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6年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成立至今,文学人类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不断提出新的学术探索命题并逐渐积累成一种理论体系的创新。"四重证据"是该学科标志性的理论工具,是人类学"田野"与文学"场域"对接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其在神话学领域的应用,产生出文化符号的"N级编码"理论,将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的应用范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大传统"探寻过程中,文学人类学提出了华夏"玉教"理论。从"四重证据"到"N级编码"再到"玉教"理论,中国文学人类学一直努力通过本土神话的溯源研究为中国文化找回失落已久的信仰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