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腠理”一词,在《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一段中,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扁鹊又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教科书解释说,“腠理”是皮肤纹理,让人感觉“腠”就是表皮的意思。后来上大学学习《黄帝内经》,接触了更多的相关词汇,发现之前的解释不太确切,需要深入研究一下。

“腠”“理”的字義


  “腠”发音同“凑”,含义也相近,有时也通假互用。“凑”的本义是水流汇聚的意思,引申为聚集,相关的词汇有“凑集”“拼凑”“凑合”等。“腠”用“肉”代替“水”作偏旁,意思是皮肉聚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就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形成了覆盖全身的表皮。但是从微观上看,每个细胞之间有细微的间隙,这些细胞和它们之间细微的缝隙就是“腠”。中医研究细致入微,常常涉及肉眼不见的外部虚邪、体内真气,所以也研究到了人体微观结构,所以产生了“皮腠”“肌腠”“腠理”等词汇。
  “理”的本义是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治玉。《说文》曰:“理,治玉也。”作为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也就是裂隙所在。人体不是天衣无缝,人的肉眼所见的表皮上有汗毛孔和纹理。这些纹理就是细胞之间的间隙、接缝连接拼凑而成,纹理所在也就是间隙所在,也就是腠之所在。

中医里的“腠理”


  中医有“粗理”“细理”“小理”“瞧理”等词汇。简单地说,“腠”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
  有人把汗毛孔解释为腠理,是不确切的。汗毛孔是孔,是水液、毛发出入、生长之处,中医另有命名,如“鬼门”“玄府”“汗空”等。腠理是隙,是无形的邪气、正气出入之处。道家和中医全面看待事物,既看到有也看到无,既看到实也看到虚。比如两座大山是实、是有,而两座山之间的谷,就是虚、就是无。离开了实体,虚空不存在;光看到实体,不研究虚空,则无法全面反映客观实际。所以理解腠理和理解中医的经络是一样的。
  腠理作为人体组织的一部分,与体内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意思是说清轻无形的能量通行在腠理之间,沉淀有形的物质储存在五脏之中。
  《灵枢·论痛》指出,人体“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腠理的疏密与三焦、元气和主一身之表的足太阳膀胱经有密切的关系。《灵枢·本藏》载:“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气、肾阳衰减,腠理也变得稀疏。《灵枢·天年》曰:“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医宗金鉴》注解为:“腠者,一身空隙,血气往来之处,三焦通会真元之道路也。理者,皮肤脏府内外井然不乱之条理也。”佛家说人体是个臭皮囊,可是活人是个充气的皮囊。充斥在体表甚至散发到体外的气,中医叫“卫气”,是保卫、护持的意思。卫气的来源一是人体元精所化,通过三焦散布到腠理,二是水谷经过消化,加上呼吸的清气,通过肺的宣发,散布在体表。
  这种气,普通人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比如我们常说的喜气洋洋、杀气腾腾、死气沉沉、英气逼人、满脸晦气等描述的就是这种感觉。有的人一见钟情、一见如故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缘故。猎狗能够追踪罪犯,是因为它能闻到这种气味。乌鸦能闻到将死人的气,所以会在病人家附近盘旋,故被认为不祥。中医经络的三百六十一穴位,都依其气象而命名,突起的叫腧、陵、丘、墟,凹陷的叫作穴、井、沟、谷、豁,回流的叫渊,平静的叫池,波澜壮阔的叫泽、海,生动活泼的叫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史记》记载,扁鹊在随长桑君学习中医以后,练就了“视见垣一方人”,也就是可以看见墙那边人的功夫,才出师给人看病,能“尽见五脏症结”。中医讲的“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指这种望气的能力。否则人们就不会理解扁鹊为什么站了一会儿看了几眼,就能诊断出齐桓公的疾病。
  腠理的开合则受卫气的控制,因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灵枢·本藏》言,卫气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还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脉度》谓:“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分肉是肌肉间隙,腠理是表皮的缝隙,肥是饱满充盈的意思。如果把细胞比作山,腠就如同两山之间的山谷,理就是多个山谷连接成的沟壑。腠理肥,则间隙小;腠理疏,则间隙大。大多数女性关注的皱纹的问题,其实就是元气或者说卫气不足,导致皮肤失去弹性,腠理疏松所致。与其去做手术拉皮,不如温补丹田,涵养元气,疏通三焦,充盈皮肤。
  外部环境寒热变化,影响腠理开合。《灵枢·五癃津液别》谓:“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内部环境,特别是心境也会影响腠理开合。《素问·生气通天论》谓:“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腠理是体内真气外散之处,也是外邪入侵之处。《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所谓虚邪就是无形的邪气,也就是细微的肉眼看不见的邪气。俗话说:眼见为实。肉眼能够看到的,包括借助显微镜能看得到的细菌、病毒都是实邪。虚邪能够从看似无缝致密的腠理侵入人体。
  《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也。”《新修本草》序曰:“几缠肤腠,莫知救止。渐固膏肓,其于夭折。”
  就防病而言,腠理致密,开合自如是关键因素。就治病而言,疾在腠理,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成语“防微杜渐”,可以作为腠理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其他文献
Ka波段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 HPM)具有较高的Pf2因子,处于微波传输的“大气窗口”,有广泛的应用需求。然而,HPM产生器发展到Ka波段时,功率容量往往受到限制。大过模同轴Cerenkov器件具有同时实现高功率容量和模式控制的优势。因此,本论文采用大过模同轴Cerenkov器件开展Ka波段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的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同轴慢波结构(Slow Wave Structure,SWS)的功率容量特性。基于Floque
脑卒中(中风)是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组疾病。  中风急性期过后,因出血(或缺血)形成的软化灶(或血栓)压迫颅内神经,多数患者会出现瘫痪或偏瘫,临床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浮肿、麻木、疼痛、怕冷、卧床不起、失语、痴呆、饮水上呛、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因此,中风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期间患者如
期刊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缩小是半导体技术进步的一个主要动力。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4nm的工艺节点,继续缩小将面临物理机理上的诸多限制。阳离子基阻变器件是一种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的纳米信息器件,其阻变性能优异,在非易失存储、逻辑计算、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是后摩尔时代推动半导体技术继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器件。但是阳离子基阻变器件还存在若干关键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由复位失效现象导致的器件性能衰退。这种复位失效现象的机制不清楚并且尚无有效办法解决这种问题,已经成为
随着VLSI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Dennard缩放定律的终结,单核已经不能满足硬件发展的需求,多核已成为主流的体系结构。多线程技术的提出更加高效地利用了硬件资源,同时也给并行程序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多核多线程技术的结合,以及更多跨平台应用的涌现,迫切需要运用并发模型提高软硬件系统开发效率。常见的并发模型如Petri网、广播协议和线程迁移系统等本质上是一种无穷状态系统,并发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导致该类系统安全性验证存在状态空间爆炸问题,计算开销和内存开销非常大,实现高效验证非常困难。良拟序结构迁移系统是一大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常用方法,正常人的舌一般呈淡红色,舌面上铺有一层薄薄的、颗粒均匀、干燥适中的白苔。如果白苔增厚,黏腻不爽,一般说明体内有寒湿;舌苔由白转黄,往往是体内热象渐高;如果舌苔继续变深发黑,则提示病情恶化,处于危重关头。总之,舌头脏的确预示着麻烦来了。  但如果舌上很干净,是不是就意味着身体十分健康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中医认为,人的舌苔是由胃气蒸腾而来,舌苔太少,往往是胃气不足、津液不足的
期刊
这两天照镜子发现自己上眼皮有小小的紫红色斑块,有点痒,擦了点药膏不见好转,反而有逐渐变大的趋势。最近上楼时也觉得费劲,我以为是天冷穿多了,不知道两者有没有关系?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湖南 汪女士  汪女士:  根据您的描述,考虑皮肌炎的可能,简单点说就是皮肤和肌肉出现了炎性病变。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肿瘤等有关。皮肌炎的肌肉损害和皮肤症状不一定同时出现,约50
期刊
腰痹病是中医对腰痛的一种阐述,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腰骶部反复疼痛、下肢麻木不仁、萎软无力,甚至行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表现。  腰痛的范畴比较宽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慢性盆腔炎、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腰痛。腰痹病除了腰部局部疼痛,还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伴有肢体关节肌肉沉重发麻、屈伸不利等症状。究其原因,除外伤、受寒着凉等外因诱发,多与体质先天不足、久坐、过劳等内
期刊
秋天到了,随着秋叶泛红的,还有滚圆的石榴。外皮红黄润泽,果粒晶莹如寶石,秋日一绝。  关注石榴上市的,除了吃货,还有深谙石榴之妙的中医医生。不说不知道,以水果的角色广为人知的石榴,是近现代名医张锡纯的“心头好”,经他实践发现,石榴用于调理多种难愈的咳喘,效果相当满意。关于石榴,他曾说道:“其性微凉,能敛肝火,保合肺气,为治气虚不摄肺痨喘嗽之要药。”虚劳咳嗽,自制妙方  秋日买应季石榴,买着甜的自然
期刊
提起糖尿病,很多朋友先想到这种病跟吃有关,也许您想不到,中医认为这种病跟“火”关系密切,比如清代医学著作《医学传心录·病因赋》中就提到“消渴者,无火不生”。这里的“消渴”就是西医所说的糖尿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理解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主要表现为大渴,吃饭并不多,与肺有关;中消消谷善饥,就是非常容易饿,与胃有关;下焦饮一溲二,就是小便多,与肾关系密切。而它的发病原因,多是贪吃油腻食物,喝酒无度
期刊
角膜炎与结膜炎都是眼科常见疾病,从名字就可看出二者发病部位并不同,但因为都有眼睛发红、分泌物多、流泪等症状,所以需要注意鉴别,及时诊治。发病部位不一样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部的一层透明膜,当其防御能力减弱,外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或自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角膜病变、邻近组织的炎症波及角膜)等因素均可引起角膜的炎症反应。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角膜擦伤及异物等可能增加患角膜炎的风险。  结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