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与新能源》简介

来源 :油气与新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与新能源》期刊于2021年3月获准公开出版发行,是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拥有30年办刊历史的《石油规划设计》基础上更名创办的。近年来,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多种能源综合化利用。在能源革命进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多能融合互补发展的新观点、新战略、新理论与新技术,《油气与新能源》将为学术界打造“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崭新平台。《油气与新能源》将重点刊载油气、新能源和能源互补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助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了异形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数控加工思路,以及该案例在四轴加工中心上的切削过程和编程要点,适用于单件和小批量异形零件的常规加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公私关系是传统中国配置权力与神圣关系的载体,它能把超社会圣明崇拜与自然神灵崇拜直接呈现为不同属性的王圣—私神格局,最终形成以公控私进而以圣化神的总体圣神秩序.中国历史上王权敕封祠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王公圣教与民间祠神的双重神圣化.一方面是处于私领域、自然崇拜的祠神及其信奉者凭借官方认可而纳入"王公"圣教秩序中而获得正统资格,依附于整体圣神结构;另一方面是超社会崇拜的王权基于民间神祇资格的把控,在庶民社会中实现自身的显现与证成而建成祠神秩序.在此过程中,"以圣化神"和"德位信仰"的双重建构,形成王公教化掌控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志性符号.1887年,欧仁·鲍狄埃在个人作品集中发表了《国际歌》的法文诗稿,虽与最初的手稿有所差异,但都是献给国际工人协会的赞美诗.1902年,柯茨将《国际歌》译为俄文,列宁称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1920年以后,《国际歌》通过法、俄两国的不同路径传入中国,存在列悲、张逃狱、耿济之和郑振铎、瞿秋白、萧三和陈乔年等译本,其中瞿秋白首先采用了"英德纳雄纳尔"的音译,以此表示"世界大同的兆象".《国际歌》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歌词的译介与传唱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
近年日益严重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道德滑坡现象需要我们应对。以《曾国藩家书》为中心对曾国藩“立德”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从立德的属性、立德的目标、立德的途径、立德的方法这四个方面对曾国藩“立德”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曾国藩“立德”思想与现代德育的异同进行分析,从严私德:立德文化涵养优良家风;孕公德:家庭私德孕育社会公德;明大德:应对价值失落感的启示这三个方面总结曾国藩“立德”思想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