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 老四合院里的精美典藏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棉花胡同里的拱门雕
  一个天气极寒的冬日,我串南锣鼓巷,在棉花胡同里,有位大嫂看我对门楼、门墩感兴趣,就说:你为什么不到那边的院里看看呢?砖雕可漂亮了!
  她指的是棉花胡同15号院。
  胡同里的这所院子很一般,房子是后建的,系人口激增、住房困难的产物吧。沿着后建房屋在大院里挤岀的短巷,将信将疑地走进去,顺道刚一转弯,眼晴便瞬时一亮,一个满是砖雕的拱门呈现在眼前。我被震撼了,被惊呆了。在北京,我已看过不少砖门雕,这样的砖雕拱门我还是头一次见。它是全副武装的砖雕拱门,通身上下,几乎是无处不雕。拱门图案有八宝、宝相花、拐子龙、缠技葡萄等,上立朝天栏柱,栏板上有岁寒三友松、竹、梅,门楣雕“出将入相”四字,拱门两侧的墙上是竖条的砖雕多宝阁,阁内雕暗八仙。局部有残损,整体完好如初。这种布局严谨、凸凹有致、精致细密、繁复多态的装饰风格当属于晚清。当年建造它的主人是清末刘姓的一位将军,政府立的说明牌上说他名凤山,字禹门,号茗昌,卒于1911年。相传他与慈禧太后交往甚笃,家资殷实。这座高4米多,宽达2.5米左右的砖雕拱门是他三进四合院垂花门内的一道门,与垂花门相对。垂花门早已拆改成住房,砖雕拱门一直完好保存着,是因为它实在太精美太独特的缘故吧?
  精细繁复的砖雕在南方是比较多见的,如广州的陈家祠,正门东西两侧的巨型砖雕达六幅之多,图案题材以戏曲故事为主,西面三幅正中一幅是“梁山聚义图”,人物众多,东面墙上三幅砖雕正中的一幅与西面对称,也是人物,为“刘庆伏狼驹”图,取材于西汉刘庆降伏西夏进贡的一匹名为“狼驹”烈马的故事。北京棉花胡同的砖雕拱门在图案题材选择上与南方差异很大,但那种精细的雕刻风格和刻求复杂构图的审美取向对当过广东将军的刘凤山一定是有很大影响的。他破了北京砖雕艺术的传统格局,把南方砖雕艺术风格引入了北方。
  门头沟区老街老院里的砖雕
  北京老四合院老民居的砖雕,我常见的是门楼墀头、博风头、雀替上的,有的图案也很细密,也很繁琐,但毕竟是装饰在门楼的局部,总体上没有太大的规模和气势,题材上多是花卉和瑞兽,几乎见不到人物。形成这种印象,可能和老房拆得太多,旧迹难寻,尤其是与我经见得少,孤陋寡闻有关。正因为此,当我在门头沟区三家店的老街上,看到两户人家的门楼砖雕时,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砖雕引起我特别注意的头一户人家,最先让人看到的砖雕是对着门楼随墙影壁上的,那道影壁是壁心、岔角用砖雕装饰的影壁,岔角的鹿、鹤、猴、羊图虽比较讲究,但整体上还算比较素。走进院中,知道此院北面还有一道门,门内对着门的山墙上也有砖雕,且面积较大。我过去看了,已看不出什么,它们基本都被黄泥糊住。此院有二道门,门罩上也都是砖雕。这时候,我对这里的砖雕就不能不刮目相看了。砖雕不仅是主人对家居在审美上的需求,不仅起到美化宅院的作用,它还是主人社会地位和财力的显示,盖这套院子的人,钱和势上不占一样是不敢这么张扬的。院子看上去只有两进,头院面积却比较大,与正规的数进四合院的设置套路不同,院门也不是开在坐北朝南的正房的前方,门洞都是向西的。这可能和主街在西面有关。不管院子合不合传统四合院的规制,从院子的规模和设施上是能看出最早建造它的主人是家道颇为殷实的。二院的门楼有点像牌坊,门楼前后都铺着石阶。这样的人家砖雕装饰多是在情理之中的,至少不难理解。第二家引起我注意的装饰有砖雕的人家院子却不大,而且只是门楼用了砖雕,门楼规模也小,是非屋宇式的门只比墙略宽一点的四脚落地式门楼,因此,它所用的砖雕装饰就不但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很有让人震惊的感觉了。那座门楼除了规模和雕刻的工艺水平,是完全可以和东城棉花胡同的砖雕拱门叫板的,那门楼基本也是用砖雕全副武装的,楼棚楼檐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砖雕的精致仿木品,整个门罩布满砖雕的纹饰和图案,门墙墀头也都是砖雕,而且门梁上的长卷画面三分之二是人物。我从没在北京民宅上看到过如此众多的砖雕人物。
  对生活在当今的普通人来说,解读老建筑上的任何艺术品类中的人物都是一个难题,中国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太多,没有相应的知识,很难辨识老建筑物上或彩画或木雕或石雕、砖雕中的人物题材的出处和内容。我对面前门楼上的砖雕人物看了很久,怎么揣摩都觉着它不是来自任何历史题材,而是很写实的一幅作品,虽然画面上没有环境背景,但感觉就像是在一条街道上,有袖着手晒太阳看热闹的,有推车或赶驴驮走货的,有走花车赶庙会的,它当是三家店这条老街历史风貌的真实写照。三家店是京西古道入口之一,是因古道而形成的商业重镇,无论是去妙峰山赶庙会,还是沿古道进出山口做买卖从事商贸活动,大都要过三家店街或在三家店落落脚,砖雕上的人物场景表现的可能正是这个。但也不解,那组人物中有一挥铲铲什么的人非常突出,他是在干什么?他的身旁身后一字排开几条驴驮,心里一下好像明白了。门头沟是煤矿区,过去小煤窑多,挖煤的多,装饰砖上雕刻这样一个人物很能体现门头沟的特色,它是小煤窑挖煤运煤图。
  砖雕上的吉祥
  在旧民宅里,砖雕是很市俗的东西,它是传统的民间艺术,从一个侧面见证着历史上民间生活,是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功能有美化家宅的作用,有炫耀显示家庭、家族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成分,是炫权、炫富品,更主要的却是为求吉、避灾、镇邪。因此,它的题材,基本都是在传统中形成的吉祥题材。设雕刻的镇邪物也是为了求吉。它们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的砖雕,从图案类型上,我个人以为,有文字,有纹饰,有图画,有神像,还有仿木建筑构件。吉祥文字,常见的有“泰山石敢当”、“鸿禧”、“福、”“禄”、“寿”等。“寿”最壮观的是百寿图,各种写法的寿字成行成列地拼成一个字雕面,北京西城什刹海会馆里就有一幅,占了整整的一面墙。
  纹饰是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只有专家才能准确地辨识出来吧。它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龟纹、蛇纹、狮纹、虎纹、象纹、马纹、鹿纹、鱼纹、蛙纹、蝉纹、鹤纹、鸟纹、蝙蝠纹、孔雀纹、蝴蝶纹、鸳鸯纹等等。这些纹上动物,不管是传说中才有的,还是现实中有的,只要是具象的都好认,但若用的是变形体、抽象体、写意体,又与花草纹、云纹之类组合,大多数人看了就犯糊涂。花卉纹里有缠枝花卉纹、牡丹纹、菊花纹、莲花纹、宝相花纹、卷草花卉纹、花草卷纹、太极卷草花纹、花草连枝纹、石榴花纹、番石榴纹等等。花卉纹有单一的花卉纹种,更多的是组合的。花卉与花卉组合,花卉与兽鸟组合,花卉与字组合……   花草纹中有拐子草,龙纹中有拐子龙。拐子草和拐子龙极为相似,几乎分不出龙纹还是草纹。
  纹饰符号里还有云纹、曲水纹、火纹、回字纹、万字纹、盘长纹、方胜纹、锁纹、雪花锦等等。北京常见的砖雕纹饰有云纹、回字纹、万字纹、盘长纹、缠枝纹。还有博古纹、八宝纹、四艺。博古纹是由香炉、瓶、如意、金磬、书籍、字画等组成的纹样,八宝纹样是由物件或动物、植物三种题材的纹样组成的,不管单一类还是组合类,得达八件。八吉祥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鱼鼓、盘长等组成;暗八仙是指八仙手中用的扇、剑、渔鼓、玉版、葫芦、箫、花篮、荷花,有这八件,就代表八仙,纹样寓意祝福长寿。四艺纹是刻琴棋书画。
  图像图画类:
  “三多”:佛手、桃子、石榴。多富、多寿、多子的意思。此为古代的人生三大目标,三大追求。前两项追求当代人也还在坚持,计划生育使多籽的石榴成了纯艺术装饰品。当然,人人也都希冀人丁兴旺,一对夫妻几代家庭班排连营式的生产规模是绝不可能了,从个人观念上就通不过。
  “竹梅双喜”:竹子和梅花,代表夫妻,由青梅竹马引伸来的?青梅竹马典出于李白诗,由竹梅指代夫妻,祝相互恩爱,幸福美满。有囍字梅竹砖雕的,这里一定做过新房。
  “岁寒三友”:人人皆知的图案,象征君子的高尚情操。加上菊,就是四君子,菊又有长寿之意。
  “荣华富贵”:芙蓉和牡丹的结合就是荣华富贵之意,这两种花卉是荣华富贵的形象代言。芙蓉,古指荷花,也叫莲花,花开起来又大又艳,名字又有荣字的谐音。牡丹就甭说了,雍容华贵之品。这两种花能搭配出好多种吉祥图案,如一品清廉、一路连科、本固枝荣、功名富贵、白头富贵、富贵万代等等。
  “百事如意”:百合与柿子的搭配。柿是事的谐音,也是世的谐音。百世如意,福求的够绵长,够久远。
  狮子的狮也是世与事的谐音。狮子威猛,是镇邪之兽,也是祥瑞之兽,砖雕图案多用它,尤其喜用在墀头。有五世其昌图,雕的是大小五头狮子,一狮为一世。砖雕图刻中所用瑞兽不少,鹿是常见的,与禄谐音,在古文化中鹿还有长寿的意思。它还是神仙的坐骑。鹿与陆,陆与六扯上关系,加上鹤,六合同春的吉语吉意就出来了。天下皆春,欣欣向荣啊!猴,越多越好吧?封侯拜相哟!象,万象更新、吉祥如意。马,马到成功、马上封侯。羊,三羊开泰、福寿绵长。当然,取绵长意得是绵羊。图案要表达的吉祥寓意越多,组合起来的品种就越要多,如福寿绵长得有蝙蝠吧!取寿意,不用桃也得用龟用寿字或用盘长什么的。盘长纹强化了绵长的意韵。祈财祈富用蟾蜍。鹤与松搭配得最紧密,松鹤延年啊!
  器物里,瓶是用的最多的,平平安安嘛!
  塔刹佛寺的砖雕
  砖雕的起源很早。砖至少在周代就有了,考古出土的砖,无论是方砖、空心砖、长条砖大都有纹饰,在砖上做文化功的习俗有可能与砖的发明同期,甚至有可能是人的某种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把砖催生了出来。原始氏族社会就能烧陶的人类发明烧砖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走到一般老百姓用砖雕表达意愿装饰美化家居这一步则应是在明代以后了。砖不起眼了,不怎么珍贵了,普遍应用了。
  砖雕有过等级时代,它是身份的象征,一般百姓家是不能用的,寺庙塔刹则在享用等级之内,皇家、王府有的,它们就有。塔是最早用砖雕的宗教建筑。
  有一个现象:北京始建年代较早而遗存至今的宗教建筑比较容易看到大量的砖雕,如房山云居寺的辽代北塔,昌平银山塔林的唐塔、元塔,石景山西山八大处的辽代招仙塔,门头沟区始建于晋代的潭柘寺,西城区始建于唐贞观年的法源寺,通州区辽代建的燃灯塔。
  塔上的神像人物砖雕特别吸引砖雕艺术的痴迷者。燃灯塔每面都有精美的砖雕,须弥座双束腰的上腰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力士披甲顶盔。云居寺北塔上能看到音乐人的形象,角雕的力士各个都是肌腱凸暴男,威猛神武。寺庙殿宇的正脊、垂脊、戗脊都是砖雕艺术的精彩舞台,宝顶、大吻、角兽、仙人虽是定制的,但各个寺庙并不完全相同,各见风采。山墙上的透风也是砖雕艺术的用武之地,法源寺的透风雕八吉祥图,有宝瓶、法轮、盘长、双鱼等,既有实用性,又是精美小巧的吉祥艺术小品,富有观赏性。
  北京寺院的砖雕总体上说比南方的寺院简素,南方的更具民间特色,而北京的更见官办的凝重庄严色彩。
  收藏砖雕的收藏家不如其他门类的收藏家多,我见过的只有一位,他叫李松堂,在雍和宫对面的成贤街东口南侧建了所雕刻博物馆,古建砖雕是他的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了他本人的解说你会对砖雕这门文化艺术更感兴趣的。
其他文献
8月,北京市民足不出城,就可以尽享阳光、沙滩、碧水之乐。“2018北京海洋沙滩嘉年华”活动在北京朝阳公园火热进行中,欢乐、浪漫,现场活动异彩纷呈,周末直播节目挑战北京纪录,嘉年华现场感受世界杯氛围,阳光、沙滩、碧水、海沙、现场表演邀您酷爽一夏!  “北京海洋沙滩嘉年华”,原名“北京海洋沙滩狂欢节”,从2009年创办至今,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京城独此一家的5000平方米湖景泳池,成为北京市内最大的露
智化寺—史家胡同—蔡元培故居—王府井步行街—老舍故居—北京人艺博物馆—中国美术馆—77创意产业文化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北大红楼  早早来到车水马龙的金宝街东口,在附近一家卖早点的小摊吃了些豆浆油条。在路口刷卡推车沿金宝街西行,右转进入小牌坊胡同,小牌坊胡同并不长,但很幽静。  沿小牌坊胡同向北直行再左转来到禄米仓胡同,再一直扎下去,右手边可见一处红粉刷墙、黑琉璃瓦盖顶的不起眼的寺院,这就是智化寺。
1953年随着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上映,一曲《敖包相会》唱红了大江南北,并流传至今被无数次翻唱。可敖包是什么哪?围绕着敖包又有着什么活动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这趟乌兰察布的旅游让我对它有了深入的了解。  敖包是蒙古语,有的地方叫“脑包”,或“鄂博”。 古时军队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用石头在高处堆砌成石头堆子,敖包就是堆砌成包的意思。祭敖包,蒙古语叫“敖包德海浩”。蒙古族祭敖包的习俗源远流长,从
怀揣着对旅游行业的向往和憧憬,宓淑玲2004年考取了导游证,并加入了北京春秋旅行社,在十余年的工作中,她先后于2007年、2011年、2014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07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导游员”称号;2015年她还担任了北京市导游资格考试面试考官及名导进课堂老师。这一系列的荣誉是与宓淑玲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她有一个信念就是用心去诠释导游的内涵。  十余年的导游工作中,她从来没偷过懒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距市区58公里,是全国20家重点示范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国家AAA景区。历代名人、文人墨客咏诗作画、修庙建亭,形成了桥、亭、庙、阁、洞、石、峰、林为一体的宗教风景胜地,历史上就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美誉。著名景观有:以云水洞为代表的九大洞穴、以兜率寺为代表的72座寺庙、以摘星坨为代表的12座山峰,还有华北地区少见的原始次生林和几十
丝绸之路是汉代为加强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所建立的国际邮路,其延续至今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东西世界发生联系的大通道,也成为中国、印度、希腊三大文化交汇的桥梁。为维护保障其畅通,历代王朝都曾在沿途设置驿站馆舍,以接待来往官吏使节、军士驿卒僧侣客商等,也是中国古代驿路邮传的代表。  这条东西长达7000多公里的交通线,由古都长安出发,分北、中、南三路越陇山,进入甘肃后再从三处渡口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一
雪,盘坐在梅里的春天。  雪,倒在梅里怀抱醒着的冰。  雪,梅里燃烧的天使……  文字无法让声音来触摸你远在远方的影子。  对于天涯行者,你将永远是我灵魂独行的假期!  只可惜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才能有那么多的假期呢?等待复等待,恍如一生最初的苍老。当一个人老了的时候,他才发现他只是远方抽出的一根肋骨,为了愈合一种疼痛,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开拓词汇的荒原,在无休止种植精神的过程中,尘世一直与他的想象存在着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京畿门户、河海相通,涵育了天津城市文化风格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南北文化在这里沟通,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传统与现代通过来自世界的科学和技术在建筑、道路、景观等多种载体上交融。滨海新区图书馆,采纳了最新的建筑与科学技术。倡导读书这件古老的事,是天津城市气质的体现,也是滨海新区文化品格涵养的新起點。  滨海新区图书馆是网友们评出的中国“最火的网红图书馆”,这座新建的图书馆坐落于天津市
早春时节,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无锡旅游,同天下所有的游子一样,游无锡,必泛舟太湖。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太湖的美早已深入人心,有一首歌就叫《太湖美》。太湖的美,还美在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辞官离开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手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杳然不知所踪,太湖从此与范蠡、西施结下渊源。  在烟波浩渺的太湖泛舟,必然要品尝太湖船菜。太湖就地取材做出的船菜
每每提到鼓浪屿的教堂,那场婚礼,那些寻找鼓浪屿教堂的点点滴滴,那些教堂的历史变迁,都鲜活地浮现在脑海中,成为我不可磨灭的记忆。协和堂 响起婚礼进行曲  2013年的金秋,我接到了好友何方雪的电话,邀我一起去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一对新人都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并在新加坡工作,信奉基督教的他们选择了在鼓浪屿协和堂举行婚礼。协和堂,就是那个我曾“巧遇”的礼拜堂,那个原先被包围在鼓浪屿第二医院中面目全非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