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9-11日,第九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在印度新德里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同探讨移民与人权保障、反对国际恐怖主义。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皮诺·阿拉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主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秉松在致辞中指出:回眸走过的岁月,论坛紧紧抓住人类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整合全球性专家资源,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其成果获得联合国有关机构及有关国家的广泛认可。如今的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多元。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政府支持所有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在两天的日程中,与会专家就论坛主题展开热烈探讨,就全球移民、难民犯罪问题从如何降低犯罪影响,如何为犯罪的移民、难民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如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意大利代表、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欧洲议会资深议员皮诺·阿拉齐教授以其在联合国任职期间处理难民问题的经验为各国进行难民管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之一,世界各国更应该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在处理难民犯罪的同时更需强调人道主义、司法处理的正当程序以及为涉嫌犯罪的难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俄罗斯代表Korobeev教授主要讨论了如何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的问题。全球化不可避免,跨国犯罪是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都应该积极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犯罪,呼吁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共同缔结反对恐怖主义的公约,促使联合国成员国一致行动,有效打击恐怖主义。
阿根廷代表UBA大学Alobo教授(UBA大学即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编者注)主要谈及阿根廷国内对移民犯罪的治理,如阿根廷專门制定规制移民的法令,设立专门的行政机关对移民进行管理,为涉嫌犯罪的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等。
塞尔维亚代表SretoNogo教授主要讨论了在中东欧国家的难民接纳及难民犯罪问题。近年来,欧洲接纳了大量来自土耳其、叙利亚的难民,对于较小的中东欧国家来说,大量的难民涌入为本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管理难民、惩治犯罪是难民接纳国面对的重大挑战。如何完善法律机制以及如何与欧盟和联合国接轨是每个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西班牙代表Abel Santo教授重点讨论移民犯罪,他指出,我们讨论移民犯罪本身首先要确定移民的身份和背景,移民背景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认定。“移民背景”如何定义?是父母不在西班牙出生?还是本人不在西班牙出生?通常情况是,外国移民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并长大,这导致他们有更大的犯罪可能。在关注移民犯罪前,我们要首先关注移民权利的保障。
中国代表团团长、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明教授作了跨国网络犯罪管辖权问题的主题演讲,并介绍了中国的反腐败成果。李教授指出:目前网络犯罪内涵及类型正在发生代际和质的变化,网络犯罪的虚拟性和无地域性特征导致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面临挑战。在坚持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理念与前提下,很难制定出所谓的“可行性”管辖权规则。管辖权冲突才是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困境的根本与关键。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国际互联网犯罪公约、达成双边或多边协定甚至将管辖权争议案件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是解决当今网络犯罪跨国刑事管辖权冲突的明智选择。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华平先生从法哲学的角度谈了面对全球恐怖主义的中国智慧。当恐怖袭击呈现国际化趋势时,必有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也不能忽视利益集团利用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去恶化冲突,以谋取其自身利益的可能。为避免越治越乱,就要防止反恐怖主义走向异化。反恐怖主义不能以强权为手段,更不能以平民为对象。哪怕是无意而为,一旦大面积伤及平民,且屡犯不禁,就成了新的恐怖主义,这是反恐怖主义必须严防死守的底线。李华平先生进一步指出:反恐必是一场人民战争,反恐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唯有各国人民都认为这是一场维护和平的正义战争。只有人民的自觉参与,恐怖主义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中国代表团成员、北京联合大学邵彦铭副教授就中国的反恐基本态势和国内法对恐怖主义的立法规制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应对手段,其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制是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关键。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反恐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洗钱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责任、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诉讼程序、涉恐资金监控等作出了规定。同时,中国还缔结、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反恐条约。邵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律的亮点在于确立了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关于恐怖组织、恐怖事件的概念以及恐怖活动的范围。该部法律的内容与目前联合国及欧盟相关立法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随着国内相关法律的完善,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代表团成员、上海政法学院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娜副教授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成为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恐怖主义网络关注问题。
中国代表团成员、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唐稷尧指出,中国对邪教及邪教类犯罪的控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认定主体方面,邪教组织的认定是采取行政认定还是司法认定体制,在认定标准上,如何将真正的邪教与宗教范畴中的异教相区别;二是在控制路径方面,法律控制只能是一种治标的方式,关键是正确认识邪教的发生规律,铲除邪教产生的根源。
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法律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秉松及其团队联合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专家学者创立,也是唯一总部设在中国的法律国际论坛。论坛在2009年成立时吸纳了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主要“一带一路”国家为成员。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至今已举办九届,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首次在中国之外的国家举办。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意大利代表、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欧洲议会资深议员皮诺·阿拉齐教授以其在联合国任职期间处理难民问题的经验为各国进行难民管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指出,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是联合国的主要任务之一,世界各国更应该贯彻这一基本原则,在处理难民犯罪的同时更需强调人道主义、司法处理的正当程序以及为涉嫌犯罪的难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俄罗斯代表Korobeev教授主要讨论了如何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的问题。全球化不可避免,跨国犯罪是近年来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都应该积极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犯罪,呼吁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共同缔结反对恐怖主义的公约,促使联合国成员国一致行动,有效打击恐怖主义。
阿根廷代表UBA大学Alobo教授(UBA大学即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编者注)主要谈及阿根廷国内对移民犯罪的治理,如阿根廷專门制定规制移民的法令,设立专门的行政机关对移民进行管理,为涉嫌犯罪的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等。
塞尔维亚代表SretoNogo教授主要讨论了在中东欧国家的难民接纳及难民犯罪问题。近年来,欧洲接纳了大量来自土耳其、叙利亚的难民,对于较小的中东欧国家来说,大量的难民涌入为本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管理难民、惩治犯罪是难民接纳国面对的重大挑战。如何完善法律机制以及如何与欧盟和联合国接轨是每个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西班牙代表Abel Santo教授重点讨论移民犯罪,他指出,我们讨论移民犯罪本身首先要确定移民的身份和背景,移民背景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认定。“移民背景”如何定义?是父母不在西班牙出生?还是本人不在西班牙出生?通常情况是,外国移民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并长大,这导致他们有更大的犯罪可能。在关注移民犯罪前,我们要首先关注移民权利的保障。
中国代表团团长、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晓明教授作了跨国网络犯罪管辖权问题的主题演讲,并介绍了中国的反腐败成果。李教授指出:目前网络犯罪内涵及类型正在发生代际和质的变化,网络犯罪的虚拟性和无地域性特征导致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面临挑战。在坚持网络空间国家主权的理念与前提下,很难制定出所谓的“可行性”管辖权规则。管辖权冲突才是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困境的根本与关键。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国际互联网犯罪公约、达成双边或多边协定甚至将管辖权争议案件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是解决当今网络犯罪跨国刑事管辖权冲突的明智选择。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华平先生从法哲学的角度谈了面对全球恐怖主义的中国智慧。当恐怖袭击呈现国际化趋势时,必有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也不能忽视利益集团利用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去恶化冲突,以谋取其自身利益的可能。为避免越治越乱,就要防止反恐怖主义走向异化。反恐怖主义不能以强权为手段,更不能以平民为对象。哪怕是无意而为,一旦大面积伤及平民,且屡犯不禁,就成了新的恐怖主义,这是反恐怖主义必须严防死守的底线。李华平先生进一步指出:反恐必是一场人民战争,反恐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唯有各国人民都认为这是一场维护和平的正义战争。只有人民的自觉参与,恐怖主义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中国代表团成员、北京联合大学邵彦铭副教授就中国的反恐基本态势和国内法对恐怖主义的立法规制作了主题演讲。他指出,打击恐怖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采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应对手段,其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制是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关键。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反恐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洗钱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对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责任、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诉讼程序、涉恐资金监控等作出了规定。同时,中国还缔结、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反恐条约。邵教授着重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律的亮点在于确立了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关于恐怖组织、恐怖事件的概念以及恐怖活动的范围。该部法律的内容与目前联合国及欧盟相关立法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随着国内相关法律的完善,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代表团成员、上海政法学院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娜副教授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成为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恐怖主义网络关注问题。
中国代表团成员、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唐稷尧指出,中国对邪教及邪教类犯罪的控制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在认定主体方面,邪教组织的认定是采取行政认定还是司法认定体制,在认定标准上,如何将真正的邪教与宗教范畴中的异教相区别;二是在控制路径方面,法律控制只能是一种治标的方式,关键是正确认识邪教的发生规律,铲除邪教产生的根源。
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是目前国际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法律论坛,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秉松及其团队联合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专家学者创立,也是唯一总部设在中国的法律国际论坛。论坛在2009年成立时吸纳了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等主要“一带一路”国家为成员。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至今已举办九届,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首次在中国之外的国家举办。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