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力尊重每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我也选择恰当的角度予以评价。教学中我还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从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且勇于参与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新颖的导入。我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常常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新颖且有趣的导入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时,我首先调动学生思考: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全真教,你们知道它是属于哪一个宗教吗?由于学生对这些武侠类的影视非常熟悉,他们听了这个问题后,学习的兴趣立刻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看书、讨论,积极主动地搜索答案了。
2.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关注。如学完《戊戌变法》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谭嗣同从容赴死的做法展开辩论,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讲《北方民族大融合》后,我則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张南北政权对立情况表,使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学《秦王扫六合》后,我动员学生搜集或制作各国的古钱币,然后举办一个小小的战国钱币展览会,既使学生理解了统一的意义,又使学生见识了古钱币的知识。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动手动嘴又动脑的小活动,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油然而生。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往往还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强、信息量大且灵活便利的特点,创设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让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形成较为深刻的历史表象;造成强烈的精神震撼从而抒发出内心的情感,也容易引起共鸣。比如我在执教《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利用《上甘岭》、《志愿军军歌》等影片和歌曲来再现抗美援朝
时的情镜,感受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的情景。学生看后一片沉寂,继而又热血沸腾,似乎自己就置身这场战争之中。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消除了学习的疲倦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成为一切课堂的主导力量;被动学习、从属学习、他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缺少自主的权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把过去独占的权利分解开来,更多地赋予学生,使学生成为决定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方式有许多,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这样做的:
1.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自主的时间和权力,具有实现其自主学习的条件。而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是不足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保证,他们缺乏属于自己支配的课堂时间,自主学习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给予学生自主权,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当然,给予学生的这一段时间,一定是要让学生去“自主”地支配。我们教师在这段时间内,要提出一些带有引导、启发功能的建议或问题,但不限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活动目标。如我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我只给同学们提两个建议:一是自主阅读教材,把教材内容读懂读透;二是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来考虑。五分钟后学生们的汇报相当精彩:提出的学习目标很全面,解决的办法也清晰且操作性强。
2.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课题和子目。知其大意;“细读”则是对教材逐字逐句地读,了解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基础知识;“精读”就是对事件的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其次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我在教学之中,总是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后天教育和引导亦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尽量注意挖掘教材,设置新情景,拓宽学生思路,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来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清除障碍。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力尊重每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我也选择恰当的角度予以评价。教学中我还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从而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且勇于参与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新颖的导入。我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常常根据所教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新颖且有趣的导入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时,我首先调动学生思考: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全真教,你们知道它是属于哪一个宗教吗?由于学生对这些武侠类的影视非常熟悉,他们听了这个问题后,学习的兴趣立刻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看书、讨论,积极主动地搜索答案了。
2.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关注。如学完《戊戌变法》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谭嗣同从容赴死的做法展开辩论,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讲《北方民族大融合》后,我則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张南北政权对立情况表,使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学《秦王扫六合》后,我动员学生搜集或制作各国的古钱币,然后举办一个小小的战国钱币展览会,既使学生理解了统一的意义,又使学生见识了古钱币的知识。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动手动嘴又动脑的小活动,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油然而生。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往往还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强、信息量大且灵活便利的特点,创设历史景象,使历史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让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形成较为深刻的历史表象;造成强烈的精神震撼从而抒发出内心的情感,也容易引起共鸣。比如我在执教《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利用《上甘岭》、《志愿军军歌》等影片和歌曲来再现抗美援朝
时的情镜,感受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血战沙场的情景。学生看后一片沉寂,继而又热血沸腾,似乎自己就置身这场战争之中。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消除了学习的疲倦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的中心地位,成为一切课堂的主导力量;被动学习、从属学习、他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缺少自主的权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把过去独占的权利分解开来,更多地赋予学生,使学生成为决定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方式有许多,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这样做的:
1.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自主的时间和权力,具有实现其自主学习的条件。而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是不足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没有保证,他们缺乏属于自己支配的课堂时间,自主学习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给予学生自主权,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当然,给予学生的这一段时间,一定是要让学生去“自主”地支配。我们教师在这段时间内,要提出一些带有引导、启发功能的建议或问题,但不限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活动目标。如我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我只给同学们提两个建议:一是自主阅读教材,把教材内容读懂读透;二是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来考虑。五分钟后学生们的汇报相当精彩:提出的学习目标很全面,解决的办法也清晰且操作性强。
2.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课题和子目。知其大意;“细读”则是对教材逐字逐句地读,了解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基础知识;“精读”就是对事件的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其次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我在教学之中,总是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与智商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的对应关系,它与人的后天教育和引导亦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尽量注意挖掘教材,设置新情景,拓宽学生思路,不以某个现成结论来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观点,甚至宽容学生某些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进行疏导、调适,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清除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