一集团和政府的关系也正经历“你情我愿,通体舒畅”的甜蜜期。
2009年1月2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温家宝总理在做完传递出“中国信心”的30分钟演讲后,便匆匆离场,当晚赶往德国。那里有一个总理称为“很大的项目”等待他见证。1月29日,梁稳根在德国总理府签订了这个“很大的项目”。三一集团和德国北威州签署的协议是当天中德双方企业家签约的六个合作协议之一,却是其中唯一一个由中国向德国投资的项目。
平安证券机械分析师王合绪认为:“国际化道路是三一必须走的,但在时机上三一选择得很好,迎合了中央的步调。”中国需要一家中国公司用实际行动显示出“中国信心”。
比起与政府互动中的左右逢源,梁稳根入党的过程显得命运多舛。
梁稳根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是在大学,由于当时大学生入党的机会很少,梁稳根未能如愿。而且后来梁稳根开玩笑坦承,当时入党动机并不明确——因为当时的女生愿意找党员结婚。参加工作后,梁稳根很快便被提升为厂体改办主任,在担任处长时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次是他离入党最近的一次。下海之后,成为明星企业主的梁稳根再次提交入党申请,却因为“企业雇员人数超过七人”而再次未能如愿。
直到14年后,2004年5月20日,48岁的梁稳根终于圆梦,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3年后的2007年10月,梁稳根以党的十七大代表身份参加了十七大。其间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31家中外媒体采访时,梁稳根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加入共产党以后,把党的事业和三一事业融为了一体,三一才真正找到了方向。”
这时距离三一重工上市已经过去了四年多时间,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5.56元/股的发行价上市,梁稳根因此成为“湖南首富”,三一重工成为湖南第一民企。在梁稳根2007年发表这番立场言论的时候,三一重工的股价最高上涨至68元,梁稳根的身价正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
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梁稳根也始终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席三一重工上市庆祝典礼之后,梁稳根只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带领高管团队拜访毛主席故居。
数据显示,目前三一有党员2000多人,是湖南省党员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三一核心决策层60%是党员,在中层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30%。而且三一集团每月的党员例会都会通过电视电话视频系统,传到三一的每个企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9月份传出的梁稳根或将从政的消息,显得十分水到渠成。商优则仕,或许是梁稳根可以考虑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财富下放 高管富有并辛苦着
在梁稳根求学的时代,金属及热处理这种理工科的专业无疑是热门的专业,担任企业掌门人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则更多依靠自己学习和琢磨。或许是未卜先知,大学期间梁稳根就自学完了企业管理的教材。按照现在的说法,梁稳根大学毕业时相当于拿到了金属及热处理和企业管理学的双学士。同时,梁稳根的学习并不限于书本,据梁的同学介绍,在学校期间,梁为了研究管理,曾用秒表计算工人工作时间。
创办三一后,梁稳根对管理知识的需求更加旺盛。有一次,向文波到车间找梁稳根,却意外地在梁稳根的办公桌上看见一本有关生产管理的书,书已经被翻烂了,看得出主人对它的研读非常用心。
遍览群书的梁稳根,在管理上的精明之处体现在于他在对权力的收放自如。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当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梁稳根捕捉到重工制造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三一集团开始进军机械行业时,遭到了众多反对。当时厂内舆论认为:“一无技术,二无优势,如何进军机械行业?”但梁稳根依然决定坚持,后来三一的成功也证明了梁稳根决策的正确。
企业的迅速壮大,使得三一不可能再是梁稳根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企业,梁稳根急需建立一个有力又稳健的高管团队。
在高管的股权激励上,三一集团走在了其他民企的前面。向文波表示,三一集团虽然是民企,但却不是家族式的,而是由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依靠拥有股权激励员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
梁稳根愿意把股权分给对公司作出贡献的人。1995年,梁稳根请来易小刚加入三一时,就拿出自己,股份中的2%给易小刚。当时2%股权看似不多,到今天却已经价值数亿元。如今,在三一,拥有百万、千万资产的员工数以千计,九名董事会成员资产均超过亿元。在今年的亿元富豪榜上,三一更是有七名高管跻身其中。
让高管团队有钱,显然不是梁稳根的终极目的,梁稳根不愿意看到早年的创业者坐享分红,失去斗志。因此对股权的转让、出售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不能自作主张,处理自己的股份。近年来,他还把王佐春、袁金华、毛中吾等元老员工分别派到上海、昆山和沈阳,让他们独当一面,重燃斗志,并许诺有的业务板块可以独立上市,继续做大。这也是三一核心团队从未动摇的原因之一。
疾“慢”如仇 “快”招获胜
“又红又专”的梁稳根打造出的三一重工,是一个令许多竞争对手从心底惧怕的对象。
2010年,咨询公司Simon-Kucher & Partners的董事长赫尔曼·西蒙参观了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混凝土泵工厂。他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vs德国制造》的文章中写道:“三一重工不是一家典型的中国企业,但它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中国是德国未来最可怕的竞争对手。”
不仅如此,三一在国内也被认为是异类,是行业中的鲶鱼,又快又狠,善于从空隙间挤出一片天地,不停地搅乱行业格局,“不遵守行业规矩”。一些“吃过亏”的工程机械企业认为:“三一就是一个品质不好的暴发户,会走捷径,敢赌,不择手段挖别人的墙脚,爱出风头。”三一集团曾把招聘会开到了徐工的门口。
2004年伊始,梁稳根以惊人的大手笔为公司重新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在海南三亚召开的集团董事会上宣布,2004年营业额要做到100亿元,2010年要达到600亿元。而仅仅不到一年前,三一重工定下的2010年的目标数字还是300亿元。
在长沙,从黄花机场到市区不足15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与山河智能3家工程机械装备业上市公司,年销售额共达300亿元人民币。
在2008年的一次饭局上,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半开玩笑地对梁稳根说:“三一可是一家具有侵略性的企业。”梁稳根笑着摇头。王民转而问中联重科的董事长詹纯新,詹纯新改称:“三一是一家具有进攻性的企业。”梁稳根亦不置可否。
三一重工的股改是梁稳根“快”风格的又一体现,从后来的解读来看,这次股改不仅造就了三一重工在资本市场上的高调表现,更是梁稳根财富急剧增长的关键。
据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宏皓介绍,梁稳根的财富增加主要是借助资本市场。其中,40亿元来自于股改,另外30亿是把非上市资产转成上市资产,股改之后三一重工的股价上涨了40多倍。
梁稳根的速度还在加快。据道琼斯通讯社见到的一份合约细则显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规模约34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 )交易展开发行前推介。合约细则显示,三一重工计划发行不超过13 .4亿股股票,所筹集资金的45%将用于购买新的生产设备,15%将用于扩大现有生产线。
虽然由于市况波动,三一的香港上市之路已暂缓脚步,但三一管理层仍在继续着路演和推介活动,为三一重工在香港的上市寻找机会。低调的梁稳根带着三一集团努力行走在追逐财富的路上,仍然希望只留给舆论一个远远的背影。
整个9月,梁稳根都是舆论的焦点。
9月7日,2011年胡润百富榜前50名榜单发布,梁稳根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身价首次成为“2011年中国首富”,一天后,梁稳根以93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占据福布斯2011中国富豪榜榜首的位置。“新晋双料内地首富”的头衔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9月19日,长沙,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梁稳根或将从政”的消息又再次占据媒体焦点,各种解读也纷至沓来。
舆论喧嚣尘上,故事的主角却游离于舆论之外,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执着不舍的政治情结
内敛得无以复加的梁稳根总是刻意回避着媒体,在为数不多的采访中,其入党的波折过程是他谈地较多的内容,这被外界解读为“湖南人的政治情结。”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梁的家中有一幅其甚为喜爱的书法作品,内容为“根在中华”。而这也恰恰是梁稳根和其妻子李立华、独子梁在中的名字的组合。梁在中原名梁冶中,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梁稳根将其改名为在中,寓有三一将扎根中国之意。
梁稳根的政治感情也让他获得了官方的认可。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曾担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梁稳根当选十七大代表。他的荣誉中还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称号。三一集团和政府的关系也正经历“你情我愿,通体舒畅”的甜蜜期。
2009年1月2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温家宝总理在做完传递出“中国信心”的30分钟演讲后,便匆匆离场,当晚赶往德国。那里有一个总理称为“很大的项目”等待他见证。1月29日,梁稳根在德国总理府签订了这个“很大的项目”。三一集团和德国北威州签署的协议是当天中德双方企业家签约的六个合作协议之一,却是其中唯一一个由中国向德国投资的项目。
平安证券机械分析师王合绪认为:“国际化道路是三一必须走的,但在时机上三一选择得很好,迎合了中央的步调。”中国需要一家中国公司用实际行动显示出“中国信心”。
比起与政府互动中的左右逢源,梁稳根入党的过程显得命运多舛。
梁稳根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是在大学,由于当时大学生入党的机会很少,梁稳根未能如愿。而且后来梁稳根开玩笑坦承,当时入党动机并不明确——因为当时的女生愿意找党员结婚。参加工作后,梁稳根很快便被提升为厂体改办主任,在担任处长时他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次是他离入党最近的一次。下海之后,成为明星企业主的梁稳根再次提交入党申请,却因为“企业雇员人数超过七人”而再次未能如愿。
直到14年后,2004年5月20日,48岁的梁稳根终于圆梦,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3年后的2007年10月,梁稳根以党的十七大代表身份参加了十七大。其间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31家中外媒体采访时,梁稳根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加入共产党以后,把党的事业和三一事业融为了一体,三一才真正找到了方向。”
这时距离三一重工上市已经过去了四年多时间,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5.56元/股的发行价上市,梁稳根因此成为“湖南首富”,三一重工成为湖南第一民企。在梁稳根2007年发表这番立场言论的时候,三一重工的股价最高上涨至68元,梁稳根的身价正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
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梁稳根也始终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席三一重工上市庆祝典礼之后,梁稳根只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带领高管团队拜访毛主席故居。
数据显示,目前三一有党员2000多人,是湖南省党员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三一核心决策层60%是党员,在中层干部中,党员比例超过30%。而且三一集团每月的党员例会都会通过电视电话视频系统,传到三一的每个企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9月份传出的梁稳根或将从政的消息,显得十分水到渠成。商优则仕,或许是梁稳根可以考虑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财富下放 高管富有并辛苦着
在梁稳根求学的时代,金属及热处理这种理工科的专业无疑是热门的专业,担任企业掌门人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则更多依靠自己学习和琢磨。或许是未卜先知,大学期间梁稳根就自学完了企业管理的教材。按照现在的说法,梁稳根大学毕业时相当于拿到了金属及热处理和企业管理学的双学士。同时,梁稳根的学习并不限于书本,据梁的同学介绍,在学校期间,梁为了研究管理,曾用秒表计算工人工作时间。
创办三一后,梁稳根对管理知识的需求更加旺盛。有一次,向文波到车间找梁稳根,却意外地在梁稳根的办公桌上看见一本有关生产管理的书,书已经被翻烂了,看得出主人对它的研读非常用心。
遍览群书的梁稳根,在管理上的精明之处体现在于他在对权力的收放自如。
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当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梁稳根捕捉到重工制造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三一集团开始进军机械行业时,遭到了众多反对。当时厂内舆论认为:“一无技术,二无优势,如何进军机械行业?”但梁稳根依然决定坚持,后来三一的成功也证明了梁稳根决策的正确。
企业的迅速壮大,使得三一不可能再是梁稳根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企业,梁稳根急需建立一个有力又稳健的高管团队。
在高管的股权激励上,三一集团走在了其他民企的前面。向文波表示,三一集团虽然是民企,但却不是家族式的,而是由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依靠拥有股权激励员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
梁稳根愿意把股权分给对公司作出贡献的人。1995年,梁稳根请来易小刚加入三一时,就拿出自己,股份中的2%给易小刚。当时2%股权看似不多,到今天却已经价值数亿元。如今,在三一,拥有百万、千万资产的员工数以千计,九名董事会成员资产均超过亿元。在今年的亿元富豪榜上,三一更是有七名高管跻身其中。
让高管团队有钱,显然不是梁稳根的终极目的,梁稳根不愿意看到早年的创业者坐享分红,失去斗志。因此对股权的转让、出售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不能自作主张,处理自己的股份。近年来,他还把王佐春、袁金华、毛中吾等元老员工分别派到上海、昆山和沈阳,让他们独当一面,重燃斗志,并许诺有的业务板块可以独立上市,继续做大。这也是三一核心团队从未动摇的原因之一。
疾“慢”如仇 “快”招获胜
“又红又专”的梁稳根打造出的三一重工,是一个令许多竞争对手从心底惧怕的对象。
2010年,咨询公司Simon-Kucher & Partners的董事长赫尔曼·西蒙参观了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混凝土泵工厂。他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vs德国制造》的文章中写道:“三一重工不是一家典型的中国企业,但它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中国是德国未来最可怕的竞争对手。”
不仅如此,三一在国内也被认为是异类,是行业中的鲶鱼,又快又狠,善于从空隙间挤出一片天地,不停地搅乱行业格局,“不遵守行业规矩”。一些“吃过亏”的工程机械企业认为:“三一就是一个品质不好的暴发户,会走捷径,敢赌,不择手段挖别人的墙脚,爱出风头。”三一集团曾把招聘会开到了徐工的门口。
2004年伊始,梁稳根以惊人的大手笔为公司重新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在海南三亚召开的集团董事会上宣布,2004年营业额要做到100亿元,2010年要达到600亿元。而仅仅不到一年前,三一重工定下的2010年的目标数字还是300亿元。
在长沙,从黄花机场到市区不足15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与山河智能3家工程机械装备业上市公司,年销售额共达300亿元人民币。
在2008年的一次饭局上,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半开玩笑地对梁稳根说:“三一可是一家具有侵略性的企业。”梁稳根笑着摇头。王民转而问中联重科的董事长詹纯新,詹纯新改称:“三一是一家具有进攻性的企业。”梁稳根亦不置可否。
三一重工的股改是梁稳根“快”风格的又一体现,从后来的解读来看,这次股改不仅造就了三一重工在资本市场上的高调表现,更是梁稳根财富急剧增长的关键。
据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宏皓介绍,梁稳根的财富增加主要是借助资本市场。其中,40亿元来自于股改,另外30亿是把非上市资产转成上市资产,股改之后三一重工的股价上涨了40多倍。
梁稳根的速度还在加快。据道琼斯通讯社见到的一份合约细则显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规模约34亿美元的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 )交易展开发行前推介。合约细则显示,三一重工计划发行不超过13 .4亿股股票,所筹集资金的45%将用于购买新的生产设备,15%将用于扩大现有生产线。
虽然由于市况波动,三一的香港上市之路已暂缓脚步,但三一管理层仍在继续着路演和推介活动,为三一重工在香港的上市寻找机会。低调的梁稳根带着三一集团努力行走在追逐财富的路上,仍然希望只留给舆论一个远远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