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近2000万,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与此同时,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令人深思。青少年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那么如何预防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呢?
一、学生自身的预防
1.科学安排
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内容,要为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控制上网时间。每周最多2 ~3次,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且连续操作1小时后应休息15分钟。尤其是夜晚上网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提前回到宿舍,按时睡觉。二是限制上网内容。每次上网前,一定先明确上网的任务和目标,不迷恋网上游戏,坚决不上黄色网站。三是准时下网。上网之前,根据任务量限定上网时间,时间一到,马上下网,不找任何借口。
2.请人监督
戒除“网瘾”,寻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必要。这种支持可来自同学、老师、朋友和家庭。可先向他们讲明自己控制上网的计划,请他们监督;当“网瘾”出现时,请他们及时提示,帮助克服。当你取得一点儿小成功时,比如已经按计划实行一周,不妨对自己进行奖励或暗示,学会为自己加油。
二、教育者的协助
1.“蹲下来”——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让他们向往和迷恋的地方。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组成体系使他们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于是,虚幻的网络成了他们的“亲密伙伴”。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并不是为了上网而上网,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是他们赖以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知心伙伴。我们首先要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规律,不到校外网吧上网,绝对杜绝通宵上网。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利用网络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三、引导学生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上网方式。四、主动出击,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站,用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填充网络空间。
每当看到孩子上网,很多家长往往选择的是“高高在上”,然后不论青红皂白一顿臭骂。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助,产生抵触情绪。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能蹲下来,了解孩子上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究竟想在网络上了解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帮他们解决的?到底是什么巨大的力量让孩子如此沉迷?是不是我们无意中伤害了孩子……“蹲下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蹲下来”,多想想能帮孩子做些什么;“蹲下来”,和孩子做能够促膝的朋友甚至死党,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
2.“走出去”——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性程度会影响到其成就感的高低。所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生活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网瘾”。
3.“引进来”——大胆尝试教育网络的建设
有报道称:广东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浏览信息、做作业的比率分别为62.4%、31.4%、28.4%,网络成为60%以上学生学习的重要帮手。法国教育部在2004年开学时大力推广“虚拟办公室”,其目标是不久的将来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虚拟办公室”,即使用电脑创立个人工作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给学生写评语、打分数;学生可以上网查学习的配套资料。这样有意义的网络效益,能实现真正的学生绿色网络。
青少年是网络活动中的主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律、自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
编辑/于洪
一、学生自身的预防
1.科学安排
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内容,要为自己约法三章:一是控制上网时间。每周最多2 ~3次,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且连续操作1小时后应休息15分钟。尤其是夜晚上网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提前回到宿舍,按时睡觉。二是限制上网内容。每次上网前,一定先明确上网的任务和目标,不迷恋网上游戏,坚决不上黄色网站。三是准时下网。上网之前,根据任务量限定上网时间,时间一到,马上下网,不找任何借口。
2.请人监督
戒除“网瘾”,寻求别人的支持和帮助非常必要。这种支持可来自同学、老师、朋友和家庭。可先向他们讲明自己控制上网的计划,请他们监督;当“网瘾”出现时,请他们及时提示,帮助克服。当你取得一点儿小成功时,比如已经按计划实行一周,不妨对自己进行奖励或暗示,学会为自己加油。
二、教育者的协助
1.“蹲下来”——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让他们向往和迷恋的地方。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组成体系使他们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于是,虚幻的网络成了他们的“亲密伙伴”。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并不是为了上网而上网,在他们的心目中,网络是他们赖以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知心伙伴。我们首先要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规律,不到校外网吧上网,绝对杜绝通宵上网。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学会利用网络发展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三、引导学生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不健康上网方式。四、主动出击,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站,用健康、有价值的信息填充网络空间。
每当看到孩子上网,很多家长往往选择的是“高高在上”,然后不论青红皂白一顿臭骂。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无助,产生抵触情绪。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能蹲下来,了解孩子上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究竟想在网络上了解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可以帮他们解决的?到底是什么巨大的力量让孩子如此沉迷?是不是我们无意中伤害了孩子……“蹲下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蹲下来”,多想想能帮孩子做些什么;“蹲下来”,和孩子做能够促膝的朋友甚至死党,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
2.“走出去”——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有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性程度会影响到其成就感的高低。所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艰苦朴素的生活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网瘾”。
3.“引进来”——大胆尝试教育网络的建设
有报道称:广东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浏览信息、做作业的比率分别为62.4%、31.4%、28.4%,网络成为60%以上学生学习的重要帮手。法国教育部在2004年开学时大力推广“虚拟办公室”,其目标是不久的将来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虚拟办公室”,即使用电脑创立个人工作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给学生写评语、打分数;学生可以上网查学习的配套资料。这样有意义的网络效益,能实现真正的学生绿色网络。
青少年是网络活动中的主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律、自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