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应重点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一般来源,并针对如何减轻辅导员心理压力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办法。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压力 来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69-0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学生心声,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伟大的。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自杀人群比例构成:女性占56%,男性44%。自杀已成为16至30岁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名牌大学的学生自杀率要高出普通大学的学生自杀率,另外,高学历群体中有自杀倾向者的比例较普通人群高。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60%至70%,其中大学生犯罪率占到18%。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占到高校总人数的1.26%,这些问题都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目前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严峻的考验。
1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1.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辅导员工作量更加繁重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突破了600万。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到670万人。教育部第24号令规定普通高校按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很多辅导员负责管理的大学生数量已严重超过了这个比例,有的甚至达到了1:400,这样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辅导员管理学生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宿舍管理、班级事务管理、党员发展、考研、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跟广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这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消极作用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紧急突发事件,让广大辅导员经常身心疲惫,心理压力极大。
1.2职业发展需要给辅导员带来的心理压力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经常扮演各种角色,要在不同角色中不断变换,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又要及时调整工作情绪,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与专任专职教师相比,辅导员由于没有时间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在进行职称评定时也处于不利地位,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进步,造成了高校对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与辅导员职业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辅导员出现焦虑和倦怠情绪。
1.3辅导员面临的生活压力大
目前我国高校选聘辅导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大部分高校要求辅导员具有硕士学历,中共党员,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部分高校甚至要求博士学历。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辅导员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很多辅导员由于提升学历的需要,往往在参加工作时候年龄较大,部分辅导员刚参加工作就必须面临婚姻问题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是繁忙繁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熟悉辅导员工作套路;了解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效对辅导员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辅导员的个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生活水平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造成不小的影响。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加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生活,有的甚至出现了“家庭危机”。部分辅导员由于经济压力的原因,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困难。这些都导致了辅导员较大的心理负担,时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感。
2辅导员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影响
2.1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不仅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处理学生群体性事件和意外突发事件,给辅导员造成很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焦虑。为了保证各种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辅导员能够及时到位,各高校都规定辅导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这不仅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对于辅导员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部分辅导员只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事业发展的一个平台和过渡阶段,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学历和职称水平,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也是不利的。
2.2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辅导员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具体事务。但是,由于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没有把处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这不仅影响到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3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辅导员由于每天都是忙于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进修和科研工作中去,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性的教师培训,更谈不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与自身受到的高等教育不相符合,对于职业前途、自身价值定位、职业认同感都会产生偏差,导致辅导员都是抱着干一段时间就走的心态,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于自身的职业前景缺乏足够信心。 2.4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由于辅导员职业发展要求与辅导员工作现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辅导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心理机能失调现象,身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长期处于这种失衡的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同事间的和睦相处。也容易将这些不好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去,经常家人、朋友作为自己的“出气筒”,发泄不良情绪,影响与家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从而反过来影响自己在工作中的精神状态。
3如何有效缓解辅导员心理压力
3.1明确辅导员职责,减轻辅导员工作量
辅导员要培养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干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加强教育管理与培训,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使广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自己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日常工作量,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进修,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2开展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学院学生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培养规划,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辅导员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方法,使广大辅导员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不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学院根据辅导员发展要求以及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经常邀请相关的专家教授举办讲座,针对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突发情况进行培训,至今已经举办的讲座和培训如:学生自杀干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就业指导、演讲与口才等专场讲座,这些讲座和培训使得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可能发展的学生群体性事件和意外突发事件有更高的警惕性,提高辅导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的预判性,能够及时解决对学生个人、对学院及辅导员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学院各项工作的稳定持续开展。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辅导员的交流提高工作队伍的凝聚力
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容健康的、能够陶冶情操的文娱体育活动,为辅导员创造锻炼身体和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同事间的沟通了解,探讨工作方式和方法,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享得与失,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也让广大辅导员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心理压力得到充分释放,增强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为实现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工作的单位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如健美操比赛、篮球联赛、跳神比赛、羽毛球比赛、教工足球联赛等等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加深了大家的感情,而这些对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释放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4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开展心理咨询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扮演着具有知心朋友、生活的指导者、心理咨询师、职业策划师等多重角色,很多辅导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一种挫败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家庭的和谐幸福。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普查,为广大辅导员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掌握每位辅导员的心理状态,让辅导员能够找到一条积极有效的情绪发泄渠道,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减轻心理压力,积极调整工作状态,改善精神面貌,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提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以更好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科技与教育,2007(3):86-88.
[2] 赵云昌.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81-82.
[3] 周源源.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其调适[J].江苏高教,2010(4):107-108.
[4] 孙海波,王平.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124.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压力 来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69-02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大学生心声,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伟大的。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自杀人群比例构成:女性占56%,男性44%。自杀已成为16至30岁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名牌大学的学生自杀率要高出普通大学的学生自杀率,另外,高学历群体中有自杀倾向者的比例较普通人群高。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社会刑事犯罪的60%至70%,其中大学生犯罪率占到18%。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占到高校总人数的1.26%,这些问题都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目前的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严峻的考验。
1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1.1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辅导员工作量更加繁重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突破了600万。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到670万人。教育部第24号令规定普通高校按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很多辅导员负责管理的大学生数量已严重超过了这个比例,有的甚至达到了1:400,这样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辅导员管理学生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宿舍管理、班级事务管理、党员发展、考研、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辅导员跟广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这其中不乏一些带有消极作用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也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紧急突发事件,让广大辅导员经常身心疲惫,心理压力极大。
1.2职业发展需要给辅导员带来的心理压力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经常扮演各种角色,要在不同角色中不断变换,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又要及时调整工作情绪,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与专任专职教师相比,辅导员由于没有时间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在进行职称评定时也处于不利地位,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进步,造成了高校对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与辅导员职业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辅导员出现焦虑和倦怠情绪。
1.3辅导员面临的生活压力大
目前我国高校选聘辅导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大部分高校要求辅导员具有硕士学历,中共党员,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部分高校甚至要求博士学历。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辅导员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问题:很多辅导员由于提升学历的需要,往往在参加工作时候年龄较大,部分辅导员刚参加工作就必须面临婚姻问题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是繁忙繁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熟悉辅导员工作套路;了解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效对辅导员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辅导员的个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生活水平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造成不小的影响。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加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生活,有的甚至出现了“家庭危机”。部分辅导员由于经济压力的原因,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困难。这些都导致了辅导员较大的心理负担,时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事业上难有成就感。
2辅导员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影响
2.1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不仅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处理学生群体性事件和意外突发事件,给辅导员造成很大的工作负担和心理焦虑。为了保证各种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辅导员能够及时到位,各高校都规定辅导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这不仅影响辅导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对于辅导员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部分辅导员只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事业发展的一个平台和过渡阶段,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学历和职称水平,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也是不利的。
2.2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辅导员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心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成才、择业交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具体事务。但是,由于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部分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没有把处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这不仅影响到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3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辅导员由于每天都是忙于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进修和科研工作中去,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性的教师培训,更谈不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与自身受到的高等教育不相符合,对于职业前途、自身价值定位、职业认同感都会产生偏差,导致辅导员都是抱着干一段时间就走的心态,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于自身的职业前景缺乏足够信心。 2.4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由于辅导员职业发展要求与辅导员工作现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辅导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心理机能失调现象,身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长期处于这种失衡的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同事间的和睦相处。也容易将这些不好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去,经常家人、朋友作为自己的“出气筒”,发泄不良情绪,影响与家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从而反过来影响自己在工作中的精神状态。
3如何有效缓解辅导员心理压力
3.1明确辅导员职责,减轻辅导员工作量
辅导员要培养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党员和干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学生管理队伍,加强教育管理与培训,通过他们的榜样作用使广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让自己能够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日常工作量,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进修,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2开展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学院学生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培养规划,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辅导员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方法,使广大辅导员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的不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学院根据辅导员发展要求以及本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经常邀请相关的专家教授举办讲座,针对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突发情况进行培训,至今已经举办的讲座和培训如:学生自杀干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就业指导、演讲与口才等专场讲座,这些讲座和培训使得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可能发展的学生群体性事件和意外突发事件有更高的警惕性,提高辅导员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的预判性,能够及时解决对学生个人、对学院及辅导员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问题,维护好学院各项工作的稳定持续开展。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辅导员的交流提高工作队伍的凝聚力
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容健康的、能够陶冶情操的文娱体育活动,为辅导员创造锻炼身体和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同事间的沟通了解,探讨工作方式和方法,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享得与失,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也让广大辅导员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心理压力得到充分释放,增强了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为实现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工作的单位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如健美操比赛、篮球联赛、跳神比赛、羽毛球比赛、教工足球联赛等等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加深了大家的感情,而这些对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释放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4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开展心理咨询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扮演着具有知心朋友、生活的指导者、心理咨询师、职业策划师等多重角色,很多辅导员都会不同程度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一种挫败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乃至家庭的和谐幸福。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干预机制,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普查,为广大辅导员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掌握每位辅导员的心理状态,让辅导员能够找到一条积极有效的情绪发泄渠道,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减轻心理压力,积极调整工作状态,改善精神面貌,提高自身职业认同感,提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以更好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科技与教育,2007(3):86-88.
[2] 赵云昌.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81-82.
[3] 周源源.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分析及其调适[J].江苏高教,2010(4):107-108.
[4] 孙海波,王平.谈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