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急功近利要不得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同年底,这一基础领域的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然而,在欢庆成功之余,中微子实验项目一位科学家的一番话却很耐人寻味。
  他说,长期以来,主导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积累薄弱等客观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但更为重要的差距在认识层面。比如,我们就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你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如回答“没有”,下一个问题就是:能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回答还是否定的,再下一个问题就是:既没有实际用途,又不能得诺贝尔奖,花费时间搞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这位科学家遇到的问题,想必很多科研人员也都遇到过。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科技界和普通公众中并不鲜见,甚至还比较普遍。如果这种认识和心态长期存在而不予以纠正,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发展。
  如在科学决策方面,某些“没用”的基础科研项目得不到经费支持,从而错失可以获取重大科研成果的机会;又如年轻人不去学“没用”的基础科研专业,导致一些重要基础科研领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再比如某些基础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好的研究态势,露出一点苗头时,科研人员就急于求成抢发论文,结果反而被其他国家跟踪反超。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出名、出成绩,甚至不惜造假、作弊等。
  其实基础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产出成果的周期也较长,成果的作用也并不是立马就可以显现的。例如,20世纪初由马克思·普朗克、尼尔斯·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的量子力学, 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革命化地改变。通过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除通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他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写。
  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形成了人类崭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无可估量,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
  因此,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要想取得更多原创性、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必须从认识和心态上做出改变,避免急功近利,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于求成,多一些“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
其他文献
本文简介了“伊利亚贝拉”照度标准的选择及照明系统的设计原则.
很难想象眼前这群学生模样的人是传说中的“科学家”.都是彩色T恤、卡其色中裤、架着眼镜的青涩面孔.团队里最“老”的博士后邓东33岁,站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楼门口,带着耳
新世纪的脚步已向我们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席卷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担负着为国家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副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如何在
微积分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胜利(恩格斯语),因此高中数学新课程充实了微积分的内容.中学生学习导数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进而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但教材仅仅由求
1背景情景选材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传统教学的突破,甚至已经被一些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学校领导作为评选一堂课是不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成功课的分水岭,也成为广大一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