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中的“民情”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托克维尔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主思想家。他继承了孟德斯鸠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致力于研究社会条件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打开了政治研究的新视野。他主要研究了民情对于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在美国自由平等的民情下,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形成。
  【关键词】:托克维尔;政治文化;民情;民主
  一、民情概念解析
  托克维尔所讲的民情(moeurs)来源于拉丁文mores一词,指“前人之规律,前人之习俗”。法语中,moeurs的意思是“道德,品行;习俗,风俗,风尚;个人生活习惯;(动物的)习性,特性”。汉语中,民情意思是“人类的生产活动、风俗习惯等情况;人民的心情愿望等”。托克维尔则把民情一词扩大化了,他所讲的民情是一个“民族的整个道德和精神面貌”。它包括宗教传统、乡镇精神、自由结社、法律观念等。“我在这里使用的民情(moeurs)一词,其含意与其拉丁文原字mores一样。它不仅指通常所说的心理习惯方面的东西,而且包括人们拥有的各种见解和社会上流行的不同观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遵循的全部思想。因此,我把这个词理解为一个民族的整个道德和精神面貌。”[1]而托克维尔民情的主要关注点又是政治民情,托克维尔主要是通过民情指出美国人的实际体验感受,生活习惯和意见,说明民情对于维护美国的法律制度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民情来处理社会中民主与自由的冲突问题,对民主加以引导,挽救民主危机,让自由成为民主的传统,使民主和自由和谐相处,追求一种自由民主政体。
  二、民情构成美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选择的基础
  (一)政治文化
  早期,一群受过民主思想熏陶,带着平等观念的欧洲人到了美洲大陆,其中有些是虔诚的清教徒,他们有着崇高的道德,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漂洋过海,这些人构成了美洲大陆的第一批移民。美国幅员辽阔,人们耕种自己的土地,既不会太富,也不会太穷。美国没有贵族,也没有贵族制度能够立足的基础,这些移民具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他们和母国的关系也比较自由和平等。文明、平等和自治这样的条件为美国日后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在美国,宗教信仰中对秩序的尊重、对美德的提倡和自由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国独特的精神面貌,塑造了美国的政治文明。
  民情就是美国特定的一种政治文化。美国是一个由下而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美国的民情植根于早期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人们先是在乡镇中生活,慢慢再扩大自己的生活范围。在乡镇中,每个人都需要参与公共事务,通过这种政治参与使普通人直观地了解到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这不仅发展了美国人的政治能力,而且培养了美国人的公德心。可以这么说,通过参与政治生活,美国人认识到自己的一切都和乡镇联系在一起,并更加积极的参与管理社会,维护秩序和协调各种不同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乡镇自治精神也使得“平等、自由”这些抽象名词归于现实。乡镇自治通过让所有的人都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人们沟通交流更加方便,促进了全社会“平等”理念的普及,有利于参与型平等文化的形成,以平等观念来进行乡镇自治。在推进“平等”的同时,各乡镇的乡镇自治的政治活动以及人际关系,也促成了“自由”精神的发展,使得“自由”与“人际交往”紧密结合,最终满足个人自由的愿望,以促进公共利益联盟自由。而由于连续的乡镇公共活动,促进公众对人的认识不断提高,其中合理的组成部分也被越來越多地继承和发展。从新英格兰延续而来的法律制度,人民主权原则,使得美国人一开始就具有法律的意识,这就为美国自由平等观念的盛行创造了前提基础。在美国,人们所有教育,目的都是为政治而服务,这使得本能的政治关怀成为美国人的习惯。所以,人们就乐意去了解政治,一定程度上有着监督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作用。
  (二)政治制度
  美国涌进了大量的天主教教徒,他们主张人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认为神职人员之下的其他信徒都是平等的,然后由于这些天主教徒又大多是穷人,所以,他们就特别重视要求自己的权利,要求全体公民都能够参与政治,人民主权原则就成为法律,为实行普选创造了基础。在美国,各个州本身是民主自由的,同时又是一个大的共和国的成员并且通过宪法紧密的和联邦结为一体。通过联邦制度,美国将大国与小国各自的优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就像托克维尔所称赞的美国社会既拥有使人幸福的政治文化,又拥有使人有安全感的强大国力。美国人热爱平等,这就使得陪审团制度不仅是一种司法制度,发挥司法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人民得到政治熏陶,锻炼了参与政治的能力,更好地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对多数权力任意和非理性的滥用形成制约。以民情为基础的陪审制度,使得社会比较稳定。美国人喜爱平等,民主社会的政治权力自然比较集中,导致中央集权。在宗教教义、信仰、人民主权、个人主义等影响下,形成了美国独特的民情,进而影响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三、托克维尔“民情”研究在西方政治文化研究史上的地位
  在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他们都看到了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古雅典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关注自然之物的内在活力或生命力原则。”[2](p3)他创立了基于比较与归纳的方法,他的《政治学》中很多是阐述政治社会学的内容,突出说明了政治制度中的背景与社会学变量的重要性。他主张身份平等的公民应该轮番执政,他的由城邦要素和平等原则构成的正义观以及他提出的城邦应当及时关心公民的教育等,都看到了政治文化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赞赏古罗马和同时代瑞士的公民道德,感叹他们纯正的家庭关系、独立健康的个人交往、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尽职认真的工作态度,也看到了政治文化的作用。他将国家看成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所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把政治归结为国家政权的运行过程,从而更为鲜明的突出了政治与社会意义。启蒙时期的孟德斯鸠,他被普遍认为是政治文化研究的创始人。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强调不同政体是与其道德和政治环境相适应的。但是,孟德斯鸠对一国复杂生活形式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所做了区分,比之前政体的古代分类有了一些先进的意义。“许多事物支配着人类:气候、宗教、法律、执政方式、过去的惯例、习俗和习惯。结果就形成了一般精神。”[3]他认为,社会条件和物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某一种政体能够推行的范围。托克维尔跟随孟德斯鸠的脚步,成为研究政治文化的杰出学者之一,在美国考察期间,他研究了气候、宗教、乡镇、政府准则、习俗民情等因素对于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作用。托克维尔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局限,用历史的社会的方法研究政治,致力于阐述社会条件对政治制度的重要影响,从而打开了政治研究的新视野,对后世的民主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托克维尔政治文化研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民情问题。本篇主要针对构成美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民情做了一些说明。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美]迈克尔·布林特著,卢春龙、袁倩译.政治文化的谱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法]孟德斯鸠著,许家星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藏汉两族文化交流中,藏汉翻译充当了桥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播而言,翻译属于一种特别重要的载体,同时翻译和文化之间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脱离文化因素的翻译往往是苍白无力,甚至漏洞百出的本文基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阐述了藏汉翻译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
期刊
【摘要】:“灵魂”,这个词早在原始人中就已经产生了,直到现在也是流传于世界各地。死亡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与该民族的灵魂观念密切相关。彝族人相信人死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是灵魂却未消失,并且信仰着人死后会在次轮回,灵魂会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继续存在下去。本文主要从人的根本,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和真、善、美得理念来浅谈彝族灵魂观。  【关键词】:彝族;灵魂;肉体;真善美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因巨大的社会变化而产生浮躁和改变,群众文化开始向快餐文化转变,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建设健康的群众文化氛围,帮助群众建立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本文主要从群众文化的基本含义入手,对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了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在传承和保护艺术文化的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传媒,作为当代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时代,传媒毫无疑问的充当起了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给宣传的对象带来利益,又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及时新鲜的消息。  【关键词】:文化传媒公司;非遗;传承;影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我国是
期刊
【摘要】:元散曲是中国文学藝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到后期出现的兼具文学性和娱乐性的文体形式。散曲的文体特征具有对中国传统文学审美特征的反叛,尤其在其语言特征上。古典诗词以诗性为语言体系,表现出的是温柔蕴藉的艺术审美风格,然而,散曲在语言的选择上却显现出“俗”“拙”的色彩,这其中蕴含了文学深层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理念。  【关键词】:元散曲;语言特征;哲学思想;艺术审美  元散曲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独特“二代”现象是从“官二代”、“富二代”名词的出现,到一系列被冠以“官二代”、“富二代”字眼的极端性社会事件被不时的见诸报道,从而引发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激烈讨论。本文试通过浅析中国“二代”独特性并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理论来解读此类“二代”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希望可以引发更多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官二代;富二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理念支撑催生出独特的区别于西方造型风貌的造型风格体系。而这种独特的造型风格就是传统雕塑的绘画性、意向性、装饰性、程式化、主观能动性以及语言的单纯凝练。但是学界对于传统雕塑的这些审美特征的具体分析著作较少,本文就侧重于解析传统雕塑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以及中国传统雕塑家如何应用主观能动的方法创作传统雕塑,以此来探索与体悟传统雕塑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
期刊
【摘要】:地名作为专有名词,不仅具有语言属性,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属性,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之一。阆中作为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对于其地名的语言文化学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阆中340个地名的语言学分析,总结出阆中地名在音节、结构、用词等方面的具体特征,为总结地名命名规律、地名中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客观数据。  【关键词】:阆中;地名;文化语言学;现状分析  地名是一个具
期刊
【摘要】:民族唱法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民歌唱法,它是把西方的歌唱发声方法同我国传统的民歌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的产物,对我国而言,是一项有别于民族传统唱法的声乐歌唱表现形式,本论文通过对多年来声乐学习、教学中的实践来诠释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关键词】:气息;腔体;表现  一、民族唱法的发声  (一)民族唱法中气息的把握  没有气息支撑的歌唱是干涩、苍白无力的,不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还是现在中西贯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日味觉词“酸”和“酸っぱい”引申义的比较发现,与日语的“酸っぱい”相比,汉语“酸”的引申义相当丰富。两者引申義的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酸”和“酸っぱい”的语义分析对比,探索两者语义上的特点。  【关键词】:酸酸っぱい语义引申义  一、“酸”的认知语义分析  (一)“酸”的语义  《说文·酉部》“: 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酢即酢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