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陵十三钗》影评的跨文化解读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中国电影更好地参与到全球电影业的激烈竞争中,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更有效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一直致力于发掘吸引海外观众的题材。作为迈出国门,征服奥斯卡的中国电影的代表,由张艺谋导演的华语电影《金陵十三钗》一经放映,在国内外引来无数赞许和攻击。基于霍夫斯戴德和克拉克虹等人的文化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理论,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阐释西方媒体对《金陵十三钗》影评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冲突。
其他文献
本文以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与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毛诗本义》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将之与宋本、通志堂本进行比较,来梳理其版本特征,尤其是在《统解》、《诗谱补亡》二卷中独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文学张力表现在对爱玛悲剧形象的描绘上:1、人性的自然追求与社会的压制逼迫;2、乡下身份的定位与贵族身份的向往的错位认同;3、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型,其突出特点是改变了国际旅游客源的构成和流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产品品牌,已经日益深入人心.本文主要
本文从魏晋时代的大环境感性入手,触接到“魏晋风流”这个让人神往的魅力名词,而拈出了《世说新语》的“抒情性”,一种言谈论述的方式,和一种审美的视景或者愿景(又分为“总体的诗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载体,通过对电影中主人公美籍华人许大同在美国追寻自己“美国梦”的艰难历程,和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一系列误会和心酸经历及主人公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来探讨
品评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一种,是着意于文学内在风神的整体直观的品评鉴赏式批评,它明显地具有外在的物化形式,更多的具有审美活动的特点。蒋捷是南宋遗民词人,《竹山词
郑始封于西周周王时期,郑桓公任王室卿士,本封在畿内,或称畿内诸侯,不同于齐、鲁、晋等畿外诸侯授土封国以藩屏周室的分封性质。西周末,王室将卑,诸侯日失其序。郑随王室东迁,郑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