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小儿肠套叠简易方法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118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4~10个月婴幼儿。正确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小儿的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简易装置进行肠套叠复位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物品准备:生理盐水2瓶(每瓶500ml),输液器1套,20ml注射器1只,气囊导尿管1根(18号),转换头1个。
  复位指征:①无心肺疾病;②生命体征平稳;③医院具备急诊手术条件。
  人员准备:操作者,超声医生,两位助手(可以是患儿家属)。
  操作方法:操作者位于患儿左侧,超声医生位于患儿右侧,两位助手分别位于头侧和足侧。超声医生观察患儿套叠的部位。操作者首先测试气囊导尿管完好情况,然后输液器连接于输液瓶,再通过转换头与气囊导尿管连接。患儿侧卧背部朝向操作者。将气囊导尿管前端涂石蜡油,经肛门轻轻插入待气囊部完全插入后再送3~4cm,用20毫升注射器注入空气约30ml,根据患儿大小可增减5ml,患儿取平卧位。嘱助手扶好导尿管且用卫生纸轻轻拖住肛门部。全部开放输液器开关待液体进入300ml以上时,随着肠内压力的增加可引起患儿恶心呕吐,嘱头侧助手注意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继续输入液体。输入液体达500ml以上肠内压力增加明显,患儿用力可有滴速减慢或逆流现象,这时可以调节输液器阀使滴速减慢,但不要完全关闭。套叠部位向后移动肠内压力减小需继续输入上述液体,一般情况下保持上述压力5~10分钟,总输入液体量600~700ml均能达到复位的目的。当输液器无压力表现时可再行超声检查,确认复位成功后抽出气囊内液体拔出气囊导尿管,排出肠道内液体。
  复位成功指征:①小儿腹痛哭闹及一般状况好转;②开放输液器水流连续无阻力或液体输入恢复顺畅;③复位后24小时患儿精神状况良好;④超声影像观察复位成功,“同心圆”及“套筒征”消失,液体大量进入到远端肠腔;⑤在病房观察期间进食及二便正常。
  注意事项:①操作者是本次复位的领导者其他人员听从指挥;②输液瓶距肛门高度要1m以上;③观察输液器内液体平面的压力变化,总液体量在500ml以上时,如果压力突然消失,是复位成功的表现之一,此时无必要过快输入液体防止增加不必要的肠道负担;④压力与时间是复位成功的两个重要要素;⑤液体输入的过程中头侧助手需密切看护患儿的表现如有恶心呕吐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侧卧,防止误吸;⑥医生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⑦要在患儿清醒的状态下复位,助手可以与患儿沟通;⑧超声在观察套叠复位是否成功时,因为随着液体的进入套叠部位向前移动改变了位置,防止错报及漏报,延误病情。
  
  
其他文献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一组成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
为探讨《护理学导论》中护理程序教学法,以反思讨论法为主,对2005级护理本科生进行护理程序临床见习,见习后书写见习日记,组织讨论,并进行教学观察和自我评价。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
目的:探讨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HLP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改善生活方式,少食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同时给与瑞舒伐他汀10mg/日和多
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和以往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笔者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在南昌大学就读本科期间的观察与实践,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性展开了思考与研究,认
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经胃镜或手术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探索其特点,及时诊断,积极抢救,及时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4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4:1。年龄20~80岁,平均41岁。其中6例为手术证实,44例为胃镜检查确诊。本组起病多数比较缓慢,病程20天~30年。  临床表现:以典型溃疡疼痛者为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