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情境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学科中的运用,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初中生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逐渐地使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我们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探究本班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他们成长发展规律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在课堂上的实施,最终运用生活情境来促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情境,对于当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活情境是通过营造有目的性、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情境,来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激发初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生活情境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给学生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生活情境是老师通过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具体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
在开展新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活动时,一般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引到数学学习经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抽象的、总结的过程,但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是演绎的过程。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水平,并利用特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两点之间的共性,找到一个突破口,明确该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回想在生活中出现过的两条线相交形成的角,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敢发言。然后再通过用剪刀裁剪纸张的过程,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剪刀的两个把手之间发生的变化。当然,当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会在一瞬间被激起,并且,当今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类似的問题时,也能够无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们就能够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数学意识,并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如同艺术一样,是来源于生活,但数学和艺术的不同点又在于,艺术高于生活,而数学将应用于生活。所以,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生活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正所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无限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学老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将不同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设计中,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品的图片展示到学生们面前,或者让他们回想在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品的类型、形状等等,这些工艺品的风格和多边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其性格普遍较为活泼、活动,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并且,他们往往对教材中枯燥、乏味的知识没有什么兴趣。而将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能够保证学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并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尽管数学知识涵盖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但究其根本,数学仍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离不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情境以外,我们还要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意将生活情境与家庭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锻炼自身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抛物线现象,像投篮运动、喷泉等等,以喷泉为例,水池中央的喷泉柱子高 1.25米,由柱子两端往外喷水,水流呈抛物线状,若水流在柱子距离为 1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 2.25米,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多少米才能保证水流不会落到池子外部。通过已知条件水流在柱子距离为 1米的地方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米,得出顶点为(1,2.25),又已知柱子高 1.25米,可得出方程 y=a(x-1)2+2.25过点( 0,1.25),解答结果 a为 1,再令 y=0,解出方程式的结果是 x=2.5或 -0.5,池子的半径不可能为负数,因此,解出池子的半径至少要为 2.5米。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营造更加生动、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实现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转变。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必然要注意到生活情境的营造一定要具备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生活性,以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赵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J].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 ),2021(06):183-184.
[2]杨东军 .浅析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考试周刊 ,2021(17):88-89.
[3]洪小娟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读写算 ,2021(03):73-74.
云南省昆明市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031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情境,对于当下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生活情境是通过营造有目的性、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情境,来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激发初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阶段,生活情境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给学生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独立思考。与此同时,生活情境是老师通过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具体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加深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
在开展新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活动时,一般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引到数学学习经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抽象的、总结的过程,但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是演绎的过程。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水平,并利用特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两点之间的共性,找到一个突破口,明确该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数学问题。例如,在讲解“相交线”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回想在生活中出现过的两条线相交形成的角,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敢发言。然后再通过用剪刀裁剪纸张的过程,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剪刀的两个把手之间发生的变化。当然,当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求知欲望也会在一瞬间被激起,并且,当今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类似的問题时,也能够无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们就能够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数学意识,并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如同艺术一样,是来源于生活,但数学和艺术的不同点又在于,艺术高于生活,而数学将应用于生活。所以,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和今后的生活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正所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无限的数学知识。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学老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将不同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设计中,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品的图片展示到学生们面前,或者让他们回想在生活中常见的工艺品的类型、形状等等,这些工艺品的风格和多边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初中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其性格普遍较为活泼、活动,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并且,他们往往对教材中枯燥、乏味的知识没有什么兴趣。而将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能够保证学生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并最终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尽管数学知识涵盖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但究其根本,数学仍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离不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情境以外,我们还要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意将生活情境与家庭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锻炼自身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诸多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观察生活中出现的抛物线现象,像投篮运动、喷泉等等,以喷泉为例,水池中央的喷泉柱子高 1.25米,由柱子两端往外喷水,水流呈抛物线状,若水流在柱子距离为 1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 2.25米,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多少米才能保证水流不会落到池子外部。通过已知条件水流在柱子距离为 1米的地方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米,得出顶点为(1,2.25),又已知柱子高 1.25米,可得出方程 y=a(x-1)2+2.25过点( 0,1.25),解答结果 a为 1,再令 y=0,解出方程式的结果是 x=2.5或 -0.5,池子的半径不可能为负数,因此,解出池子的半径至少要为 2.5米。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营造更加生动、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实现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转变。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必然要注意到生活情境的营造一定要具备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和生活性,以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赵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J].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 ),2021(06):183-184.
[2]杨东军 .浅析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考试周刊 ,2021(17):88-89.
[3]洪小娟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读写算 ,2021(03):73-74.
云南省昆明市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