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0%左右。2004年我国工业企业生产中,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约40%,全社会的物流费用占GDP的20%。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的角度来研究物流成本控制,提出了系统化控制方法的基本原则、基本过程。
1.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
根据2001年8月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动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目前而言,比较通行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有两种。
1.1 以物流功能为对象
这种方法重点放在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运输成本控制集中在减少运输环节,节约成本;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仓储成本控制集中在优化仓库布局、减少库存点;物流外包;采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合理库存量;运用仓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货物存储优化等方面。
配送成本控制集中在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优化配送作业、降低配送成本,主要手段有混合配送、差异化配送、共同配送等;运用系统分析技术、优化配送线路;通过自动化技术,提高配送作业的效率等方面。
包装成本控制集中在包装物的加收利用;加速包装物的周转;改善包装方法等方面。
1.2 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对象
此种方法重点放在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物流成本控制及销售阶段物流成本控制。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合理选择厂址、合理设计物流系统布局等方面。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产品形态多样化、产品批量合理化等方面。供应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优选供应商、运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法等方面。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集中在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减少半成品和在制品库存等方面。
销售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物流与商流分离,提高效率;加强订单管理,与物流成本相协调;销售物流的大量化;增强销售物流的计划性;实行物流的共同化等方面。
1.3 小结
由于物流功能间或环节间存在效益背反的规律,因而整个物流成本应该从总成本评价。同时需注意的是,物流这种结构并非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要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采用系统化方法来解决,才能取得总体的效果。
2.系统化控制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充分研究物流成本,应该用更加广阔的视角来认识,即须突破一个物流功能或某个某个企业的限制,即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认识,从本企业与其他横向企业的联系中来认识,最后放在一地区(国家)的宏观因素中来考察物流成本,这样才可能让物流成本得到系统优化。
2.1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原则、全面原则、物流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原则。
经济原则,即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全面原则的含义包括:全过程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所涉及的范围应从生产前延伸到投资、设计,向后延伸到用户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不仅对各项费用发生的数额进行控制,而且对费用发生的时间和用途加以控制;全员控制指细化到每个相关岗位。
物流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原则,指由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要求及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必须从二者的最佳组合上,谋求物流效益的提高。
2.2 基本过程
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应遵循一个科学的过程,循序渐进,各个层面互相配合,相互推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控制一体化。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停留在局部物流功能的控制阶段,所以应尽快进入到内部物流成本控制一体化阶段。本阶段要实现的基本前提是物流管理的内部一体化,在这种物流成本控制模式下,相对过去以预测进行生产和采购而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显然在效率、效益上会大大提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将交易关联的企业整合进来的系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成本控制将使成本控制进入到更高级的阶段,效果也将更加突出。在这个阶段要充分运用相关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使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共同配送组织方式的物流成本控制。这一点作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补充,使成本在横向和纵向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以便得到系统的相对的优化成本。
基于宏观因素的物流成本调控措施。为从宏观上或更大范围内对物流成本进行调控打下坚实的基础,宏观层面要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大流通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宏观措施包括政府机构职能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物流规划创新;避免规模不经济;制定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重视第三方物流机构作用等方面。
2.3 多层次物流成本控制技术研究
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研究。研究针对物流的一个或某些局部环节发生费用所采取的成本控制,目前运用较多的是数学解析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可采用flexsim等软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来进行物流成本的仿真,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研究。综合集成各类系统优化理论和模型方法,如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用规划论、存贮论、决策论等研究和构造物流成本的动态模型,从多个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组织物流系统,实现最优组合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绩效研究。一般是从系统的角度,依照企业的特点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来确定企业内部不同成本的控制指标和控制策略。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和微观(企业层面)与宏观层面的措施研究。这样能把整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成本控制,所得结果能够反映在企业层面所制订的调控措施,以及在宏观层面上制订的调控措施上。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系)
1.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
根据2001年8月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动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目前而言,比较通行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有两种。
1.1 以物流功能为对象
这种方法重点放在运输成本、仓储成本、配送成本、包装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运输成本控制集中在减少运输环节,节约成本;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合理选择运输组织模式。
仓储成本控制集中在优化仓库布局、减少库存点;物流外包;采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合理库存量;运用仓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货物存储优化等方面。
配送成本控制集中在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优化配送作业、降低配送成本,主要手段有混合配送、差异化配送、共同配送等;运用系统分析技术、优化配送线路;通过自动化技术,提高配送作业的效率等方面。
包装成本控制集中在包装物的加收利用;加速包装物的周转;改善包装方法等方面。
1.2 以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为对象
此种方法重点放在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物流成本控制及销售阶段物流成本控制。
投资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合理选择厂址、合理设计物流系统布局等方面。产品设计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产品形态多样化、产品批量合理化等方面。供应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优选供应商、运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法等方面。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集中在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合理安排生产进度、减少半成品和在制品库存等方面。
销售阶段的物流成本控制集中在物流与商流分离,提高效率;加强订单管理,与物流成本相协调;销售物流的大量化;增强销售物流的计划性;实行物流的共同化等方面。
1.3 小结
由于物流功能间或环节间存在效益背反的规律,因而整个物流成本应该从总成本评价。同时需注意的是,物流这种结构并非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要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采用系统化方法来解决,才能取得总体的效果。
2.系统化控制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要充分研究物流成本,应该用更加广阔的视角来认识,即须突破一个物流功能或某个某个企业的限制,即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认识,从本企业与其他横向企业的联系中来认识,最后放在一地区(国家)的宏观因素中来考察物流成本,这样才可能让物流成本得到系统优化。
2.1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原则、全面原则、物流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原则。
经济原则,即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全面原则的含义包括:全过程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所涉及的范围应从生产前延伸到投资、设计,向后延伸到用户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不仅对各项费用发生的数额进行控制,而且对费用发生的时间和用途加以控制;全员控制指细化到每个相关岗位。
物流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原则,指由于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要求及物流成本的二律背反,必须从二者的最佳组合上,谋求物流效益的提高。
2.2 基本过程
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应遵循一个科学的过程,循序渐进,各个层面互相配合,相互推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控制一体化。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停留在局部物流功能的控制阶段,所以应尽快进入到内部物流成本控制一体化阶段。本阶段要实现的基本前提是物流管理的内部一体化,在这种物流成本控制模式下,相对过去以预测进行生产和采购而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显然在效率、效益上会大大提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将交易关联的企业整合进来的系统,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成本控制将使成本控制进入到更高级的阶段,效果也将更加突出。在这个阶段要充分运用相关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使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基于共同配送组织方式的物流成本控制。这一点作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补充,使成本在横向和纵向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以便得到系统的相对的优化成本。
基于宏观因素的物流成本调控措施。为从宏观上或更大范围内对物流成本进行调控打下坚实的基础,宏观层面要研究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大流通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宏观措施包括政府机构职能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物流规划创新;避免规模不经济;制定物流标准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重视第三方物流机构作用等方面。
2.3 多层次物流成本控制技术研究
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研究。研究针对物流的一个或某些局部环节发生费用所采取的成本控制,目前运用较多的是数学解析方法,但有一定局限性,可采用flexsim等软件通过建立仿真模型来进行物流成本的仿真,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研究。综合集成各类系统优化理论和模型方法,如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析;用规划论、存贮论、决策论等研究和构造物流成本的动态模型,从多个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组织物流系统,实现最优组合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的绩效研究。一般是从系统的角度,依照企业的特点对物流成本进行分类,来确定企业内部不同成本的控制指标和控制策略。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和微观(企业层面)与宏观层面的措施研究。这样能把整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进行成本控制,所得结果能够反映在企业层面所制订的调控措施,以及在宏观层面上制订的调控措施上。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