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j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励志教育,就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做得比较好,而一些教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一点就是方法有问题。在此,笔者愿意将自己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几种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
  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应用。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没有办法预见。而对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他们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他们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教师在现实中无法为学生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教师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呈现出学生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内在来激励他们。
  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地在学生眼前展现,再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中的一员,并反复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熟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被别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扬的频率。
  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表达,让别人时时处处都在称赞我们,怎么做呢?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会感觉这个人的介绍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他也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每个汉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义的话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形象暗示法
  与一些成功人士交往,常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这些成功人士比较沉醉于自我,有着非凡的自信,其實这也很容易理解。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的,而是一个长期、漫长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都可以在开始做得好,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非常的少,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奋斗的过程当中,没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赏,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那么怎么做呢?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征得家长的同意,给学生拍一张造型比较好、能显示出学生自信的照片并放大,在照片上输入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语句,并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XXX”或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XXX”的称呼,或者是学生感觉到能激励自己的话,再将照片悬挂于学生的房间内。而在教室当中可以开设一个专栏来悬挂学生的照片,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以照片上的称谓来称呼,学生自己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效果也很不错的。
  四、让学生抬起头,加快走路的速度
  平时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时多强化一下他们的走路姿势与行路速度,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并提升他们的做事效率。
  当然,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好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无论是使用哪种方法,一要长期坚持;二要将外界的力量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样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决定事物发展的是其内因。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许多学生在英语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绩却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发现新知识中的疑难点,以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听课效率。预习时,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借助工具书、生词表和课文的注释等阅读对话、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通过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园,带动当地农民实现产业致富。目前,乐都区拥有温室总量2.9 万栋,蔬菜种植面积14 万亩(0.93 万公顷),2013年实现蔬菜总产量44万吨,总产值5.33 亿元。  来源:新华网
“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将为京津冀及周边省区食用菌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前不久召开的“‘京津冀’食用菌产业发展课题调研协调会”上,河北省农业厅研究员通占元谈到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已从发展规模、质量标准、技术支持、菌需物资和人力资源上形成一定的优势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推进将为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希望。在协调会上,北京市食用菌协会刘宇会长认为,经过多年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物理探究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事实真相,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原因是很多教师对问题意识的
(本刊讯)2013年4月24日上午8:30,首届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在山东省寿光市温泉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主管部门人士、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中国蔬菜协会企业会员等6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张玉香,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寿光市市长朱兰玺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天职和神圣使命。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之当今社会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有家长视孩子如掌上明珠,百般呵护,致使广大中学生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上怕吃苦、不思进取,生活中大手大脚、不知节俭,更有甚者存在生活难以自理等诸多的人格缺陷。并且,中学阶段又恰逢人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非常时期。中学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