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育云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l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璧山县区域教育云已建成。教育云是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和系统进行整合和信息化,在云平台上进行统一部署和实现,通过互联网为广大师生乃至社会提供学习、管理等信息化服务的系统。教育云到底可以为教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笔者就此谈一谈自己在教育云环境下教学的应用体会。
  1 利用教育云平台,实现移动电子教学
  县教育云中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打破了传统及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云平台,教师在备课、上课及课后活动实现了跨越式的变革。
  1.1 云端在线备课
  县教育云中心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了突破时空的限制的个性化电子备课系统,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网络终端上登录并访问教育云的教育数字资源库。以前制作教学课件的方式非常呆板、复杂,制作起来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若从网上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又常不尽如人意;而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备课模板,轻松整合多元化优质资源,自动生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电子教案,实现个性化的备授课,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备课《桂林山水》一课时,根据教学设计,把所需要的与桂林山水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音频、文本等素材直接从资源库拖曳到电子教材中,生成不同的图标,在教学时随点随用,减去了传统的制作课件过程。同时,该电子教案可以存储在教育云中,教师离开学校、离开家庭,改变上网地点后,随时可以登录,并进行再次撰写,在课堂上使用自己的电子教案授课。
  在教育云的教育数字内容资源库中,拥有众多教师提供的“教案”,可以称之为“电子教案超市”。教师可以自由选择电子教案,可以参考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高效地组织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增强教学过程的展示效果。
  1.2 云端网络教室授课
  现在的教室已经由原来的传统教室变为云端网络教室。利用云端教室,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云端教室里的电子白板,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直观展示;通过云端教室的网络,可以链接到教育云中,从上面直接下载本课的教学课件,进行内容知识的讲解;通过云端教室的网络录播系统,可以与其他学校师生远程网络课堂互动;通过移动电子书包,可以组成“移动数字课堂”,对学生进行交互式授课……教室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本教室内部,可以通过教育云,打破“孤岛”现象,与时刻变化的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基于云计算教育技术的移动电子书包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移动学习模式,不仅把学生从厚重的书包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工具。随着教育领域信息程度的增加,教师终端和学生终端将有更加密切的连接和教学上的互动。
  新课程指出,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对话。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上的课堂将本来十分精彩的文学作品变得索然无味。移动电子书包的使用,让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面貌,力求还原语文课堂的“趣、活、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迷人的九寨》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美丽风光,美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樣描述的?教师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资料,并完成作业。当要展示自己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将该同学的电子书包在电子白板上转播,所有学生都能看到他的作业。学生的展示多种多样,有的展示的是关于九寨沟的介绍,教师便询问信息的来源,并告诉学生信息不只是来自于网络,也可以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有的学生展示的是“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教师不是先让学生回答通过歌曲感受到了九寨沟的美,而是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歌曲,并快乐地学唱,班级气氛变得活跃,仿佛不是在上语文课。在理解并感受了九寨沟的美丽风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时行创作,以《迷人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家乡的美丽风景,并模仿课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风格自己进行写作。同学们的创作结束后不仅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更鼓励大家将作品互传,或者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全班分享,实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1.3 云端课后互动
  教师课后的一些活动和工作都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利用在线题库,系统组织试卷、布置家庭作业,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通过班级社区进行课后答疑,突破了教学的时间和地理限制。在线的工作笔记,可以通过TAG标签进行分类,从而发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2 利用云平台,协作交流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经费的限制,广大教师的横向交流不甚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培训会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全局意义有限。教师通过网络教研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体现民主平等,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2012年12月28日,由重庆市教委国培办、中国教师研修网、璧山县教委联合组织的“相约在国培名师伴成长”送教活动在我县举行。这次活动既有一线教师献课,又有专家与听者互动交流,对广大一线教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学校通过登录云平台的网络视频录播系统,在线观摩、学习教师的授课及专家的点评,同时,教师在本校通过网络可直接与专家互动交流。这种网络教研形式突破区域、时空限制,使教研活动无限扩展,让受益的参研主体更多。网络教研达到了一种跨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
  3 利用云平台实现班级管理信息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保姆式”“警察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管理的对象。教师利用云平台,搭建自己的网络班级,并设置网络班委。网络班级开辟了班级相册、班级公告、班级之星、班级论坛、个人空间、班级书架、荣誉墙等。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起“学习情况”“个性特长”“行为表现”“品格发展”“身体素质”等数字化档案,并对学生进行分别授权,只能查看自己的档案,教师对各有关数据项进行及时准确无误地追踪记录。每位学生创建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班级里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网络朋友等多方的帮助与肯定,树立自信心。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参与班级活动,畅谈自己感兴趣的事,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讨论学习的疑难问题,甚至可以交流国家大事。
  这种信息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给了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支点,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
  云平台,一本记录教育经验、教学智慧的图书,云平台犹如一个提供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舞台;云平台让我们体味了教育教学世界的种种乐趣。■
  (作者单位:1 重庆市璧山县城北小学;2 重庆市璧山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其他文献
介绍了常州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所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现有机插秧服务组织的主要形式;重点强调机插秧服务组织对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显著作用;最后,对加快发展机插秧服务组织提
目前,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成为各级学校、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文章根据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学科教学特性,结合检索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国内校园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符合当代人才培养规律的需要。论文紧扣我国高校在学分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学制缺乏应有弹性、选课缺乏科学指导、师资难以满足需要、教学管理严重滞后四个
利用细长压杆微小弯曲的平衡条件和曲率计算公式,得到了统一的压杆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并将其用于几种常见支承条件的细长压杆,方便地求得了相应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
文章介绍了数控超声磨削成形加工装置中的磨轮主轴的驱动方案,完成了数字控制器设计.调速系统基于PC机和DOS操作系统,用BorlandC++和汇编作为开发工具,进行了主轴变频调速控
以4-氯二苯甲酮为起始原料在NaOH溶液中用锌粉还原合成4-氯二苯甲醇的路线为基础,通过试验对该路线中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产率为85.1%,产品纯度提高到98%以上;在后处理过程
本研究在水泥池土培条件下,以鸭舌草等8种常州地区常见代表性湿地植物为供试材料,研究Cu、Pb两种重金属(含量均为2.0mg/L)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对Cu、Pb的吸收量和积累量。结果表
摘 要 针对二学位学生具有不同学习背景的情况,重点从改善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并主动去学习本课程。本次教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些方法对其他比较抽象的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二学位;单片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96-02  Teaching Reform and Exp
摘 要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各高校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入日渐增加,但是由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违背建设多媒体教室的初衷。结合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教室;专业技术;教学秩序  中图分类号:G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