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提出的适应未来社会的人的必备技能中,讲故事的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讲故事被强调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湖南省长沙县盼盼第二小学创建了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特色教育,以故事育人心,让小小故事散发大教育的智慧光芒。文章探讨了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意义,围绕本校的成功经验分享了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讲故事;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35-02
在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中,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钟爱莫言的作品,他认为莫言写得真的太好了。为什么喜欢莫言的作品?马悦然的回答特别干脆:“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會讲故事!”由此可见,故事产生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会讲故事的人灵魂是有趣的,他们天生自带磁场。只要往台上一站,金口一开,便圈粉无数。
湖南省长沙县盼盼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盼盼二小”)秉持着办精品学校、创幸福教育的办学宗旨,把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在学校常规工作安排中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下面笔者围绕盼盼二小的讲故事能力培养特色教育实践,探讨培养小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意义及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意义
王旭明在一次全国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当评委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会讲别人的故事,不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自己的故事。他指出,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讲故事的能力是很多学生乃至许多成人的弱项。不少学生爱讲道理、爱讲空道理、爱讲大道理,就是不爱讲故事,讲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要想长大了说家事国事天下事,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讲故事的能力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
(一)通过讲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国宝级艺术家,中国最会给孩子讲传统文学故事的人——曹灿,他曾在一次“全国少儿口才教育领导者论坛”演讲中讲道:“语言是‘牛鼻子’,需要伴随一生。”“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无法无天,什么话都敢说,可是到了外面就特别木讷、害羞,不敢说话,总是躲在大人的后面,这对他未来的成长及发展会有很大影响。很多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给孩子一会儿学舞蹈,学唱歌,学器乐,学体育,但很少有学朗诵、学语言的,当然前面那些对于孩子艺术的培养也有好处,但是它们都是有一定时间和条件限制的。……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孩子成长很有益。”小学生通过讲故事,适应开口“讲”的过程,可增强“讲”的信心,不断积累词汇、句子乃至手势,并提高对现实生活理解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讲故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讲故事,“故事”是客体,“讲”才是本体与核心。语文教学讲求听、说、读、写相结合、相互促进。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喜欢上看书。学生在准备故事的过程中,精神会高度集中,经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能帮助其从整体上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讲故事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基石,那么逻辑能力就是骨架。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说很多,但听众没有听出个所以然,这是因为缺少语言的条理性。而逻辑能力条理性强的人说出来的观点,会发现好难去反驳。那么,又该怎样培养逻辑条理性呢?可从学讲故事开始,故事复述便是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第一步。复述故事不仅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而且需要其调用思维能力以及一些想象力,把前后内容贯穿起来,并通过记忆力把内容传达出去。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会去思考故事的内在逻辑以及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的条理性也需要使用条理性词汇来辅助,当学生习惯使用这些词汇,并按照这样的逻辑去思考和表达问题时, 思维就能得到锻炼。
总之,讲故事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与涵养,故事讲得好、讲得动听,就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就可以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善于讲故事也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善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发言、调研谈话,还是出访演讲、写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
小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实践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协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环境。
二、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措施
盼盼二小在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特色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建丰富的讲故事的平台与载体,辅以深入的宣传推广,注重德育的有效渗透,创建有特色的各类栏目,让讲故事成为盼盼二小一堂特色的必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搭建平台,以讲故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写话和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词汇贫乏,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所以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或词不达意的情况。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课堂学习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学生学习没有激情,没有想说的欲望。常常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讲故事能力的训练并不充分,课堂往往是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舞台。久而久之,那些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于是,盼盼二小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队课、午休时间,从班级中推选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故事素材,然后用讲故事的方式向班上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在讲故事时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形成语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的叙述及时加以点拨,以指导学生说话的条理与叙述的逻辑。
关键词:讲故事;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6-0035-02
在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中,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钟爱莫言的作品,他认为莫言写得真的太好了。为什么喜欢莫言的作品?马悦然的回答特别干脆:“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會讲故事!”由此可见,故事产生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会讲故事的人灵魂是有趣的,他们天生自带磁场。只要往台上一站,金口一开,便圈粉无数。
湖南省长沙县盼盼第二小学(以下简称“盼盼二小”)秉持着办精品学校、创幸福教育的办学宗旨,把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在学校常规工作安排中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下面笔者围绕盼盼二小的讲故事能力培养特色教育实践,探讨培养小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意义及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意义
王旭明在一次全国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当评委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会讲别人的故事,不会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自己的故事。他指出,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讲故事的能力是很多学生乃至许多成人的弱项。不少学生爱讲道理、爱讲空道理、爱讲大道理,就是不爱讲故事,讲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要想长大了说家事国事天下事,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讲故事的能力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
(一)通过讲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国宝级艺术家,中国最会给孩子讲传统文学故事的人——曹灿,他曾在一次“全国少儿口才教育领导者论坛”演讲中讲道:“语言是‘牛鼻子’,需要伴随一生。”“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面无法无天,什么话都敢说,可是到了外面就特别木讷、害羞,不敢说话,总是躲在大人的后面,这对他未来的成长及发展会有很大影响。很多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给孩子一会儿学舞蹈,学唱歌,学器乐,学体育,但很少有学朗诵、学语言的,当然前面那些对于孩子艺术的培养也有好处,但是它们都是有一定时间和条件限制的。……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孩子成长很有益。”小学生通过讲故事,适应开口“讲”的过程,可增强“讲”的信心,不断积累词汇、句子乃至手势,并提高对现实生活理解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讲故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讲故事,“故事”是客体,“讲”才是本体与核心。语文教学讲求听、说、读、写相结合、相互促进。讲故事,可以让学生喜欢上看书。学生在准备故事的过程中,精神会高度集中,经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是绝佳的综合性训练方法,能帮助其从整体上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讲故事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如果说词汇是语言的基石,那么逻辑能力就是骨架。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说很多,但听众没有听出个所以然,这是因为缺少语言的条理性。而逻辑能力条理性强的人说出来的观点,会发现好难去反驳。那么,又该怎样培养逻辑条理性呢?可从学讲故事开始,故事复述便是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第一步。复述故事不仅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而且需要其调用思维能力以及一些想象力,把前后内容贯穿起来,并通过记忆力把内容传达出去。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会去思考故事的内在逻辑以及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的条理性也需要使用条理性词汇来辅助,当学生习惯使用这些词汇,并按照这样的逻辑去思考和表达问题时, 思维就能得到锻炼。
总之,讲故事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与涵养,故事讲得好、讲得动听,就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就可以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善于讲故事也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善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发言、调研谈话,还是出访演讲、写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
小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实践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协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环境。
二、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措施
盼盼二小在培养学生讲故事能力的特色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建丰富的讲故事的平台与载体,辅以深入的宣传推广,注重德育的有效渗透,创建有特色的各类栏目,让讲故事成为盼盼二小一堂特色的必修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搭建平台,以讲故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写话和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词汇贫乏,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所以经常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或词不达意的情况。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课堂学习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学生学习没有激情,没有想说的欲望。常常一节课下来,对学生讲故事能力的训练并不充分,课堂往往是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的舞台。久而久之,那些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于是,盼盼二小的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队课、午休时间,从班级中推选学生,让他们自己准备故事素材,然后用讲故事的方式向班上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在讲故事时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形成语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的叙述及时加以点拨,以指导学生说话的条理与叙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