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非海域原本是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西非国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渔业法规的一致性,导致大量外国远洋渔业企业进驻于此,以极低的入渔成本和违法风险,大规模地捕捞当地的渔业资源。尽管当地的渔民和政府因此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但在贫困的西非地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
不过,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在西非海域,外国大型工业渔船捕捞到的渔获常常远超渔船的储藏容量,所以丢弃给当地渔民的,实际上是其装不下的渔获。而大型工业渔船能够捕获过多的渔获,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使用的渔网——底拖网。拖网又称“拖斗”,是一种依靠船动力进行拖曳而在海中潜行的囊袋形渔具,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捕捞工具之一,而底拖网则是能深入海底的拖网。“绿色和平”将这种底拖网形象地比喻成“强力推土机”:底拖网能把途经之处的海底铲平,彻底破坏鱼卵附着的水草,并留下深深的拖拽痕迹——这种破坏性的捕捞方式,将会重创海洋环境。
事实上,根据“绿色和平”的调研,外国渔船在西非海域的非法行为远不止于此:非法转运、无证捕鱼、不合格的网眼大小、未经授权的捕捞装置,以及在禁渔区、休渔季节捕鱼等等。塞內加尔的《达喀尔太阳报》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在这个渔场正在进行“海盗式捕捞”,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外国渔船蜂拥而至西非渔业资源濒临崩溃
西非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捕鱼者。根据“绿色和平”的调查,在西非海域上有超过700艘大型工业渔船,分别来自欧盟国家、俄罗斯、亚洲多个国家等,以及本土或合资渔业公司。
外国远洋捕鱼企业在西非海域的表现已饱受诟病。在本次巡航中,“绿色和平”联合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和塞内加尔的渔业官员,共登船并检查了在这片海域作业的37艘工业渔船,发现其中有13艘涉嫌非法捕捞。绿色和平西非巡航项目负责人帕维尔·克林克哈莫斯说:“这表明,这些企业完全无视当地渔业法律的规定,而他们作为在海外作业的渔船,本该有更负责任的行为。” 日益增多的违法、违规捕捞,使得西非的渔业资源濒临崩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大西洋西非海域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过度捕捞率最高的海域。从2000年至今,西非渔业资源一直呈螺旋式下降,截至2016年,西非海域有大约一半的底栖(鱼类)资源处于不可持续的捕捞阶段,其中沙丁鱼、石斑鱼、红鲷鱼和鲭鱼等鱼类因大量的消费需求而受到威胁,有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鳕鱼等6种深水大型鱼类正濒临灭绝。
渔业资源的衰退,直接威胁到西非数百万人口的生存。渔业为西非各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数百万的西非人依靠捕鱼为生,他们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捕捞方式捕鱼,船上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然而,随着外国渔船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渔业资源的减少,当地居民几乎无法通过捕鱼维持生计,而与此同时,鱼类数量的减少也促使当地市场的鱼类价格急速上涨。塞内加尔渔业协会主席阿卜杜·卡里姆·萨勒说:“我们过去一直以为海洋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场灾难。”
渔业法规缺乏一致性一些国家廉价出售入渔权
然而,在西非,想要解决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问题并非易事。
绿色和平达喀尔办公室海洋项目主任艾哈迈德·迪亚姆说:“渔业资源并不以国界作为划分,消除西非海域的过度捕捞,需要各国政府协同工作,制定并实施一个更加有效的区域渔业管理体系。”然而,当前的西非地区并没有一个具有决策权力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现有的区域性组织“西非亚区域渔业委员会”(SRFC)、“中东大西洋渔业委员会”(CECAF)只具有顾问职能。尽管“绿色和平”此次巡航所造访的大部分国家都鼓励区域和国际合作,但合作的实际进展十分缓慢。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西非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区域之一。尽管西非的渔业资源因违法、违规捕捞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增加,但由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有限,使得许多国家不得不依靠向外国渔业企业出售入渔权而获得收入,而其出售的价格通常远远低于渔业资源的价格,并且与外国渔业公司签订了大量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合约。但由此带来的渔业资源枯竭,事实上增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风险,使得西非各国陷入了恶性循环。
不过,在巡航期间,“绿色和平”仍然看到了希望。绿色和平西非可持续渔业项目主管帕维尔·克林克哈莫斯说:“两个月的实地见证和记录,让我们对西非海域的非法捕捞现象深感担忧。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地区的手工业渔民、民间团体和政府部门都渴望解决非法捕捞的问题,并且推动、实现这一区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巡航结束之后,“绿色和平”将包含初步总结、对西非当地政府的政策建议的简报,递交给佛得角、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塞内加尔六国政府的代表,并同时持续关注非法捕捞案件在各国的后续调查和处理情况。绿色和平说:“希望号的巡航之旅虽然结束,但愿此行过后,我们能为这片海洋播下希望。”

不过,真相远不止这么简单。在西非海域,外国大型工业渔船捕捞到的渔获常常远超渔船的储藏容量,所以丢弃给当地渔民的,实际上是其装不下的渔获。而大型工业渔船能够捕获过多的渔获,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其使用的渔网——底拖网。拖网又称“拖斗”,是一种依靠船动力进行拖曳而在海中潜行的囊袋形渔具,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捕捞工具之一,而底拖网则是能深入海底的拖网。“绿色和平”将这种底拖网形象地比喻成“强力推土机”:底拖网能把途经之处的海底铲平,彻底破坏鱼卵附着的水草,并留下深深的拖拽痕迹——这种破坏性的捕捞方式,将会重创海洋环境。

事实上,根据“绿色和平”的调研,外国渔船在西非海域的非法行为远不止于此:非法转运、无证捕鱼、不合格的网眼大小、未经授权的捕捞装置,以及在禁渔区、休渔季节捕鱼等等。塞內加尔的《达喀尔太阳报》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在这个渔场正在进行“海盗式捕捞”,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外国渔船蜂拥而至西非渔业资源濒临崩溃
西非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捕鱼者。根据“绿色和平”的调查,在西非海域上有超过700艘大型工业渔船,分别来自欧盟国家、俄罗斯、亚洲多个国家等,以及本土或合资渔业公司。

外国远洋捕鱼企业在西非海域的表现已饱受诟病。在本次巡航中,“绿色和平”联合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和塞内加尔的渔业官员,共登船并检查了在这片海域作业的37艘工业渔船,发现其中有13艘涉嫌非法捕捞。绿色和平西非巡航项目负责人帕维尔·克林克哈莫斯说:“这表明,这些企业完全无视当地渔业法律的规定,而他们作为在海外作业的渔船,本该有更负责任的行为。” 日益增多的违法、违规捕捞,使得西非的渔业资源濒临崩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大西洋西非海域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过度捕捞率最高的海域。从2000年至今,西非渔业资源一直呈螺旋式下降,截至2016年,西非海域有大约一半的底栖(鱼类)资源处于不可持续的捕捞阶段,其中沙丁鱼、石斑鱼、红鲷鱼和鲭鱼等鱼类因大量的消费需求而受到威胁,有研究表明,该地区的鳕鱼等6种深水大型鱼类正濒临灭绝。
渔业资源的衰退,直接威胁到西非数百万人口的生存。渔业为西非各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数百万的西非人依靠捕鱼为生,他们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捕捞方式捕鱼,船上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然而,随着外国渔船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渔业资源的减少,当地居民几乎无法通过捕鱼维持生计,而与此同时,鱼类数量的减少也促使当地市场的鱼类价格急速上涨。塞内加尔渔业协会主席阿卜杜·卡里姆·萨勒说:“我们过去一直以为海洋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场灾难。”
渔业法规缺乏一致性一些国家廉价出售入渔权
然而,在西非,想要解决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的问题并非易事。

绿色和平达喀尔办公室海洋项目主任艾哈迈德·迪亚姆说:“渔业资源并不以国界作为划分,消除西非海域的过度捕捞,需要各国政府协同工作,制定并实施一个更加有效的区域渔业管理体系。”然而,当前的西非地区并没有一个具有决策权力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现有的区域性组织“西非亚区域渔业委员会”(SRFC)、“中东大西洋渔业委员会”(CECAF)只具有顾问职能。尽管“绿色和平”此次巡航所造访的大部分国家都鼓励区域和国际合作,但合作的实际进展十分缓慢。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西非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区域之一。尽管西非的渔业资源因违法、违规捕捞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增加,但由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有限,使得许多国家不得不依靠向外国渔业企业出售入渔权而获得收入,而其出售的价格通常远远低于渔业资源的价格,并且与外国渔业公司签订了大量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合约。但由此带来的渔业资源枯竭,事实上增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风险,使得西非各国陷入了恶性循环。

不过,在巡航期间,“绿色和平”仍然看到了希望。绿色和平西非可持续渔业项目主管帕维尔·克林克哈莫斯说:“两个月的实地见证和记录,让我们对西非海域的非法捕捞现象深感担忧。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地区的手工业渔民、民间团体和政府部门都渴望解决非法捕捞的问题,并且推动、实现这一区域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巡航结束之后,“绿色和平”将包含初步总结、对西非当地政府的政策建议的简报,递交给佛得角、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塞内加尔六国政府的代表,并同时持续关注非法捕捞案件在各国的后续调查和处理情况。绿色和平说:“希望号的巡航之旅虽然结束,但愿此行过后,我们能为这片海洋播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