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在天津古文化街悠然漫步时,一股犹如清泉一般的感觉,便从心底涌荡开来。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几乎每位天津人的精神世界里都装着它。关于它的故事.就像一部隽永的史诗,丰沛而优雅。走近它,会不由得为它流动的丰富色彩而兴奋。因为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进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艺术长廊里感受着古朴的文化气息,在民俗风情中领略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儿、天津味儿。在这里,我寻觅到的不仅仅是激荡的情怀、瞬间的浪漫和爱不释手的工艺品,还慢慢地读懂了它的内涵。
天后宫春节庙会,就在宫前的广场上进行,俗称天津“皇会”,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春节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日)都要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高跷、法鼓、旱船、地磐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玉皇閣是古文化街之内的又一处名胜古迹。关于玉皇阁的建成年代扑朔迷离。有说唐朝,也有说明朝初年,但这些传说已无据可查。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当年建筑群落中的一座阁楼。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全盛之景只能遥想当年。
玉皇阁本是天津市内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群,由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卦亭、清虚阁、南北斗楼及三清殿组成,连绵起伏,雄伟壮观。然而由于近代连年战祸,破坏严重,大部分的建筑已毁于一旦。如今虽依旧沿用玉皇阁的旧名,但人们看到的只是当年的主体建筑清虚阁这一座殿堂。
玉皇阁坐西朝东,东西阔五间,进深四间。主楼建在砖石所砌的台基上,台基周边出廊,方形檐柱,宝瓶式栏杆。主楼是两层的木结构阁楼,顶部为九脊歇山式,中心嵌有黄琉璃瓦,边侧飞檐、兽头、瓦件等均以绿琉璃而制,黄绿相依,交映生辉,显得大气磅礴。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代表了津门等级最高、手工艺最精巧的木制阁楼水平。一层神殿中供有玉皇大帝的铜像,看外形就是依人间帝王的样子而塑造。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旒珠冠冕,手持笏板,与人间秦汉时的帝王形象并无二致。旁边还恭敬地立着两位侍者,是守护玉皇大帝的官员。殿内四壁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彩绘,至今仍颜色鲜艳,栩栩如生。二层檐下有木制回廊环抱四周,可供观光游览。在二层的房梁之上,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四条“千秋带”,上边明确记载着历朝修缮玉皇阁的年代。 玉皇阁是早年天津市民钟爱的登高之处,在二楼回廊上扶栏远眺,海河沿线美景尽收眼底,视线辽远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清代诗人曾经描述过在此远望秋光的诗情画意:“直在云霄上,蓬根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玉皇阁殿内每日香烟缭绕,颇有超凡入圣之感,节日时门外会有人表演,敲起别致的锣鼓点。门外的红漆大柱虽已斑驳,却更加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年代底蕴,愈显肃穆庄严。在西式风格与现代风格建筑盛行的天津街头,这种纯中国风的古建筑就显得更为珍贵。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无不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店铺更是吸引游人的眼球,买上一两件玩物,固然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营养。
九河下梢,众水所归,造就了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地方漕运、盐业兴盛,成就了天津繁荣的商业贸易。运河是文化的输送带,既有南边的江浙文化、闽粤文化,也有北边的首都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最终孕育了天津独特的地方文化。快板、相声、河北梆子、抖风葫芦、民间工艺……这些别样的民间艺术让天津充满了文化韵味。和北京相比,天津的文化结构显得更加平民化,天津人爱自己寻找乐子,市井文化中衍生的文化种类繁多。文学创作上,著名作家孙犁创立了荷花淀派;相声界,马三立老人的马氏相声风靡海内外;曲艺表演中,令人称奇的含灯梅花大鼓也只有天津人还在传承。
名流茶馆位于古文化街中央区风景街二楼,匾额是马三立题的字。改革开放后,名流茶馆门口开始散摆放起贴着红纸的演出告示牌。一般上午、下午有两场相声演出,除了有位子听相声外,还有一个装着茶叶的瓷杯和一暖瓶热水。小剧场舞台只比观众席高几个台阶,酽茶味、橘子皮味在空中弥漫着,嗑瓜子声、喝茶倒水声和聊天声不绝于耳。如果听高兴了,就花二三十元买个花篮送上去,请“角儿”再来上一段儿。
在天津古文化街逛庙会,玩儿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天津小吃,十八街的麻花、崩豆张的崩豆、耳朵眼的炸糕堪称“津门三绝”。路边有一个小摊档,卖的是茶汤,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就地表演茶汤的冲、配及双手拿四碗的技术,更不时边冲茶汤边喊游人快快拍照。在文化街内,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子,卖的是糖葫芦、烤红薯、糖堆、甜品、糕饼等等,旁边还有即兴表演抖空竹的艺人。围着艺人欣赏的游人们,跟着学了几招之后,大都乐意买一个空竹回去,在家里或公园自己练习。
人们喜欢新的生活方式,也喜爱古老的风情习俗。步入古文化街,看到步移景换的个性建筑,看到那风里摇动的幌子,看到繁荣的文化市场,看到满街的古玩、玉器、陶瓷、珠宝、雕塑、字画、碑帖、文房四宝、乐器和民间工艺品,使人仿佛从历史的旧影中寻找到了一种扯不斷的乡情,一种永恒的慰藉。
离古文化街不远的东门里大街上有一座古典的庙宇——文庙。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在文庙博物馆里隆重地举行纪念孔子诞辰的庆典,除去典礼表演本身,承载这盛大场面的古建筑就足够吸引无数的观众驻足流连。
来到文庙博物馆参观,看建筑是关键。文庙作为天津的名胜已保存了将近600年。这个建筑群落整体分为三个部分,西侧为县学文庙,中央为府学文庙,东侧为文昌祠。府学文庙从南至北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县学文庙在布局上与府学文庙相同。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但都是青砖、青瓦。
有些建筑乃文庙特有,含义深远,文化气息浓厚。旧时每年在此都要举行祭孔活动。如泮池,来自于《周礼》的“辟雍”,意为周天子所设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在泮池边,如同进入了古代的最高学府。而“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明,从棂星门下通过,便可得到神灵庇佑。大成殿为祭孔正殿,是文庙的主体,殿内有孔子及一些哲人弟子的排位,彰显出儒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的盛况。 1991年,天津文庙成立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孔子生平、祭孔乐器,这些珍贵的藏品闪耀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之光。定期在此举办的“祀孔大典暨乐舞主题表演”已是天津影响力甚广的文化旅游招牌,游客在观赏中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品味纯正的儒学之美。
天津文庙不仅是一座饱含儒学文化内涵的文物,而且是一座供人游览古迹、凭吊先贤、追述天津教育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代表天津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在此漫步,昔日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依稀在耳畔回响,天津文庙曾为国家输送了多少栋梁之材,至今文庙内还设有烧“状元香”、取“心愿卡”等活动项目,让学子和家长寄托美好心愿。时空对望,学子的希望却没有变,如同一直攀爬着一座人生路上的高峰,虽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只有登顶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风光无限。
如果说天津古文化街相當于北京的大栅栏,那么天津鼓楼就相当于北京琉璃厂和潘家园的结合体。老天津人都知道,天津卫有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三宝之首的鼓楼,位于天津市旧城区的中心,与古文化街相邻。几乎从天津卫筑城之日起,这座鼓楼就与天津卫同在,共同经历日升日落和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着津沽大地的历史变迁。
鼓楼的钟最初是用来给全城报时的,那时候天津城并不大,但鼓楼的位置高,钟声一响,全城皆闻。在四方城门口抬头远望,还能看到大钟的身影。每天这个大钟要有专人在早晚分别各敲上54响,告知大家城门要开或者关了。每天人们要足足听上108声钟响。鼓楼北面一副抱柱联上的对联,为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所作。描述了当年在这里登高望海,钟声长鸣的情形:“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在那个缺乏计时工具的年代,只有这悠悠的钟声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流逝,晨昏定省,钟声绵长,融进了天津人每一天的生活。
·天后宫
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6:00
电话:022-27356424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
·文庙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电话:022-27272978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门里2号
·鼓楼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换票)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25日周一至周日08:30-22:00
10月26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一至周日08:30-17:00
电话:022-27339336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鼓楼东街


天后宫春节庙会,就在宫前的广场上进行,俗称天津“皇会”,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古文化街建成后,每逢春节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日)都要在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举行盛大的皇会,表演龙灯舞、狮子舞、高跷、法鼓、旱船、地磐歌、武术以及京戏、评剧、梆子等。
玉皇閣是古文化街之内的又一处名胜古迹。关于玉皇阁的建成年代扑朔迷离。有说唐朝,也有说明朝初年,但这些传说已无据可查。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当年建筑群落中的一座阁楼。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全盛之景只能遥想当年。
玉皇阁本是天津市内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群,由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卦亭、清虚阁、南北斗楼及三清殿组成,连绵起伏,雄伟壮观。然而由于近代连年战祸,破坏严重,大部分的建筑已毁于一旦。如今虽依旧沿用玉皇阁的旧名,但人们看到的只是当年的主体建筑清虚阁这一座殿堂。
玉皇阁坐西朝东,东西阔五间,进深四间。主楼建在砖石所砌的台基上,台基周边出廊,方形檐柱,宝瓶式栏杆。主楼是两层的木结构阁楼,顶部为九脊歇山式,中心嵌有黄琉璃瓦,边侧飞檐、兽头、瓦件等均以绿琉璃而制,黄绿相依,交映生辉,显得大气磅礴。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代表了津门等级最高、手工艺最精巧的木制阁楼水平。一层神殿中供有玉皇大帝的铜像,看外形就是依人间帝王的样子而塑造。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旒珠冠冕,手持笏板,与人间秦汉时的帝王形象并无二致。旁边还恭敬地立着两位侍者,是守护玉皇大帝的官员。殿内四壁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彩绘,至今仍颜色鲜艳,栩栩如生。二层檐下有木制回廊环抱四周,可供观光游览。在二层的房梁之上,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四条“千秋带”,上边明确记载着历朝修缮玉皇阁的年代。 玉皇阁是早年天津市民钟爱的登高之处,在二楼回廊上扶栏远眺,海河沿线美景尽收眼底,视线辽远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清代诗人曾经描述过在此远望秋光的诗情画意:“直在云霄上,蓬根望可通。万帆风汇舞,一镜水涵空。”玉皇阁殿内每日香烟缭绕,颇有超凡入圣之感,节日时门外会有人表演,敲起别致的锣鼓点。门外的红漆大柱虽已斑驳,却更加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年代底蕴,愈显肃穆庄严。在西式风格与现代风格建筑盛行的天津街头,这种纯中国风的古建筑就显得更为珍贵。

古文化街无论建筑风貌、店铺装修、匾额楹联、经营商品,都带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古文化街,无不赏心悦目。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碑帖古籍、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天津风筝等店铺更是吸引游人的眼球,买上一两件玩物,固然是惬人心意的事,而流连一番,或许也可以受到熏陶、启迪,摄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营养。
生生不息的独特津味
九河下梢,众水所归,造就了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地方漕运、盐业兴盛,成就了天津繁荣的商业贸易。运河是文化的输送带,既有南边的江浙文化、闽粤文化,也有北边的首都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最终孕育了天津独特的地方文化。快板、相声、河北梆子、抖风葫芦、民间工艺……这些别样的民间艺术让天津充满了文化韵味。和北京相比,天津的文化结构显得更加平民化,天津人爱自己寻找乐子,市井文化中衍生的文化种类繁多。文学创作上,著名作家孙犁创立了荷花淀派;相声界,马三立老人的马氏相声风靡海内外;曲艺表演中,令人称奇的含灯梅花大鼓也只有天津人还在传承。
名流茶馆位于古文化街中央区风景街二楼,匾额是马三立题的字。改革开放后,名流茶馆门口开始散摆放起贴着红纸的演出告示牌。一般上午、下午有两场相声演出,除了有位子听相声外,还有一个装着茶叶的瓷杯和一暖瓶热水。小剧场舞台只比观众席高几个台阶,酽茶味、橘子皮味在空中弥漫着,嗑瓜子声、喝茶倒水声和聊天声不绝于耳。如果听高兴了,就花二三十元买个花篮送上去,请“角儿”再来上一段儿。
在天津古文化街逛庙会,玩儿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天津小吃,十八街的麻花、崩豆张的崩豆、耳朵眼的炸糕堪称“津门三绝”。路边有一个小摊档,卖的是茶汤,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就地表演茶汤的冲、配及双手拿四碗的技术,更不时边冲茶汤边喊游人快快拍照。在文化街内,除了各式店铺外,还有不少小摊子,卖的是糖葫芦、烤红薯、糖堆、甜品、糕饼等等,旁边还有即兴表演抖空竹的艺人。围着艺人欣赏的游人们,跟着学了几招之后,大都乐意买一个空竹回去,在家里或公园自己练习。
人们喜欢新的生活方式,也喜爱古老的风情习俗。步入古文化街,看到步移景换的个性建筑,看到那风里摇动的幌子,看到繁荣的文化市场,看到满街的古玩、玉器、陶瓷、珠宝、雕塑、字画、碑帖、文房四宝、乐器和民间工艺品,使人仿佛从历史的旧影中寻找到了一种扯不斷的乡情,一种永恒的慰藉。
时空对望的文庙
离古文化街不远的东门里大街上有一座古典的庙宇——文庙。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在文庙博物馆里隆重地举行纪念孔子诞辰的庆典,除去典礼表演本身,承载这盛大场面的古建筑就足够吸引无数的观众驻足流连。

来到文庙博物馆参观,看建筑是关键。文庙作为天津的名胜已保存了将近600年。这个建筑群落整体分为三个部分,西侧为县学文庙,中央为府学文庙,东侧为文昌祠。府学文庙从南至北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县学文庙在布局上与府学文庙相同。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是规格等级最高的古建筑;县庙建筑体量小,但都是青砖、青瓦。
有些建筑乃文庙特有,含义深远,文化气息浓厚。旧时每年在此都要举行祭孔活动。如泮池,来自于《周礼》的“辟雍”,意为周天子所设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在泮池边,如同进入了古代的最高学府。而“棂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明,从棂星门下通过,便可得到神灵庇佑。大成殿为祭孔正殿,是文庙的主体,殿内有孔子及一些哲人弟子的排位,彰显出儒学后继有人、济济一堂的盛况。 1991年,天津文庙成立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孔子生平、祭孔乐器,这些珍贵的藏品闪耀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之光。定期在此举办的“祀孔大典暨乐舞主题表演”已是天津影响力甚广的文化旅游招牌,游客在观赏中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品味纯正的儒学之美。
天津文庙不仅是一座饱含儒学文化内涵的文物,而且是一座供人游览古迹、凭吊先贤、追述天津教育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代表天津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在此漫步,昔日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依稀在耳畔回响,天津文庙曾为国家输送了多少栋梁之材,至今文庙内还设有烧“状元香”、取“心愿卡”等活动项目,让学子和家长寄托美好心愿。时空对望,学子的希望却没有变,如同一直攀爬着一座人生路上的高峰,虽付出了许多汗水,但只有登顶的时刻,才能体会到风光无限。
静默相伴的鼓楼晨钟
如果说天津古文化街相當于北京的大栅栏,那么天津鼓楼就相当于北京琉璃厂和潘家园的结合体。老天津人都知道,天津卫有三件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三宝之首的鼓楼,位于天津市旧城区的中心,与古文化街相邻。几乎从天津卫筑城之日起,这座鼓楼就与天津卫同在,共同经历日升日落和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着津沽大地的历史变迁。
鼓楼的钟最初是用来给全城报时的,那时候天津城并不大,但鼓楼的位置高,钟声一响,全城皆闻。在四方城门口抬头远望,还能看到大钟的身影。每天这个大钟要有专人在早晚分别各敲上54响,告知大家城门要开或者关了。每天人们要足足听上108声钟响。鼓楼北面一副抱柱联上的对联,为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所作。描述了当年在这里登高望海,钟声长鸣的情形:“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在那个缺乏计时工具的年代,只有这悠悠的钟声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流逝,晨昏定省,钟声绵长,融进了天津人每一天的生活。


TIPS
·天后宫
门票:10元/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6:00
电话:022-27356424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
·文庙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电话:022-27272978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东门里2号
·鼓楼
门票:免费(凭身份证换票)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25日周一至周日08:30-22:00
10月26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一至周日08:30-17:00
电话:022-27339336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鼓楼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