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评价胆道闭锁和胆汁淤积综合征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查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阐述其在BA肝纤维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38例和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临床观察指标包括肝功能检查,肝脏活检切片,血小板指数;肝硬化程度采用Metavir分类,APRI的诊断性评估采用ROC曲线,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本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是3~6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结果 胆道闭锁组患儿ALP、γ-GT、DBIL(564.14±257.75、153.36±97.47、7.55±2.57)较胆汁淤积综合征组患儿存在明显升高(P<0.05);胆道闭锁肝硬化组患儿Age、ALT、AST、γ-GT(84.50±24.72、225.07±109.68、331.64±130.93、951.07±667.24)较非肝硬化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淤积综合征肝纤维化组患儿Age、ALT、AST(84.76±14.28、159.92±61.76、238.15±62.60)较非肝纤维化组(54.17±11.17、98.92±58.08、151.17±41.44)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绘制APRI的ROC曲线,用于判定肝硬化程度,胆道闭锁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8%;胆汁淤积综合征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79%.胆道闭锁中肝硬化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且自体肝生存情况低于非肝硬化组.结论 肝功能检查可以作为胆道闭锁的初步判断指标,绘制APRI的ROC曲线对于评价胆道闭锁及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的肝脏纤维化情况均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可用于预测预后和提早做好肝移植准备,因其简单、无创性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瘤居多.其余11例多为真性囊肿.14例行脾切除术,5例行部分脾切除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儿童良性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主张行保脾为主的手术治
目的 总结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101例梅克尔憩室并发症手术患儿诊疗经过,对其症状、检查、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并发症中出血50例、肠梗阻37例、憩室炎7例、穿孔7例,比例约为7:5:1:1.本组梅克尔憩室99mTc检查敏感度92%,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患儿中出血最常见,并发梗阻、炎症及穿孔术前不易确诊.99m Tc检查
目的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远端胆总管残端需要游离和结扎,但游离和结扎存胰管有损伤的风险,甚至导致胰漏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囊肿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不结扎远端残端的可行性,从而减少术中胰腺实质损伤的风险.方法 将我院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实施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术的270例患儿,根据胆总管囊肿不同的影像学和形态学特点分成两组:①不结扎组(n=207),即远端残
目的 总结Ⅰ期无缝合肠管还纳术治疗先天性腹裂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4例先天性腹裂患儿资料,15例采用气管内麻醉下Ⅰ期无缝合肠管还纳术,9例采用人工囊袋分期修复术.将两组患儿的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Ⅰ期无缝合组治愈13例,1例因双肾发育不良放弃,1例因硬肿症死亡;分期组9例全部治愈出院,分期组患儿的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Ⅰ期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