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浸润程度及复发转移等的关系,探讨CTC检测在膀胱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14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病例组,按肿瘤浸润程度将膀胱癌组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9例)和肌层浸润组(93例)。另选取同期入院的52例泌尿系统良性病变患者设为良性组以及56例非泌尿系统疾病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了静脉抗凝血3.2 ml,采用阴性富集法,即单抗CD45包裹的磁珠捕获去除白细胞而获得CTC,再用染色体8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和计数CTC,CD45-/DAPI+/CEP8>2的细胞为CTC。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以CTC≥2个/3.2 ml为阈值,膀胱癌组、良性组及对照组的CTC阳性率分别为70.42%(100/142)、28.85%(15/52)和8.9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96,P<0.001)。非肌层浸润组和肌层浸润组CTC个数(2个/3.2 ml,4个/3.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863.5,P=0.011),在肌层浸润组中CTC≥5个/3.2 ml的比例为40.86%(38/93),明显高于非肌层浸润组的18.37%(9/49)(χ2=7.330,P=0.007)。65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膀胱镜随访,发现CTC≥5个/3.2 ml的患者复发转移率高达47.62%(10/21),显著高于CTC<5个/3.2 ml的患者的11.36%(5/44)(χ2=10.530,P=0.001)。在59例膀胱根治术患者中,按CTC阴性、阳性或是CTC个数≥5个/3.2 ml分组,肿瘤直径>3 cm比率、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阳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C≥5个/3.2 ml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59.10%(13/22)明显高于CTC<5个/3.2 ml的患者[20.0%(6/30),χ2=8.364,P=0.004]。
结论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加深,CTC计数也增加;当CTC计数≥5个/3.2 ml时,肿瘤的复发转移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