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的石式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meiz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出有质量的对话,教学是心灵的沟通,人格的对话。——温总
  串讲中问题教学应注意的地方:背景知识是解读文本的前提,那么细细地去理解作者,所以也就达到那种深刻的程度,所以背景知识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字词的理解要放在文章解读中间。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要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串讲的优点:1、从头到尾,一气呵成。2、对文本全面掌握,不漏掉重要信息。3、把串讲与问题结合起来。讲之前文章至少读三遍,充分解读文本。教师只要底蕴深厚,怎么讲都可以。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指的“问题”,是指那些为了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或以促进学生思维、推进课堂教学进度为目的,由教师设置并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解决的认知任务,严格来说,并不包括教师在教学监控和反思过程中发现的自身教学上的问题或由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即教师认为教学中问题应从何处来。在这一维度上,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认为问题应来源于实际生活;认为问题应来源于课文现成的练习;抑或是应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书本中寻求信息为学生设计。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与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的观点有关。
  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作为肩负课程改革重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并优化自己的问题式教学行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问题教学”,重视“结构不良”问题的设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新课改已经全面展开,但仍有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热衷于为学生设置“结构良好”的问题,而很少设置深层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需要学生加以分析、比较、评价的结构不良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以新闻信息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满足于“知道了”,以死记硬背方式应付语文问题,而写作则人云亦云,或不知从何下手,何处着笔。语言文字的多义性、丰富性是语文的生命,过分热衷“结构良好”的问题的教学,必然钳制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思维,遏制学生的创造性。应当认识到,语文问题的解决不一定要让学生找出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形成多样化的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二、问题设置的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适度就是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本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在提出那些容易的或是答案明确的问题时,都倾向于采用结构良好的简单问题;只有在提出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时,才倾向于选择那些结构不良的问题。这种简单的“二分法”的问题观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提出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简单的提问,过低的要求,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问题过分的深奥,学生无法解答,反而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设置要适度。也就是说,教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跳起来可摘到果子。 这也是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面向全体,积极鼓励
  本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问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前不少教师问题设置的对象是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表面上看,问题能很快得到解决,教学效果也显得较好;实际上则是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解决了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而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则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很少能有机会回答高水平的、来自于生活实践的结构不良问题,因而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既违背了所有学生都应全面发展的思想,也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教师应根据全体同学的实际情况,设置难易不等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这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对学生的问题解答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反馈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愿意积极为学生设计问题、问题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积极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贝蒙认为,通过评定人们的行为能改变个体的自我知觉,从而影响个体态度的改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肯定的评价能有效地强化人们已经形成的行为,而教师否定的评价可能导致学生也用否定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和否定方式一致的实际行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积极地鼓励、引导他们,重新审视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比把正确的方法简单地告诉学生,让其盲目遵从更具教育意义。
  听了盛鲁杰老师的“问题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深有感触。作为学校的语文教研员,我也经常担任校内外的公开课,有些课一个问题就决定了你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我县初级中学教《变色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人说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创设了一个‘狗性’社会,你认为呢?请你从小说中辨别,并以‘我认为(谁)是一只(什么样)的狗‘来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受。”于是学生们便非常认真地研读课文并与同学讨论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问题是教师出的,老师要反复读文章,问题问得好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教师、学生都围绕文本细读细思,围绕文本进行对话,这样教师就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三者合为一体,师生共同感悟文本,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有各的感悟,然后大家一起交流,碰撞,而阅读不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吗?问题教学的优越:问题就是话题,利于形成一种对话的教学状态。教师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避免学生的浅阅读,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1.重视课文,不能讲课文边缘化 2.重视内容,不能过于重视文采而忽视意义,3.重视体验,不能割断两个世界的联系。意义走在文采(技巧、知识)的前面。可是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引出有质量的对话,教学是心灵的沟通,人格的对话,每堂课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谈何容易?有些文章就连我们自己都走不进去,更不用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了。有些科普文章就让我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切入文本,所以课堂也就索然无味。所以说“问题式教学”让我欢喜让我忧啊?盛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可是真正做到不容易,同仁们可有更切合实际的建议?
  (作者单位:新疆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初级中学 835500)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应关注三个方面:对中职语文培养目标的认识要清晰和深刻;人文素养的渗透亦不容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  关键词: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生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语文教师尽管在中职这块园地里不懈地耕耘——细致地备课,耐心地讲授,积极地探讨,倾其所学、尽其所能把每一堂课上好,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淡薄,语文水平、文学素养仍是较低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构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当前科学教学和培养学生素养的必要趋势。但在此过程中又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就势必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轻松的课堂。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主体的开放、教学观念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等方面,谈谈我在“开放性教学”中的一些操作策略。  关键词:科学;开放; 课堂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
摘要: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而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要明确设计的目标,设计的层次要清晰,要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体现重点,突出要点,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而且设计的角度要新颖,使学生喜闻乐见答。  关键词:明确;针对性;新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果,而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水是美的“活体”因子,将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比作水,是古今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情境.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站在朝露浸润的岸边草丛中汲水或徜徉在夕阳西下的滩头余晖里,总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我努力尝试用数字贯穿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说话、写作。  一条线索:记叙文往往安排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线索能串起文章的情感脉络。比如《我的老师》以我对老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情感为线索;暗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思路、思维技巧、思维习惯、思等方面对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思维 ;品质;技巧 ;数学;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累知识;四是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能力
摘 要 : 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除了搞好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本文主要提出了情感教学对于提升中职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阐明了情感教学在中职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情感因素 ;中职英语 ; 学习积极性  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提高中职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每位职校英语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