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末,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的研制成功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迈出了革命性一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耐药现象也逐渐凸现,尤其在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例,已成为影响IM疗效的新问题,这就促使了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问世。
【机 构】
: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的研制成功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迈出了革命性一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耐药现象也逐渐凸现,尤其在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例,已成为影响IM疗效的新问题,这就促使了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问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使用ELISA法检测101例3个月~20岁NHL和ALL患者初诊时sVEGF水平,并对其中获得完全缓解(CR)的61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sVEGF水平的比较.结果 81例初诊NHL患者sVEGF浓度为567.70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01),其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抑制剂丁硫氨酸亚砜胺(BSO)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细胞中P-糖蛋白(P-gp)的抑制作用,比较单用As2O3与两药联合的作用效果.方法 As2O3组(0.5μmol/L,2.0μmol/L,5.0μmol/L)单独及联合100μmol/LBSO作用于K562/ADM细胞后,分光光度法检测K562/ADM细胞内谷胱甘肽(GS
目的 探讨SHP-1和JAKI 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及其与AL复发及初次诱导缓解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93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SHP-1和JAK1 mRNA的表达,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结果 初治A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治疗完全缓解(CR)后表达增高(P=0.0
说明:(1)本索引关键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关键词,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3)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止页。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及其与CML急变机制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DNA聚合酶β蛋白表达,并与23例健康人作对照;对26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12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动态检测bcr-abl mRNA和DNA聚合酶
胸腺产生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被认为在控制自身免疫、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抑制抗感染自身免疫以及抑制异基因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报道此类细胞有抑制机体抗肿瘤的作用.Foxp3是Treg细胞最具特异性的蛋白分子标志物.阐述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的表达以及其对免疫治疗的潜在作用。
目的 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佗杂交(D-FISH)三种技术监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干扰素(INF)治疗过程中肿瘤负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 联合应用CC、巢式RT-PCR和D-FISH三种技术对5例INF治疗中CML患者的肿瘤负荷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对5例CML患者INF治疗前后的24份骨髓标本检测显示,23份标本检出不同比
ISCL/EORTC推荐蕈样肉芽肿协作组使用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分类及分期修订方案.这个修订方案吸收了自1979年最初的指南发表以来的有关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和Sézary综合征(Sézary syndrome,SS)肿瘤细胞生物学和诊断技术的进展,明确目前影响研究机构和调查者之间有效交流和(或)MF及SS
目的 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 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del(6)(q21q25),t(4;7)(q10;q10)[3]/46,XX,del(6)(q21q25)[2]/
目的 探讨IIVP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异环磷酰胺(IFO)、依托泊苷(VP16)]治疗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IFO1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配合巯乙磺酸钠400mg/次.0、3、6、9h静脉推注4次,IDA10mg/m^2,静脉推注,第1天至第2天,VP16 1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每4周重复,每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