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旷达与豪健悲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仙苏东坡与词圣辛稼轩并为宋词两座高峰,前者“以诗为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词的题材和内容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开拓创新,使词从花间体脱颖而出,大大增强了其社会功能。辛稼轩在继承苏氏豪放风格的基础上再行创造“以文为词”,不仅吸收诗的句法,还以散文,口语入词,自成一家。对于苏辛豪放风格前人早有精彩论述,笔者在此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代表作为例,体验两家豪放风格之异同。
  苏词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并以渗透人生的哲理式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赤壁怀古》是东坡先生被贬黄州时所作,开篇即景抒情,从滚滚东流的长江落笔,用“浪淘尽”把倾流不尽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大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不凡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接着“故垒”两句,展现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的感官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片末两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场所赤壁四周景色,形声兼备,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为下文写人抒情做好铺垫。“遥想”领起五句,塑造年轻能干的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美女烘托英雄,更见周郎的潇洒。“羽扇纶巾”可见周瑜儒雅风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水战,精确地概括这个战役胜利的场景。北宋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同他有志向抱负的情怀大相抵捂,故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不免顿生感悟,叹惋光阴。然而人生几何,不必让闲愁萦回我心,还是喝酒赏月吧。词人襟怀超旷,善于自解,所以来个“一樽还酹江月”。
  辛词流露出英雄的豪情和悲愤,词风豪健而苍凉,雄壮而沉郁。辛词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自然和历史题材的选用与感情力量成为恰到好处的配合,气魄极宏大。《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65岁任镇江知府时所作。辛稼轩智勇双全,自小目睹中原父老在金兵铁骑下生活的惨状,民族大义无法释怀,一心要为民族雪耻,为大宋恢复中原。可是自从二十三举义南归之后,备受主和派抑遏摧折,无法为抗金复国大业有所建树,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达老年,眼看复国大业无望,登上军事重镇京口,作者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写史,是对古代英雄孙权敢于对抗北方强大侵略者的追思;更是写实,暗讽南宋朝廷怯懦。“舞榭歌台”两句,感叹孙权等英雄人物流风余韵,现已无存,暗讽清谈误国的主和派必进历史垃圾堆。“斜阳草树”五句则是寄托作者对从京口起家,平定东南,并两次挥师北伐,收复中原大片土地的英雄刘裕的缅怀之情。古今对比,失望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上片连用两典故寄托了作者缅怀古代敢于抵抗北方侵略者的英雄皇帝,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下片承上片用刘裕之子刘义隆不识时务,轻率北伐,终招致兵败身死之典,告诫当权者韩侂胄,不要为邀一时功名以国家命运作赌注而轻举妄动。辛稼轩是个英雄,尽管一生念念不忘复国大业,但对时势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当时金国已经渡过了海陵王兵败身死的危机,是以劝告当权者此时不宜轻率出兵北伐。“四十三年”以下三句,实写作者亲身经历,举义南归四十年来,一刻未曾忘记复国大业。北望中原,当年在扬州路上杀敌场景历历在目,以此表明作者抗金复国之志。可是北伐大好时机一失再失,再如此蹉跎下去,中原父老安于金朝统治,复国大业再无指望。“凭谁问”三句,一腔愤怒跃然纸上,作者借古代英雄廉颇以自况,既表达了念念不忘复国大业,以身许国,老而弥坚的决心,也是对自己一生遭遇的感慨。
  总括而言,苏词豪迈旷达,是儒雅式的豪放。“赤壁怀古”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怀古,进而关注人生。既是对大灾大难之后的人生反思,也是对普通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历史苍茫感。时间与空间的收放自如,思考的深层次都堪称经典,苏词有很深的思想性和浓厚的哲理性,苏词对人生对历史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超过辛词,苏词总能以深邃的思考,洒脱的态度收束,流露出面对人生挫折的达观情怀。
  辛词豪健而悲壮,是英雄式的豪放。辛稼轩本质是个战士,更是个悲情英雄,辛词始终充满了悲怆凄凉的孤胆英雄气息。《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亲历者借怀古以讽今,斥责主和派怯懦误国,告诫当权者慎重对待战事,借怀想亲身经历的战斗情景,表达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未酬身先衰的悲怆之情,自然和历史题材的选用与词中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辛词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心,辛词气势胜过苏词。
其他文献
在调查中,我发现了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没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三是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是老师设计过于严谨,必须按老师的预设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师指哪儿学生打哪儿。四是应试心理太严重,师生阅读的目的就是为
一、教师平台  1.结合大纲,确定目标。  2.教材分析,确定重点。  3.学情调查,确定难点。  4.文本教学,确定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整体上分三步走: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上互动,完成目标;课后反思,梳理感悟。  2.贯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师生互动式相结合教学法。  三、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结合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注逐字逐句口头翻
【设计说明】    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思想。这种主题的编排,要求教师避免逐条讲述,而应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拓展,使学生对主题的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高山仰止》所选材料从多方面呈现孔子的“性情”、“人格”、“操守”这一主题。本设计采取“迂回”战
笔者曾不断地反思:“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完美的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我终于明白:“不完满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所谓“不完满”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大胆地取舍,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白,目标不求面面俱到,选准一个点,加以突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二是上课形式要留空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从头到尾滔滔不绝的习惯。三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层层深入,分析结论不必说尽,要留空白,
虽然文本细读强调沉入言语,但这种解读也并非只重细部而忽略整体。为防止细读产生窄化文本甚至歪解文本的现象,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时就不必面面俱到,也不能囫囵吞枣。我们得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重锤敲打,然后细嚼慢咽,从整体参与性上指导学生积淀言语经验、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风格。那么,如何勾连全篇,整体切入呢?  其一是文眼切入法,以此感知内容,突出主题  文眼可以是标题、关键词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众多的问题与困惑,但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师生们也会发现一些可行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侧重总结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规律,提出某些新颖的思路和解决之道,借此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实效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彼此结合,期待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困惑与问题 方法与思考 期待  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与近年各省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来分析,文言文阅读不管是教材的篇目章节还是高考的分值
在现代社会中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几点心得: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感受快乐,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阅读动机强的学生,阅读的效率也会很高。所以,在老师指导阅
【摘 要】自改作文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在具体应用上,要指导学生明确作文评定(分)标准;注重范文研读;注意多种形式结合;及时做好总结。只有如此,才能收到“批改作文要达到不需要批改”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改 方法     关于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我的目光曾久久地停留在这里。读过几遍这本书,总是手不释卷,每一次的感悟都有所不同,会从不同的身份视角去体悟,会从不同的深度去思索,但这段文字一直让我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
高考《考试说明》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中获得高分,作文就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等级”才是作文评分差距形成的主要阵地。具体而言,主要做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等级评分依据的评分点,不求全面,以突出点按等评分,直至满分。”为此,我们在作文备考时要能着力打造出一些“亮点”。  对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