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哈葛德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新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小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哈葛德是何许人?相信很多人已经不甚了了,但是无论出于其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还是西方冒险小说的发展,甚至是对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等角度来说,哈葛德都不应该被忽略。
  
  其人
  
  1856年6月22日哈葛德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的布拉登汉,父亲是律师,母亲是一位诗人兼作家。他在父亲的十位儿女中排行第八。早年的哈葛德并没有表现出令父母骄傲的天资,所以他的父亲宁愿花更多的钱财和精力培养他的哥哥。而哈葛德先是师从一位牧师,最终在一所文法学校结束学业。他早年的生涯并不顺利,先是军校入学考试失利,之后又未能如愿考中不列颠外事部。1875年不抱希望的父亲将哈葛德送往非洲做了纳塔尔总督亨利·鲍尔爵士的秘书,原因在于这勿需耗资。转年他就随这位爵士漫游了非洲和阿拉伯等地,这些经历对于哈葛德日后创作小说助益颇多。
  1878年哈葛德成为南非德兰土瓦省最高法院的书记员,与波尔人打了不少交道,主要是兼并波尔人的地盘。后来在著名的波尔战争中大英帝国体会了挫败感时,哈葛德早已离开了南非。不过南非生活也并非完全不值得回忆。年轻的哈葛德在那里努力工作,为的是能够赢得一份有薪金的活计可以回到英格兰娶他热恋的姑娘莉莉斯·杰克森。1879年,哈葛德听说那个姑娘已经与别人结为连理。等到他再回到英格兰时,他娶了妹妹的一个朋友,并将她带回了南非。在南非,他们生育了一男三女,其中的小女儿成了一位作家,日后为父亲写了一部重要的传记《我遗落的斗篷》。
  1882年这对夫妇回到英格兰定居,两年后哈葛德成了一名律师。但他的律师生涯时断时续,因为他把更多热情投入到了小说的创作中。作为大英帝国海外政策的忠实公仆,哈葛德还乡后仍然致力于农业改革、服务于当地政府。由于他对政府的忠诚,1912年哈葛德被封爵,1919年又被升为更高一级的爵士。他自以为小说不是他的传世之作,他的真正“代表作”应该是他关于英国乡村的调查报告《英国乡村》,这是他1901-1902年间对英国农业区调查的总结。
  
  其作
  
  哈葛德小说在英国风行的时代是在1887—1930年间。最有名的几部畅销小说几乎在短时间都有了中译本,其中《所罗门王的宝藏》林纾译为《钟乳髑髅》,《她》曾广铨译为《长生术》,《她》描述一个青年利奥到非洲探询个人身世,想要解开祖先卡利克雷特的死亡之谜。在那里他遇到了已经活了两千年的女王阿霞。阿霞说利奥是卡利克雷特转世,而且是她两千年来苦候的恋人。为了让情人跟她一样拥有永恒的生命,阿霞带利奥穿山越岭,希望他也踏入永恒之火以得到永生。为了消除利奥的疑虑,阿霞像两千年前一样踏入火中,没想到这次永恒之火却让永不衰老的她迅速干枯萎缩,如同木乃伊,并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阿霞》是《她》的续篇,周桂笙译为《神女再世奇缘》,《阿伦·考特曼》是《所罗门王的宝藏》续篇,林琴南译为《斐洲烟水愁城录》,《明眸埃里克》林琴南译为《埃司兰情侠传》。
  哈葛德与安德鲁·朗共同写作了一本关于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历险的续集,起名叫《世界之欲》,1907年被周作人译为《红星佚史》。奥德修斯回到家乡伊大卡,发觉城邦被毁,阿芙罗狄特指引他到埃及寻找永生的海伦。因海伦佩有滴血的星石,所以周作人将译本更名为《红星佚史》。
  
  其风格
  
  19世纪末的英国文坛,流派纷呈,维多利亚式的作家对生活一味乐观自信,陶醉于自我安慰;自然主义作家出于对现实抱有的悲观主义观点,忧郁地描绘现实的污浊与不幸;象征主义者则干脆逃避死板庸俗的生活。哈氏的小说基本属于英国小说中的新浪漫主义潮流。在19世纪下半叶,虽然以狄更斯、哈代为首的现实主义已经占据主流,但是继承自悠久浪漫传统的新浪漫主义却在斯蒂文森、哈葛德的带领下仍然具有非凡生命力。他们尽管不直接反映社会矛盾,纵笔当代,但是仍然因为主题的神秘,情节的曲折离奇、旖旎的异域风俗为维多利亚盛世时期的英国读者,摆脱波澜不惊的生活、获得一种美妙而惊奇的阅读体验提供了良药。因为这类小说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因此新浪漫派小说也被称为“逃避小说”
  哈葛德的小说充满了异域情调、经历奇险,探索古老文明,寻找失落的世界。他写作的年代正是西方人对世界版图重新测绘与发现的时代,关于失落文明废墟的挖掘、宝藏的发现、矿山的开采、财富的骤然聚集不断为非洲这片神奇大陆增添魅力。而那些被寻回的古老文明遗产常常被哈葛德描绘成西方现代人的良药,含义异常深远。
  哈葛德创造了一个围绕非洲的神奇冒险世界。哈氏的小说常常体现一种矛盾。他一方面是大英帝国殖民政策的拥护者,也基本赞同他的朋友,著名作家吉卜林的观点“非洲是白人的负担”;但是哈葛德在非洲的广泛游历和切实体验也让他对欧洲闯入者的危险有所认识,而他对异域文化的多元描绘特别是对祖鲁文化的喜爱与尊重在同时代作家中堪称翘楚。
  虽然哈葛德写作的是看似毫无政治色彩的冒险小说,不过这类小说也常常带有维护殖民主义英国政策或者是大国沙文主义的内容。 他的小说里非洲人虽然也会充当英雄角色,而无所不能的主人公一般则是典型的欧洲人。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所罗门王的宝藏》。
  哈葛德的小说今天无疑已经不像当年那样风行,不过他的影响不容忽视。哈葛德作品中常见的深入“黑暗非洲腹地”的冒险之旅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灵魂探索之旅。这一主题被很多作家所采纳,包括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只不过,康拉德作品中美丽的异国情调,在哈葛德那里,含有更多对殖民主义政策的美化。而哈葛德所创造的“失落的世界”类型已经影响了包括《泰山》、《夺宝奇兵》等在内的流行作品。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68票赞成、3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批准了联邦上诉法院女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担任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这名出生在纽约贫民窟的拉美裔女性成为220年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第111位法官。同时,她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和第3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  索托马约尔现年55岁,父母均为美国海外领地波多黎各人。她在纽约的布朗克斯区由政府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公共房屋中
人没有名气,画就没有名气;画没有名气,人就更难有名气。除去那些货真价实的人和画,剩下的,如果果真想有个名儿,就得把“功夫”使在画外,比方说在姓名前面封个号冠个名,任何场合再有意无意地张扬一下;或请名人写个字题个跋钤个印……于是,人有“名”了,画有“名”了,这也算是另一类的“始知名画有功夫”吧。  不过,此举也可理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Doris Lessing 以她88高龄的经历说,在她61岁时曾做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其代表作家有约翰·奥斯本、金斯利·艾米斯、科林·威尔逊、约翰·布莱恩、艾伦·西利托等。  如果说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们以酗酒、吸毒
作为具有神奇的万灵药用和美容效果的植物,它的来源却是个谜。它到底有多神奇?下面,科学家会告诉你有关治愈系植物——库拉索芦荟的故事。    从克利奥帕特拉这位库拉索芦荟的早期粉丝开始,至今,库拉索芦荟已经支撑起了一个年均130亿美元的巨大产业。  埃及艳后的美容佳品  如果你想找个名人来谈点儿自己的护肤保养经,那么,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应该算得上是名头最响的一位了。埃及艳后因爱洗奢侈的牛奶浴而出名。
与诺曼底毗邻的贝叶市的美术馆里现仍收藏着一幅宽五十厘米、长七十米的巨大刺绣画毯。相传,这幅画毯是“征服者”威廉的王后马蒂尔达亲手所绣。画毯展示的是威廉征服诺曼底时的情景。诺曼征服是英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胜利者威廉被加冕为荚格兰国王。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诺曼王朝开始统治英格兰。英国政治、经济、阶级结构、民族关系和文化习俗等都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诺曼人威廉公爵为什么要入
夏日的斜阳照在南极冰盖上,斯拉威克·图拉兹克正凝视着190米外的一架飞机——这是一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它刚刚将图拉兹克领导的探险队队员和12名工人,以及重达4500千克的钻探用具运抵巨大的南极冰盖上。但现在,它因机身下的滑雪板被冻在雪地上而无法起飞。一些人正拼命地铲除飞机滑雪板上的雪。飞机不能在寒冷的冰原上停留太长时间,如果引擎关闭超过几分钟,飞机就有可能无法启动。  飞机轰鸣着,飞转的螺旋桨
“象征幸福的青鸟”,原为比利时戏剧家梅特林克创作的一出戏名,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历尽艰辛寻求象征幸福的青色鸟的故事。而著名英国作家劳伦斯却在他的鲜为人知的短篇小说《两只青乌》里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两个女人为一个男人相争,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劳伦斯和他的妻子佛瑞达以及被劳伦斯当作他和佛瑞达之间缓冲器的女人多萝西布莱特。  在现实生活中,劳伦斯的成功离不开女人,例如:对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驱车于斯洛伐克东南部的小路上,去探访一个名叫Rejdova的小村庄。蓝天下,小木屋就像童话故事中描述的一样,静静地与世无争,公鸡和狗儿们在花园里围着老人们转悠……一切都仿佛停止在过去的某一刻。这个隐藏在斯洛伐克东南部深山里的村庄,远离尘嚣,仿佛世外桃源。斯洛伐克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自古以来就是常用的建筑材料。我看到,有些木屋除了外墙上的白色纹样,屋顶还使用了鞍形的木瓦,窗帘则是各
“奥芬巴赫”显然是一个德国姓氏,然而奥芬巴赫·雅克却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古典轻歌剧的奠基人。的确,奥氏原姓埃伯希特,他的生父埃伯希特·犹大·伊萨克是德国科隆地方犹太人教堂的唱诗班班长。小埃伯希特因为生在科隆附近的奥芬巴赫,因而改姓奥芬巴赫。  奥氏诞生于1819年,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6岁时他就会拉小提琴,9岁时学会了大提琴,而且后来成了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童年时与哥哥姐姐搭配组成家庭弦乐三
20 世纪初,一只老虎在尼泊尔和印度杀死并吃掉400 多人后,在1907 年被猎人射杀。其实,这只被称为“查姆帕瓦特食人虎”的老虎并非天生就喜欢吃人肉。当它还很年幼时,曾被一位猎人打伤,使它的嘴巴严重受伤,失去了两颗犬齿。这个缺陷让查姆帕瓦特食人虎不得不从猎杀水牛或其他大型有蹄类动物转向更容易捕食的猎物——人类。科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在吃人的大型猫科动物中相当普遍。人类通常不是它们的食物,但在某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