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史料教法实践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法,可以为教学带来更多信息支持,也为学生提供更多认知辅助,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拓宽学习视野,形成崭新学习思维。教师在具体设计中,要体现史料应用意识,整合史料信息资源、精选史料投放时机、优化史料引导策略、升级史料训练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提升其学习效率,这对全面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积极帮助。
  一、整合史料信息资源,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1.史料信息搜集多元化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运用史料信息,为历史教学提供重要教辅支持。在具体设计运用时,教师要围绕文本教材内容展开史料信息搜集、筛选,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史料信息认知机会。教师展开教材深度解析、对教辅材料进行筛选、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搜索,可以获得海量史料信息材料。
  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教师利用网络搜集到相关史料,并運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展示。首先是相关文字史料,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进行详细了解。其次是影视图片史料,有图片以及电影电视片段内容,学生对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有了更深刻理解。最后是学生展示史料信息,教师让学生介绍知道的相关信息,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多重史料信息冲击下,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
  2.史料情境设计个性化
  教师还要有整合意识,对这些史料信息进行科学处理,以便形成重要教学资源。利用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历史情境中,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多种手段搜集相关史料信息、展示信息,为学生认识这段历史创造了良好条件。史料信息图文并茂,给学生视觉听觉都带来一定触动,学习效果显著。特别是影视资料对相关历史进行直观再现,促学效果更为显著。
  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视片段。当看到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施暴的那一刻,学生深受触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时,学生开始群情激奋,对帝国主义列强充满愤恨。影视、图片是最为常见的史料形式,却给整个课堂带来更多情绪调动,也对学生心理形成重要冲击。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史料运用,将学生带入到特定历史情境之中,史料运用价值可见一斑。
  二、精选史料投放时机,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1.史料时机筛选精细化
  历史课堂启动后,教师需要对史料投放时机进行筛选。课堂教学导入时、学生出现困惑时、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时、课堂训练时,都属于史料介入最佳时机,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史料投放,还要对史料展示形式进行科学设计。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有了一定了解,教学重点突破时,利用多媒体投放了甲午战争的影视片段《黄海大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绎活动,将邓世昌的英雄形象搬进课堂。学生从多重信息中学习到不少历史知识。
  2.史料调度应用实用化
  教师生动讲述、挂图展示、多媒体播放相关信息,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视觉听觉冲击,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视频,具有更强冲击力,调度效果会更突出。教师在教学重点突破时引入历史史料,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重点突破,对全面塑造学生的学科能力有重要帮助。
  在学习《洋务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洋务派的口号、洋务运动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对洋务运动性质展开分析。在具体讨论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物出现在学生视野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最近有影视作品对李鸿章进行了美化,说他是爱国者,能否结合历史史料信息,说说你的观点?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热议。
  三、优化史料引导策略,提升教学实践效率
  1.史料渗透渠道多样化
  教师运用史料展开教学时,需要对这些史料信息进行多重筛选处理,还需要对史料切入时机进行研究,让史料运用与教学达成高度契合,这样的史料运用才是最完美的。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调研,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选择史料,这样可以提升史料助学效果。
  《辛亥革命》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并让学生仔细阅读“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大多数学生看过相关影视作品,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让学生结合历史史料讲述武昌起义的过程以及中华民国成立具备的历史条件。学生拿到这个学习任务后,积极搜寻教辅材料相关内容,结合生活认知积累,对相关史料进行梳理。有学生说: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汉发动新的武装起义,起义成功爆发。武昌起义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也有学生为大家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这些照片是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拍摄的。学生对这些史料信息都比较敏感,并展开细致观察分析,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史料了解这段历史,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2.史料讲解运用精炼化
  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要针对学生兴趣特点展开史料运用。学生结合史料信息展开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发动学生展示相关史料信息,为学生提供了重要学习契机。学生手中占有不少教辅材料,而且课下能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这为学生史料信息整合创造了条件。教师让学生展示史料,也促使学生先期进行相关预习,这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促进作用。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教师先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然后让学生重点说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为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为学生讲述了李大钊、鲁迅等的反封建斗争事迹。如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学识渊博,勇于开拓,参与筹备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后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李大钊受尽酷刑,誓死不屈,英勇就义,时年38岁。学生从教师展示中获得启迪,对李大钊等人有了全新认识。   四、升级史料训练设计,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1.史料辅助训练趋同化
  课堂训练设计引入史料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认知机会。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认知困惑时,教师适当给出史料展示,自然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史料可以提供确凿的数据信息和过程信息,具有论据支撑作用,让学生运用史料展开论证活动,能够为训练操作提供更有力支持。
  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时,不妨借助史料内容进行,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感知机会。如《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关视频材料,然后给学生布置讨论话题: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学生仔细观看相关视频材料,并对教材和教辅内容展开对比分析,然后自发展开集体讨论,新认知不断涌现。“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先河。”“南昌起义日被定为建军节,可见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多么重大。领导这次起义的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人物,也是新中国的建国功勋,这足以说明南昌起义的历史价值。”“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情况,毛主席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当时环境决定的。秋收起义遭受国民党的多次围剿打击,损失比较严重,针对当时情况,毛主席决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是具有伟大战略眼光的决策。”
  2.史料拓展运用生活化
  史料是课堂教学补充材料,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帮助,教师合理运用史料设计课堂训练,效果值得期待。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史料信息,并给学生布置训练任务,学生有了学习认知基础,自然有话可说。从学生学习讨论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布设是比较合理的,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师生互动频繁,课堂学习氛围良好,教与学达成高度和谐。
  史料内容丰富多样,在历史课堂训练中,教师利用史料辅助教学,需要找准介入时机和角度。如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在学生对红军长征有了一定认知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训练任务,让学生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准备参与班级展示。学生拿到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信息支撑,教师运用史料展开教学引导,势必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支持。运用史料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立体了解历史,对历史事件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得到强化塑造。史料是确凿的历史材料,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开放性等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材料,应该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应用听录音、看小品、放动画片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讨论等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有
对某主动悬挂液压伺服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等性能进行分析,为液压伺服系统执行机构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确保设计的液压伺服系统性能满足要求。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行为形成的关键期,不论受到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还是不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理。从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历史学科发展受到历史时效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效率偏低,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能使学生有一种历史的代入感、参与感。在感受历史事件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  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上,我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文中我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语言感悟;设计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