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学会“慢”下来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点、快点……”如今这个社会,什么都要“快快快”!然而,往往“快速”生活带来的不是生活品质的提高,而是对健康的危害,癌症的发生与“过快”不无关系。
  “快”造成癌症持续高发
  本刊记者:土耳其有一句谚语:快是“魔鬼的使者”。现如今这个“魔鬼的使者”似乎正盯着我们的健康。
  何裕民:的确,今天越来越加速的工业化、高科技化,相当程度造成了今天的癌症持续高发,且呈现出飙升态势。一个典型现象是,今天大中城市医院越来越多,病人却正成几何形式的倍增。有一次,一家医院院长感慨地跟我说:刚刚进行每年的员工身体普查,光女性就发现了6例乳腺癌患者,2个卵巢癌患者,1个肺癌患者……医院员工大约700~800名,一年中,就出现了这么多癌症患者,且是身在医务界的。医务界的人们都很清楚:70~80年代的医生,尽管很忙,但绝对不是像今天这样,时时踮起脚尖拼命地跑!也正因为高压力、快速度,使人们持续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导致了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堪忧。
  稀释“应激反应”是关键
  本刊记者:您提到了应激反应,我们如何避免呢?
  何裕民:慢性应激,核心是快节奏与压力。现实生活中,很多“快”是迫不得已的。但也有许多“快”是人们自找的。不管怎樣,都使个体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说:“重点不在于完全规避或免除压力或应激,这是不实际的,而是在于人们对待压力及应激的反应——面对压力、挫折及快节奏等的应激,要学会及时稀释、接受与释放,而不是转化为慢性,令其发酵;更不可耿耿于怀,不能释放;或者说自我徒增压力。”
  抓紧机会让自己“慢”下来
  本刊记者:“快”可使人被癌症盯上,那就应学会“慢”下来,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何裕民:适度慢下来的诀窍:1.“快”是因外界诱惑太多,什么都想要,奉劝大家:遵循“二八定律”,选择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努力抓取;哪些不那么重要,可有所放弃!且要增加生活情趣,拥有健康生活。2.不要超过边界。什么都想管,那就是超越边界了!分一分,该谁的事情扔给谁,该撒手时就撒手3.合理安排时间。很多人确实很忙,就像我本人也涉及了很多方面,既要看大量临床,又要写书,搞课题,还要带学生……首先意识到:慢不是懒,而是适当放松,该快时工作很有效率;慢不是不做事,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4.“慢”有很多种技巧。比如,我坐飞机一定会带本书。飞机晚点是家常便饭,别人很焦虑地去问,我就优哉游哉地看书,既是休闲,又是充电。须认识到,在今天越来越快的节奏当中,要抓紧机会,让自己慢下来!
  本刊记者:谢谢何教授,下期见!
其他文献
在现代中国,报刊是文学活动的重要场域,《大公报》文艺副刊是“京派文人”的舞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批评,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视角,考察1933-193
故意放大你缺點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当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小心地上有一个陷阱在等着你。  一味的服从,往往使我们失去自我。  朋友就像脚下的路,交的太多也会迷失方向。  有一种退步是为了更大的进步。  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
期刊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气血,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了,眼睛不能只盯着这个部位,应从气血去寻找原因。气血一平衡,疼痛自然会消失。   生命健康的短板效应  我时常将身体比喻为一个桶,将疾病比喻为桶里的水,将气血比喻为组成这只桶的几块木板。  從生到死,疾病一直都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像桶里的水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疾病一直潜伏,不要流淌出来。  长寿者之所以活得长,是因为他将水桶装满了水;夭折者之所以活得短
期刊
生病之后到底是看西医还是看中医,是每一位患者所必须面临的选择。其实,西医、中医各有所长,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病情正确选择。  急病看西医 慢病服中药  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重症哮喘、严重创伤合并内出血、宫外孕、胃穿孔以及可以手术切除的早期肿瘤等,理当首选西医西药治疗。因为在这些情況下需要对症处理,争分夺秒,西医西药起效快,在很多情况下能够使患者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许多慢性疾病西医
期刊
中医认为,动物都会生气,生气是为打斗做准备,调动体内气血使身体达到兴奋状态。然而君子动口不动手,最终气虽生了,但架不会打。因此,大量的气血资源也就成了废物,堆积在体内。  怒发会冲冠易脱发  生气不但浪费身体的气血能量,更易造成人体各种疾病。从外表看,长期脾气暴躁易造成秃顶,严重的还会使头顶形状改变,中线拱起形成尖顶的头型。生气的程度轻一点的,则会在额头两侧形成双尖的M形的微秃。  从中医角度来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