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让票房再“飞”一会儿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高潮中开始,在高潮中结束。
  2010年初,《阿凡达》在让中国观众明白了什么是双机3D、什么是IMAX的同时。也创下了1403亿的天价票房。年中,《唐山大地震》成为暑期档的重磅催泪弹,66亿元的票房也轻松打破此前由《建国大业》所创造的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而年底《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三部大片的集中爆发则将2010年的全年总票房推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惊人数字——100亿元大关,比2009年的6206亿元增长了60%以上。
  一个又一个在2010年被打破的历史纪录似乎是在大声宣告,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2011年第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报道用《中国电影资本疯狂——100亿太少》来形容过去一年的电影市场。
  然而,疯狂的投资和光鲜的票房却难掩一些尴尬的事实:2010年中国生产了近500部电影,只有大约四分之一进入了大屏幕;中国目前有近5000块电影银幕,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排名前6位的院线占据了近八成的票房收入,大部分影院仍然亏损;观影人数的增速在逐年放缓……
  
  疯狂的资本
  
  中国电影投资的热钱时代已经到来。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去年9月、10月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市面上投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200多家,规模基本相当于往年中国电影整年的投资主体总数。
  中国的电影投资者如今确实“不差钱”。有影视投资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表示,如今的中国电影也许什么都缺,但最不缺的就是投资。一个大牌编剧的稿酬已经飙升至五六百万元甚至更高,但这与整体投入相比,只是蛋糕的一小块。年底上映的《让子弹飞》的宣发成本是5000万元,如果再加上品牌换置的广告数量,仅宣传费用就上亿,遑论整体投资。
  然而,喧嚣之下却有隐忧。
  在投资电影十多年的文化中国传播集团黄事局主席董平看来,目前的电影投资市场看似一片火热,实际上却处于虚假繁荣的状态。电影市场上的热钱过多,整体投资过剩,虽然投资者众多,但其中只有两三成是冷静的投资人。“由于电影市场热闹,难免有不冷静的投资商,所以我认为电影投资处于非理性亢奋状态。因为很多投资不是行业性的投资,而是冲动式投资。这样持续下去,造就了虚假繁荣的现象,对电影市场的未来有破坏力。”
  在电影投资圈内,董平所说的“冲动式投资”被戏称为“瞎钱”。“瞎钱”的持有者往往来自其他行业,对电影工业并不太了解。“都以为电影投资是一座富矿一脚踏进来就能赚个盆满钵满,所以财团进来了,玩票的也进来了。”一位电影投资人士如此描述。
  很多投资者并不关心电影的品质,投资目的就在于迅速赚钱,于是采取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方法,比如广告植入。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完全抱着“潇洒走一回”的心态,他们对投资电影是否会赔钱既不了解,也不在乎。香港著名导演彭浩翔在2010年曾因为冲动式投资而遇到这样一件哭笑不得的事:一个煤矿主找到彭浩翔,说要为他投资一部电影,拍什么他不管,但一定要用他女朋友当女主角,让她去电影节走红毯。
  虽然各路投资趋之若鹜地纷纷挤入电影市场,但真正赚到钱的人却并不多。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数据,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2010年出产国产片接近500部,其中只有110余部进行过院线放映,小制作电影在早场放映一个星期就悄然下线的情况屡见不鲜。只有四分之—左右能够进入大屏幕一一这意味着约四分之三的电影无法通过票房收回成本。
  201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每年约有100—120部电影能上院线,其中30%赚钱,40%持平,30%赔钱。”而一些业内人士则分析,2010年生产的近500部国产电影中,实现盈利的影片甚至不超过两成。
  
  单调的影片
  
  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帕累托定律”的状态:80%的电影只赚到20%的钱,80%的钱则全部被其余20%的电影赚走。
  在2010年以前,票房过亿便可被称为超级大片,而在过去的一年中,票房突破1亿元,对于那些大制作电影来讲似乎都还不一定能达到及格线。截至2010年12月27日,共有17部国产电影票房破亿,票房总额达到40亿左右,占据国产片总票房的66%。
  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电影院的数量越来越多,档期越来越满,但走进影院的观众们却发现选择不但没有越来越多,反而是越来越单调,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似乎永远都是那几个熟悉的名字和面孔。
  “总是那几个导演和演员”,这一现象在2010年末演绎到了极致。《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赵氏孤儿》三部大片几乎完全占据了年末的电影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55%、33%和10%。而这三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是同一个人——葛优。
  面对大片,中小成本电影有两种选择:一是冒险和大片共同挤入黄金档期分得一小杯羹,二是避开大片的锋芒改在淡季上映。2010年末,中小影片集体选择了后者,主动为大片让路。
  欧美国家的电影观众恐怕很难想象,在最黄金的档期里,电影院里只有三部影片上映,而它们的男主角还是同一个人。在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里,每周有一到两部大片占据大约一半的银幕和票房,另有三至四部不同类型的中小影片做补充,而到了黄金档期,则更是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然而,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大片甫一出场便显现席卷之势,难以形成类型互补的正常格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将资金投向能够带来高回报的大导演、_大演员,似乎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毕竟电影不是公益事业,投资方追求高回报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能让观众买账的、制作出高回报率电影的导演有多少?博纳国际影业集团总裁于东给出的答案是,不到30 o能够打动资本和观众的电影人才显然还不够多,至少不能与资本的激增保持平衡。在这种不平衡下,具备理性的投资者自然会去追逐那些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和演员。
  有了大导演和大演员的保驾护航,投资方放下顾虑,不惜或本地将巨额资金投入影片宣传,以此推动票房收益的最大化。《让子弹飞》是2010年中国电影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它的宣发成本占到了全部投资的二分之一,这大大超出了国产电影宣发成本不到总成本十分之一。的惯例,基本达到了好莱坞电影的成本分配比例。这对最后的高额票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观众的视野中便总是那不到30个名导演和为数不多的名演员,观众对新面孔的接纳能力也因此而逐渐降低。而这更强化了投资方将资金投给曾经被观众高度接受的导演的投资取向。
  在投资方和观众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变得越来越大,味道没有越来越丰富,甚至出现了三部贺岁片都用同一个演员作为主角的奇特景象。
  
  困顿的院线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高速增长,却并不 意味着于观影人数的相应上升。2010年,中国的票房收入增长了60%,而全年的观影人数则只是从2.1亿增长到了2.5亿,增幅不到票房增幅的三分之一。
  著名电影产业研究专家、《中国电影报》专栏作者刘嘉认为,限制中国电影多样化的瓶颈不仅是影片本身多样化的问题,也同时是观众数量的问题。而观众数量的解决之道,就现阶段而言,在于对电影银幕的合理优化配置。
  刘嘉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症结尚处于“卖场”不够多的阶段。在制作、发行、放映的电影产业链上,影院作为电影产品的销售终端,控制了最终的话语权,享有50%左右的利润分成。在热钱急速涌入电影投资市场的同时,影院的容纳空间却显然无法承载急速增加的影片数量。目前中国的电影银幕总共只有5000块,而美国有4万块。尽管中国的银幕数量正以每天1.4块的速度不断增长,但要赶上美国也得60余年。
  实际上,现有的5000块银幕也远没有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但全国影院的整体经营状况依然呈现出“帕累托定律”的样态——排名前6位的院线占据了近八成的利润,大多数影院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昂贵的地租和落后的管理模式成为了限制影院发展的瓶颈。部分大规模院线实现了对自有资产的绝对管理,通过垂直管理系统做到了对院线的精细化运作,更大程度地挖掘了放映潜力,而多数老牌院线受体制的限制和巨额租金的拖累,始终在艰难中生存。
  院线的缓慢发展抑制了中小影片的生存空间。在总体银幕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院线自然愿意将银幕交给能够带来更多票房回报的大制作电影,而不是中小影片。在大片的强势上映面前,不少中小影片只好或主动或被动地避开大片的锋芒,选择在淡季上映,却又陷入了众多同规模影片的混乱竞争。去年10月至11日的档期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为了躲开国庆档和贺岁档,28部中小电影不约而同地在这一往年“最淡的淡季”同时挤入市场,但最后只有一部赚钱。
  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高潮中开始,在高潮中结束。100亿的全年票房收入,是一个历史上的高峰,但还远未到巅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充足的资本正在迅速改变着中国电影的格局,但资本并不意味着全部。面对投入资金的充裕和影片类型的匮乏、电影院线的困顿、观众口味的单一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趋利避害成为了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共同选择,电影产业似乎正在因此而走向赢家通吃的状态。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周幼马宋庆龄好友马海德之子’全国政协委员。自1971年起担任宋庆龄的私人摄影师,在宋庆龄病重期间,他是住在宋庆龄寓所内的唯一的—名摄影师。1981年6月4日,他随同护送宋庆龄骨灰到上海,并参加了宋庆龄的安葬典礼。在宋庆龄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他充满感情地图忆了宋庆龄最后的时刻。    最后出现在公众场合    1971年,“文革”尚未结束,我已经从北京电影学院新闻摄影系毕业三年多。与当时许多大
贵刊第4期《今日视点》的一组文章是关于2014全国“两会”民生方面的专题报道。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两会”是民意的荟萃,也是群众意见、建议最为集中的一次表达。在每年的“两会”中,民生问题
近年来,福建南靖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园林型旅游城市和高新区、南凌项目区、丰田项目区、土楼文化综合旅游区、漳龙休闲度假区“一个中心、五区并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共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县正全力打造海峡西岸民营经济强县、生态旅游名县,计划用3—5年的时间,按照年接待600万人次的规模,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南靖,位于福建东南沿海,距厦门特区80公里
2009至2010年间,中權政府制定了第一份以人权为  主题的權家规划,促进了中國人权事业的发展。  两年来,中權權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7%;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实际增长10.9%。城镇新增就业2270万人。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是2008年金融冠机以来
编者按  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虽然目前中小企业还不能与国企在政策、融资等方面平起平坐,但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等优势却让有些国企望而却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技术创新中谋发展,在服务中赢得市场先机,恐怕是中小企业在“夹缝”中完成突围的“杀手锏”。  中国最大的磨辊间系统服务商——北京信泰德利华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以“科技改变世界,服务创造价值”为宗旨,在“模式创新,
南极没有污染,空气好极了。那里的景色是独特的,也是迷人的。晴天的时候,蓝天白云,与湛蓝的海水,覆盖白雪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不久前,我应邀去了一趟南极。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五六十个国家,但从来没有去过南极。我第一次对南极有点了解,那是在1972年至1977年,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多次参加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阿根廷、智利靠南极近,他们的与会代表曾经向我介绍过南极的情况。南极和
108年前,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103年前,中国修建第一条公路——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至少比西方晚了100年。而这个10年,中国交通一日千里,甚至在很多领域已超过发达国家。    高速公路 免费大餐  1988年中国诞生第一条高速公路。之后的20多年,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黄金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央把包括高速公路建设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高速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被称为“玉兔”的月球车组成,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全世界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
自2010年6月20日國务院批准重建规划起,玉树重建建设者们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展开了人类灾难史上极为艰难、极为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  时至今日,震后的第二个4月14日——地震两周年纪念日,灾后重建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项目843个,占规划项目的66%,已完工158个;累计完成投资208.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4%。  是职责,更是使命,玉树重建,民生为本。面对繁
贵刊第7期《今日视点》栏目报道了第四届世界闽商大会。  相对于民风较为保守的北方和内地,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传统文化注重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在福建几乎没什么影响力。闽商闯荡全球的历史显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近20年来,许多海外华商回福建投资,带回了许多外界的商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成为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据悉,截至目前,海内外闽商回乡投资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