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近几年,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尤为关键。然而,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及时、适当地经历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数学练习。所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从而形成和巩固符合小学生阶段较为完整的数学认识结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全面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关键词】课堂练习;关键之处;层次练习
  一、符合最近发展区,活用教材练习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通常是通过例题后“做一做”的栏目来帮助学生“学后回味”,达到巩固新学知识之效。这些练习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但时常会出现知识较为跳跃的练习题渗夹其中,如果按教材练习的顺序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则会打乱学生已经构建好的知识框架,使学生难于或根本无法运用刚学的知识来解答。这时需要教师在充分备好教材如何上课的同时,还要细心留意教材的课后练习,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若练习题的知识与刚才所学的知识跨度太大,那没必要要求学生去练,或延后学到这知识时才回头进行训练。例如,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分配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建立好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即字母表示法:(a b)×c=a×c b×c或a×(b c)=a×b a×c。教材在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中很明确地规定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也就是说,需要3个数组成的式子才能用分配律。可教材在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新授后,紧跟着在练习七中的第6题就出现了要求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103×12、20×55、24×205。学生会产生疑问,两个数也能用乘法分配律吗?知识新授,学生初学的情况下,为了鞏固学生刚刚才建立好的分配律模型,在课堂练习中,笔者直接跳过这一题,不要求学生现在做,而是等到学生学习了下一节课内容才回头做这一题。因为笔者把这题归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拆数”的方法来进行简便运算。这样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处理教材的练习内容,使学生感到所练即所学,所学解所练,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喜。
  二、遵循认知规律,巧设练习时机
  数学课堂练习的呈现形式一般分为讲练结合与先讲后练两种。不管哪种形式,数学练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显得非常宝贵。能充分利用时间,及时合理地安排课堂练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概念、定义、法则等教学环节后,教师要及时安排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时,得出倒数的定义后,应马上安排“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来深化倒数的定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了直径、半径相关知识后,当即展示出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的与直径、半径相关的判断练习题。这样把练习穿插到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对概念、定义有更深的理解与反复回忆,从而达到熟练记忆。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模仿学习是天性,也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机制和社会学习形式。一般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先教——学生模仿学习——最后在练习中形成学习风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授后才能呈现课堂练习。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一课,教师必须先介绍了“列举法”和“假设法”两种方法后,才能让学生做教材后“做一做”的练习题。题目中“龟和鹤共有40只。”因为总只数较多,如果学生用列举法做,太繁琐,耗费的时间太长,容易出现计算疲劳,感觉练习机械单一,产生缺乏厌倦之感,所以这题要采用假设法进行解答。先学后练的课堂练习设计,给学生指明练习中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容易、简单、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课堂练习必须抓准时机,练于教学环节关键之处,作为巩固理解或相机诱发之用,使练习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个体差异,创设层次练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层次,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减少学生呆板静坐听课的时间,让课堂真真正正地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学。在设计多层次练习时,教师要以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出发点,对同一题目有分层次要求,可按照“传授新知——开发智力——提升能力”的梯度创建出模仿型练习、发展型练习、提高型练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时,笔者设计出一组富有层次性的练习。
  1.模仿型(必做题):25×(4 8)、(18-3)×5、16×87 16×13
  2.发展型(选做题,至少做一题):25×32、12×25、99×37 37
  3.提高型(讨论完成):102×25、46×38 46×63-46
  经常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课堂练习训练,能使能力不同、数学思维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总而言之,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功能,不断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2a008084a7302768e993959.html.
  [2]项法元.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3]寇美环.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只有在各种活动场合中灵活运用沟通的技巧,才能真正地达到有效的沟通,这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沟通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几点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班主任;沟通工作;有效性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当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导师,因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自然就非常重要。
【摘要】《英语》新课标要求词汇教学要注意树立语境意识,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汇。本文从利用视频和图片、文本语境、单元话题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中学英语;语境;词汇学习;文本语境;单元话题  一、语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强调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和表意功能;强调词块的学习与积累;强调理解词的内涵与外延;强调对词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让家长心弦紧绷的过渡期。幼小衔接令人备受关注的背后,是幼小学习内容、学校环境等多方面差异较大、幼儿适应性不良的现实境遇和衔接需求。笔者从家长视角出发,探索如何正确处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适应性不良问题,提出解决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适应性不良问题的建议,以期帮助儿童更好地度过幼小衔接期,为孩子未来身心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参与;应对策略
【摘要】小学數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智,若在教学时还是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造成影响。而趣味教学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意义,着重探讨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摘要】城乡接合部初中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的原因有:基础不扎实;“粗心大意”;分析能力欠缺;没有好习惯。解决对策有:巩固双基;培养良好习惯;增设错题本竞争激励;超越自我。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初中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对策  计算能力是数学《新课标》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体现,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成绩的提高。当前中考数学题量大,考试时间紧,很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国家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我们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训练策略,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動,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并
【摘要】一直以来,英语在初中课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初中英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依然是主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更生动,更高效,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学有所用。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交际教学法是多数英语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交际教学法;运用  一、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打好识字教学的基础,才能确保将来深度学习的顺利进行。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声形并茂、编制歌谣、游戏活动、讲述故事等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了
【摘要】在地理试题命题中,通常采用“区域” “主题”的形式进行命制,情境素材是地理试题重要的依托,是试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情境素材选取是地理命题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本文结合三组原创试题,从生活情景、时事新闻、人地关系等角度去创设情境,浅谈三类素材在选取、加工、整理时应注重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每组原创试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素材;情境创设;初中地理试题  2019年深圳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阶段的教学着重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会使学生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为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展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文是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