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经过每年对全国近200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半命题作文试题正悄然而变。我们预测,今后几年中,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还会小幅增长。
近年来的中考半命题试题的考查重点与难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l.单空式与双空式并存,单空式占主导地位,但双空式却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
2.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含有比喻义关键词增多,如“沐浴在
”一题中的“沐浴”。
3.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限制成分增加,对学生审题意识与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如“让______走进心灵”、“有__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两题中的“走进心灵”与“真正的美丽”,都有明确的限制。
4.有导语式半命题作文大量出现。如2007年广西贵港、2006年浙江省嘉兴等地的中考作文题均是有导语的半命题作文。
[误区警示]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是要补全题目,这是进行写作的基础。许多考生在补题时草率行事,所补充的内容与题目语境、与命题者的意愿大相径庭,如“沐浴在_____”一题中,就有考生写“沐浴在游泳池里”,这显然是未能理解“沐浴”一词的内涵。
其次,许多考生对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的限制性不作挖掘,写作就有扣题不紧的现象发生,如“生活因_____而精彩”一题的写作中,不仅要将所写的内容描写充分,而且要写出“精彩”,但许多考生只注意了前一个因素,未能注意两者的关系,所以得分不高。
二、名师攻略
[基础知识]
从所空的内容来看,半命题作文题分为单空式与双空式,如“让______走进心灵”是单空式试题,而“我______,因为我________”则是双空式作文题;从题目出现的形式来看,试题分为直接式与导语式。
[解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题的写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补题
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因为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文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一般来说,半命题作文,都给出了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在补题时,我们既可以从中挑选,也可以另选佳词妙言。在此介绍几种补题技法,希望大家能补写出正确、鲜明、新颖的标题。
(1)反弹琵琶唱新调
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让思维朝相反方向发展,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但又合情合理、新颖的立意。如2004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我渴望________”,大部分考生希望得到或体验的都是美好的内容,如:成功、幸福、父爱、母爱等。很少有希望得到痛苦、遭受苦难的,有一位考生就拟题为《我渴望苦难》。此文题正是违反了人们的常规要求和正常思维模式补题的,十分吸引人。对于作者来说,一下跳出了常规思维,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有许多想表述的想法,也有许多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事情,在想像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作者有了展示自我,体验苦难的广大空间。
(2)去俗取新辟蹊径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题材出新,考场作文,最主要的还是突出一个“新”字。只有避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如某地中考作文题“_____,谢谢你”,大部分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警察、叔叔之类,都是写熟、写烂的题材,而有一位同学,却大胆求异出新、出人意料地写了《孔子,谢谢您》,真心感谢数千年前的孔圣人,用他那充满哲理意味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的他,着力走出一片作文新天地。
(3)聚焦热点巧构思
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彩。如2004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我渴望_____”,一位考生在这篇半命题作文中表达了“渴望地球母亲不再流泪”的强烈愿望,这是所有地球人的共同心声。其实,作者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即环保问题。
(4)吃透题意巧构思
首先要将题目本身的意思全面理解,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字,不要误释一词。如作文题“读_______”,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一位考生补题为“读父亲”,标题新颖、独特,文中把父母比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形象生动,耐人可读。
2.布局谋篇
对于半命题作文,在填充题目时,已经对文章的立意有了一次思考。在行文时,需要围绕文章的立意作全面的考虑。文章是通过叙事表达感情,还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抑或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如果围绕文题写记叙文,写一件事,应注意以描写为主,兼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充分挖掘事件主题,巧妙布局,使文章结构紧凑,情感浓郁。如果写多件事,应以叙述为主,兼有多种表达方式的穿插运用,叙事要短、要精、夹叙夹议,紧紧围绕主题,点明事件特征。写议论文力求通过典型的论据来论证观点。是否有发人深思的名人名言,是否有催人奋进、鲜活的名人事迹,这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观点能否得到有力的论证。此外,还须注意不能全文堆砌事例而缺少理论分析,“例”与“析”相辅相成,“例”是论证观点的材料,而“析”是点明材料如何论证观点,两者缺一不可。若写散文,则要注意形散而神聚。不要忘了在文中时时唱响“主旨”。考场散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形散神也散”,下笔随意,无边漫谈,不知所云,写散文时千万不能忘记将“神”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每段段首或段尾突出一句,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典型考题例析]
(2006年广东深圳中考作文题)
题目: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
的味道”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例析:“味道”这个话题大家非常熟悉,不过想写好也并非易事。我们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从提示语入手,选择与众不同的“味道”。选择同样的观点,确定同样的主旨,有些作文给人印象平平,有些作文却显得新颖别致,区别在于后者除了构思新颖、语言出采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使用了充满灵气的材料。写作时,我们虽然可以选择提示语中出现的内容,但最好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力争让材料闪出一道奇异的光亮,如“白开水的味道”“清茶的味道”“茉莉花的味道”等等,就是考场中拟写的好题目。
二是从情感人手,写出感人至深的“味道”。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蜂蜜,饱含着甘甜;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牛奶,充满着温馨;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幽香弥漫;有人说生活像一杯苦咖啡,苦涩中带着甘甜。你感受最深的是哪种味道呢?你准备选取哪几件事来写出自己对这种味道的感受呢?注意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细腻地写出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写出自己品尝这种味道的曲折经历。
三是从情节入手,写出别具一格的“味道”。叙事性的文章,应以曲折动人为妙,所以,我们不妨先将答案藏起来,先卖个关子,吸引读者往下读。等蓄势已足,再点出出人意料的答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权威预测]
今后的半命题形式的中考作文题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双空式的补题作文会增加,所补内容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如“我______,我______”,这是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
2.含有双关义、比喻义的词语会继续出现在补题作文的已知内容中,需要审读时细加揣摩。
3.题目中已知内容的限制性将会加强,以区分考生的审读试题的能力。
三、破关训练
[基础题]
(一)
我想化作______(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二)
请以“你还会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三)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吃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提高题]
(一)
题目:善待
(生命、亲人、自己、友情……)
①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
请以“藏在心中的____”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会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三)
请以“有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如: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作文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冲刺题]
(一)
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请以“_______来了,_______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体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其他暗示考生身份的信息。
(二)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中考名题]
(一)(2007年广西百色)
当你沉浸于孩儿的记忆时,就让那记忆像门前的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着长大的;当你为失意痛苦而悲伤时,就让那失意痛苦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会忍耐的;当你为成功而喝彩时,就让那喝彩也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更美的风景在前头等着你呢
请以“让_____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在作文稿的第一行正中。②文体不限,文字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二)(2007年北京“课标”)
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三)(2007年福建省龙岩)
题目:______是怎样____的
提示:请在空格中填上恰当的词语,扣题作文。拟题示例: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友谊是怎样建立的,矛盾是怎样化解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重点、难点、考点]
经过每年对全国近200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半命题作文试题正悄然而变。我们预测,今后几年中,半命题形式的作文题还会小幅增长。
近年来的中考半命题试题的考查重点与难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l.单空式与双空式并存,单空式占主导地位,但双空式却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
2.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含有比喻义关键词增多,如“沐浴在
”一题中的“沐浴”。
3.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限制成分增加,对学生审题意识与能力的要求有所增强。如“让______走进心灵”、“有__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两题中的“走进心灵”与“真正的美丽”,都有明确的限制。
4.有导语式半命题作文大量出现。如2007年广西贵港、2006年浙江省嘉兴等地的中考作文题均是有导语的半命题作文。
[误区警示]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是要补全题目,这是进行写作的基础。许多考生在补题时草率行事,所补充的内容与题目语境、与命题者的意愿大相径庭,如“沐浴在_____”一题中,就有考生写“沐浴在游泳池里”,这显然是未能理解“沐浴”一词的内涵。
其次,许多考生对题目中已给出的内容的限制性不作挖掘,写作就有扣题不紧的现象发生,如“生活因_____而精彩”一题的写作中,不仅要将所写的内容描写充分,而且要写出“精彩”,但许多考生只注意了前一个因素,未能注意两者的关系,所以得分不高。
二、名师攻略
[基础知识]
从所空的内容来看,半命题作文题分为单空式与双空式,如“让______走进心灵”是单空式试题,而“我______,因为我________”则是双空式作文题;从题目出现的形式来看,试题分为直接式与导语式。
[解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题的写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补题
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因为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文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一般来说,半命题作文,都给出了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短语,在补题时,我们既可以从中挑选,也可以另选佳词妙言。在此介绍几种补题技法,希望大家能补写出正确、鲜明、新颖的标题。
(1)反弹琵琶唱新调
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让思维朝相反方向发展,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但又合情合理、新颖的立意。如2004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我渴望________”,大部分考生希望得到或体验的都是美好的内容,如:成功、幸福、父爱、母爱等。很少有希望得到痛苦、遭受苦难的,有一位考生就拟题为《我渴望苦难》。此文题正是违反了人们的常规要求和正常思维模式补题的,十分吸引人。对于作者来说,一下跳出了常规思维,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有许多想表述的想法,也有许多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事情,在想像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作者有了展示自我,体验苦难的广大空间。
(2)去俗取新辟蹊径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题材出新,考场作文,最主要的还是突出一个“新”字。只有避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如某地中考作文题“_____,谢谢你”,大部分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警察、叔叔之类,都是写熟、写烂的题材,而有一位同学,却大胆求异出新、出人意料地写了《孔子,谢谢您》,真心感谢数千年前的孔圣人,用他那充满哲理意味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的他,着力走出一片作文新天地。
(3)聚焦热点巧构思
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彩。如2004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我渴望_____”,一位考生在这篇半命题作文中表达了“渴望地球母亲不再流泪”的强烈愿望,这是所有地球人的共同心声。其实,作者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即环保问题。
(4)吃透题意巧构思
首先要将题目本身的意思全面理解,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字,不要误释一词。如作文题“读_______”,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一位考生补题为“读父亲”,标题新颖、独特,文中把父母比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形象生动,耐人可读。
2.布局谋篇
对于半命题作文,在填充题目时,已经对文章的立意有了一次思考。在行文时,需要围绕文章的立意作全面的考虑。文章是通过叙事表达感情,还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抑或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如果围绕文题写记叙文,写一件事,应注意以描写为主,兼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充分挖掘事件主题,巧妙布局,使文章结构紧凑,情感浓郁。如果写多件事,应以叙述为主,兼有多种表达方式的穿插运用,叙事要短、要精、夹叙夹议,紧紧围绕主题,点明事件特征。写议论文力求通过典型的论据来论证观点。是否有发人深思的名人名言,是否有催人奋进、鲜活的名人事迹,这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观点能否得到有力的论证。此外,还须注意不能全文堆砌事例而缺少理论分析,“例”与“析”相辅相成,“例”是论证观点的材料,而“析”是点明材料如何论证观点,两者缺一不可。若写散文,则要注意形散而神聚。不要忘了在文中时时唱响“主旨”。考场散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形散神也散”,下笔随意,无边漫谈,不知所云,写散文时千万不能忘记将“神”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每段段首或段尾突出一句,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典型考题例析]
(2006年广东深圳中考作文题)
题目: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
的味道”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例析:“味道”这个话题大家非常熟悉,不过想写好也并非易事。我们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从提示语入手,选择与众不同的“味道”。选择同样的观点,确定同样的主旨,有些作文给人印象平平,有些作文却显得新颖别致,区别在于后者除了构思新颖、语言出采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使用了充满灵气的材料。写作时,我们虽然可以选择提示语中出现的内容,但最好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力争让材料闪出一道奇异的光亮,如“白开水的味道”“清茶的味道”“茉莉花的味道”等等,就是考场中拟写的好题目。
二是从情感人手,写出感人至深的“味道”。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蜂蜜,饱含着甘甜; 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牛奶,充满着温馨;有人说生活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幽香弥漫;有人说生活像一杯苦咖啡,苦涩中带着甘甜。你感受最深的是哪种味道呢?你准备选取哪几件事来写出自己对这种味道的感受呢?注意了这些问题,就可以在细节上下功夫,细腻地写出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写出自己品尝这种味道的曲折经历。
三是从情节入手,写出别具一格的“味道”。叙事性的文章,应以曲折动人为妙,所以,我们不妨先将答案藏起来,先卖个关子,吸引读者往下读。等蓄势已足,再点出出人意料的答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权威预测]
今后的半命题形式的中考作文题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双空式的补题作文会增加,所补内容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如“我______,我______”,这是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
2.含有双关义、比喻义的词语会继续出现在补题作文的已知内容中,需要审读时细加揣摩。
3.题目中已知内容的限制性将会加强,以区分考生的审读试题的能力。
三、破关训练
[基础题]
(一)
我想化作______(补全题目再写作)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二)
请以“你还会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三)
“吃”,可能是我们接触最多、关注最多的字眼之一。吃、穿、住、行,“吃”为先。爷爷爱吃咸,爸爸爱吃甜;江苏人爱吃米,山西人爱吃面;“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
请在“吃”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吃_______
示例:~西瓜、~的趣事、~食堂的日子,~的变化、~在扬州、~瘪、~香、~亏是福。(不必受示例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其他文字。)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提高题]
(一)
题目:善待
(生命、亲人、自己、友情……)
①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
请以“藏在心中的____”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会扣分。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三)
请以“有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如: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作文要求:(1)文体自定。(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冲刺题]
(一)
雪莱有一句著名的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许,梦想正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请以“_______来了,_______还会远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体会,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立意自定。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④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若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其他暗示考生身份的信息。
(二)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4)不得抄袭。(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中考名题]
(一)(2007年广西百色)
当你沉浸于孩儿的记忆时,就让那记忆像门前的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着长大的;当你为失意痛苦而悲伤时,就让那失意痛苦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人总要学会忍耐的;当你为成功而喝彩时,就让那喝彩也像门前小河般流过吧,更美的风景在前头等着你呢
请以“让_____像门前小河般流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在作文稿的第一行正中。②文体不限,文字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二)(2007年北京“课标”)
题目:动力来自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三)(2007年福建省龙岩)
题目:______是怎样____的
提示:请在空格中填上恰当的词语,扣题作文。拟题示例: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友谊是怎样建立的,矛盾是怎样化解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50字,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