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逐步得到老师的认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合理创设出类似历史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生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久远的历史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重现,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采用情境教学法呢?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方法
初中历史是学生在初中课堂中接触的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认清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但由于历史没有时效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十分枯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要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让我国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科学表明,单纯地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工作,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仔细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所要传递的内容,这样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直观的效果。让一节课的内容详略得当,可以在安排的时间内完成,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多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景课堂设置,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所以,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这从很大程度上,就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要想充分地改变当下的教学困局,就需要从专制化的课堂改变为民主化的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创设历史的情景教学当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情景课堂当中,实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三、组织学生表演,寓教于乐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初中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传授知识为教学重心的传统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使历史情境重现,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而且可以寓教于樂,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老师给学生介绍美国南北战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白《解放黑奴宣言》在当时起到的作用,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表演情境:选几位学生扮演黑奴,让他们朗读《解放黑奴宣言》,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读完这份宣言后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我要摆脱奴隶主的控制,积极响应北方政府的号召。”也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号召其他和我同样受苦的同胞去争取我们的尊严和权利。”通过模拟这样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历史。
四、联系当今生活,贴近现实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营造情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把学生吸引到历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文字和语言的发展过程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方言文化大赛,让学生用自己会的方言进行唱歌、朗诵或其他表演,以此来展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使学生理解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和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的重大历史意义。这个游戏将历史教学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带着问题情境进入探究活动中。比如,课堂的导入环节,避免枯燥、单调,很多教师都创设情境(图文情景、语言情景等),这些丰富的情景都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交流,情感共鸣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比如,在学习《甲午战争》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饱受灾难的民族,在我们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我国多少炎黄子孙的鲜血,记载着多少残酷的现实,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翻开历史,回到1894年,共同感受一下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笼罩上了浓重的气氛,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表达的主体相一致,产生共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自己真挚饱满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把学生的情感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历史学习的气氛中来。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情景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教学特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各种信息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从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方法
初中历史是学生在初中课堂中接触的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认清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但由于历史没有时效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十分枯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要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给予纠正,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让我国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科学表明,单纯地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工作,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仔细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所要传递的内容,这样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种直观的效果。让一节课的内容详略得当,可以在安排的时间内完成,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多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景课堂设置,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所以,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这从很大程度上,就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要想充分地改变当下的教学困局,就需要从专制化的课堂改变为民主化的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创设历史的情景教学当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情景课堂当中,实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三、组织学生表演,寓教于乐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初中教育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传授知识为教学重心的传统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使历史情境重现,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而且可以寓教于樂,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老师给学生介绍美国南北战争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明白《解放黑奴宣言》在当时起到的作用,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表演情境:选几位学生扮演黑奴,让他们朗读《解放黑奴宣言》,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读完这份宣言后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我要摆脱奴隶主的控制,积极响应北方政府的号召。”也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号召其他和我同样受苦的同胞去争取我们的尊严和权利。”通过模拟这样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历史。
四、联系当今生活,贴近现实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营造情景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把学生吸引到历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文字和语言的发展过程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方言文化大赛,让学生用自己会的方言进行唱歌、朗诵或其他表演,以此来展示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使学生理解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和秦始皇统一全国文字的重大历史意义。这个游戏将历史教学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充分的理解。
五、创设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带着问题情境进入探究活动中。比如,课堂的导入环节,避免枯燥、单调,很多教师都创设情境(图文情景、语言情景等),这些丰富的情景都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交流,情感共鸣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比如,在学习《甲午战争》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导入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饱受灾难的民族,在我们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我国多少炎黄子孙的鲜血,记载着多少残酷的现实,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翻开历史,回到1894年,共同感受一下那段让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笼罩上了浓重的气氛,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表达的主体相一致,产生共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自己真挚饱满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把学生的情感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把学生带入历史学习的气氛中来。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情景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教学特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应用各种信息创设历史情境,促使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从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力生.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1(12)
[2]高磊.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创设最佳情境课堂——发展性课堂评价的实践探索之三[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