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美,钺之礼——中国古代玉钺赏析

来源 :理财: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06110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钺是中国古代一种兵器,其最早可能起源于生产工具石斧.许慎《说文解字》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尚书·顾命》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钺从形态上看就是大斧,主要区别是斧刃相比钺较窄,钺刃宽大一些,呈弧形,似新月.
其他文献
古人应对夏季高温时,充分利用了各种自然条件,在食、住、穿、用等方面发挥着奇思妙想。瓷枕便是古人的消暑之物。
许多高中生在英语语法上花大功夫,却并不太明白汉语的语法,这使得饱含着前人辛勤汗水的知识结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地阻碍了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正常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开展语法教学非常必要。  语法知识,是许多语法学家费尽了大量心血总结出来的关于汉语语言运用规律的知识,它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更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的重要工具,但遗憾的是,许多高中学生却并不太明白汉语的语法,甚至连最基本的词
夏商時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价值形态的渐次演变,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的交换过程中,于诸多的交换物中间逐步筛选出与交换相适应的货币形态,这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货币——贝币。  海贝因多彩光洁、便于携带、坚固耐用,在人类进入渔猎、采集、农耕劳作的原始社会阶段,仅作为饰品流传于世。从贝到货币经历了一个氏族首领赐予到礼品交换的过程。用数颗贝穿在一起称为“贯”,氏族首领将这件“圣物”戴在脖子上,
孔相卿,1963年出生于中原神垕古镇的钧瓷世家.少儿时天资聪颖,可谓天赋少年.12岁已能瓷板作画;15岁学习陶瓷制模工艺;22岁时,他在父亲孔铁山的指导下,创烧出的钧瓷及官瓷高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