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践行高中地理课改新理念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学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的现状,本文强调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强化地理同各科教学、同生活的联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
  关键词:更新观念,推动,教师,学生发展
  面临新的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教育需要改革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且亲身教学实践,加之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改革体会颇深。
  一、首先要感受新课标,树立新理念
  1、地理学科新旧教育理念的对比
  过去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所谓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自行将知识进行连接,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能力。很显然,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变革,才能真正培养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备地理思维和能力的学生。
  2、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 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 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 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 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 科学评价:评价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新课程是在旧课程的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新的教学方法自然也需要借鉴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点和精华。在课改理念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整的过程,与学生最近发展的一致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二 、新理念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对于地理教师本身而言,要形成地理的课堂教学,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让我们就这几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1、彻底转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明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体系
  2、善于倾听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将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录音或录象,然后收听或收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看自己的教学哪些方面是引起了学生的真正思考和深层思考,哪些语言是回应了学生的回答,哪些材料是体现了大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归纳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3、建立班级常规的学习小组: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建立那么多的小分组,因此成立常规的几个学习研究小组,就可以针对小组情况具体提供要探讨的问题,并使学生对这种分组式的地理教学方式熟悉化和认同化。
  4、建立充满思考气息的班级气氛:班级气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遵循民主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的思路和观念,对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进行营造和建设,这是支架式地理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5、加强自己专业的提升和发展:地理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素材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发展,教学要做到常讲常新,支架要搭建的充满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方可不断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新课改理念推动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索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知识的文字了解,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当今地理教育注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地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野外考察、地理调查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培养他们对环境,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发展起来。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原则,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常识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才能引人注目,教师才能受人钦佩。此外,营造开放的思想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与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研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
  新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也在不断地稳步推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根据新理念对过去的常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新课程的变革体现出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革,更多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种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中国地理教育网
  中国地理报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新时代赋予教育事业的新要求、新理念,在当下学校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逐步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新形势下的教育重视课堂的实际效果,而不再是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从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和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四个方面谈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我对“主题教学法”的认识经历了起伏的改变,从一开始的肤浅的觉得不适用,到可以犹豫尝试试试,再到最后坚信需要实施而且要实施好的转变。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通过课改实施过程中,在感受和领悟“主题教学法”有了下面的一些思考。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实施好“主题教学法”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主题教学法”的实质。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下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给予了重新
【摘 要】 要做好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构建和谐班级,必须从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引导和教育学生,探索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自主管理 有效性  党的十八大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实现中国梦的美好蓝图。那么,作为中职校园里和谐班级的建立就是这美好蓝图里的一朵浪花。工作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班级是学校的基础阵地,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一直在追求
摘要: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情感的熏陶,更是教师的语言艺术魅力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种艺术在课堂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言艺术魅力 重要作用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导,情感的熏陶,更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