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少年对生命认知的校园文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代青少年存在的若干心理问题
  1.对自身生命的漠视
  当今一些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淡漠、性格扭曲。据权威资料统計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15.23%的人曾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到1.71%。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各类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已成为自杀低龄化的重要群体。近两成的中小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死亡的含义。
  2.对他人生命的轻视
  青少年面对学习、经济、就业及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欠缺有效积极的处理方式。加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漠视他人生命,由于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他们面对困境,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如此一来,未成年人重伤、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案,等等。据统计,在青少年轻视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例数据居高不下的今天,暴力性犯罪已占犯罪总数30%。
  3.对异类生命的摧残
  近年来,青少年虐待动物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清华学子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虐待动物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逐渐体现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它体现了青少年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主要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导致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摧残异类生命释放内心的压抑。
  我一直在思考问题的根源,最根本的是当前学校教育深层的文化价值观——考试高于一切。如果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在校园文化中重新构筑对生命、社会、自然的认知,在新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之下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
  二、构建青少年对生命认知的校园文化
  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认为:“文化的本质理所当然就是对人类生命和精神的开发。”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度的精神文化。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要立足构建生命文化的角度,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触及学生的“生命”。
  1.生命的内涵
  首先我们从字义来了解生命的意义。在古代,“生”的本义是指草木从地下长出,然后引申为泛指事物的产生、发生,更引申为生命的孕育。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自然、内心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的。因此,生命教育便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社会、自然三个核心关系的认知。
  2.对自身生命的认知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时期,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之中,他们不断地在内心追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何在?
  如果在校园文化中建立这样的生命认知,孩子们对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就会有新的认识,原本不想活的人不再轻言放弃生命,原本混沌过日子的学生也会有新的生存目标,有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3.对社会的认知
  人是群居的动物,个体脱离了社会,生命会变得孤寂,生活就像在茫茫荒漠中没有方向。个体生命融于社会之中,生命才会有意义。
  社会认知就是人我关系的认知。人我关系认知决定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怎样认识他人?态度是热情、友善的,还是冷漠、敌意的。他怎样认识他人、社会的关系。从更深意义上看,学会与人相处是一种生命智慧和伦理规范。构建人我关系的认知的校园文化,就是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学会爱,包括关心弱势群体、伤残孤寡老人。
  4.对自然的认知
  自然界养育着人类的生命,人的生命与自然共生。生命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进而理解个体与人类、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对自然认知的校园文化,就是让学生明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悟生命的奥妙。构建一种信念,就是尊重生命,有“好生之德”。希望所有的生命能依照其本来面貌活着,自在地成长。当我们碰到任何生命,都必须有戒慎尊敬的心情,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构建青少年对自身生命认知、对社会认知、对自然认知的校园文化,在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金武官.给青少年一把开启生命快乐的钥匙.思想理论教育,2005(2):63-66.
  [2]莫杰.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预防口腔医学教学存在难点,传统纯理论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形式实践教学,如参观附属义齿加工中心、见习附属口腔医院、参与社区活动、作为志愿者参加各类医学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理论知识。教师在医学类教学过程中,应以多形式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摘 要: 近年来各高等学校为加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对公共基础课开展了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即便是同一学校、同一学科,不同班级、不同教员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改革形式如何,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都必须确保学员掌握;改革的效果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的反馈,这是推动教学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开发了以标准分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借助对学员掌握知识点的考核
摘 要: 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对英语教学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響自主学习的因素,探讨如何通过改善学习者的社会学习环境,使用恰当的策略,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当前的教学任务结合起来,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 社会学习环境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和必要条件,并提出了借鉴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  关键词: 专业化教学 新课程 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在当今中国教育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似乎对英语学习天生感兴趣和充满企盼,从刚会说话的娃娃到晋升职称,似乎都要“傍”一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