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声悠扬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咣咣咣……”
  头顶又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凿地声。
  我愤怒地将笔砸在桌子上:“还让不让人学了!?”我是一名高三学生,为了更好地拼搏这最后一年,母亲在校外租房陪读。房间淡蓝色的墙壁,齐全而整洁的家具,简约的布置,明媚的阳光——一切看上去都美得和谐。
  但住了几天后,却发生了一件烦心事。每天凌晨一点到两点,楼上都会传来凿地的声音。这声音让我头痛欲裂,书本上的字一个也看不进去。
  第二天,当晨曦的第一缕微光撒在我眉间时,我敲响了楼上的门。等了很久,却不见有人应答。“难道没人?”我心里暗暗想着。刚要转身下楼,却听见 “吱”地一声门开了。
  一个须发皆白、拄着拐杖的瘦削老人费力地扶着门。看着一身粗布、睡眼惺忪的老人,我竟张不开嘴责备。我上前扶住老人:“老爷爷,家里就您一个人吗?”“是啊,小伙子有事吗?”“您平时睡得很晚吗?我经常在凌晨学习的时候听见您家里的声音。”老人一愣,随即笑着说:“吵到你学习了,真是对不住。我姓杨,有空上来玩!”
  当晚终于安静了。可第二天,就在我晨起背单词的时候,楼上又响起一阵叮叮咣咣的声音。
  我再次敲开了楼上的门。
  “小伙子,起这么早!我是不是又吵到你了?”我阴着脸点点头。“不好意思,要不进来我们聊聊。”说着他把我让进了屋里。
  眼前是一个陈旧的客厅。其中的家具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风格,陈旧但整洁,地上摆放着几个花花绿绿的塑料袋,装着几种杂粮。客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石盆,其中混杂着各色被旁边的石锤砸得半碎的杂粮。
  我惊讶道:“杨爷爷,您为什么要在家做这些?”他拉着我坐到沙发上,笑着对我说道:“先听一个故事吧!”
  “我原本是一个红军战士,后来参加了八路军,在湖南一带抗日。
  “打仗之前哪,我也有个家。可是这小鬼子进城后,杀了我的父母,烧了我的房子。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小鬼子毁了国家?我毅然抛下了妻子,拎起枪杆上了战场。在那个年代,参军就意味着与家人失去联系。妻子为了可以再见到我,在我临走前让我带上了一只信鸽。”
  我听得入了迷。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还记得那天我正在衡阳城外阻击鬼子。那只鸽子刚好就在这个时候飞了回来。我害怕地大叫:‘别!回去!别过来!’可是它听不懂。一枚炮弹炸开,弹片穿透了信鸽的胸膛。我拼了命地想去抱回那见证了我们爱情的信鸽,但很快我就被弹片击穿了大腿,晕了过去。”
  我一脸惊讶:“那信鸽带来了什么?您后来和妻子怎么样了?”他悔恨道:“我再回到那的时候,什么都烧没啦。退伍以后,家乡也变了模样。我找了她好多年,却一直都找不到她。”说着,泪水沿着他脸上的沟壑静静流下。
  他缓了缓,说道:“解放后,政府给了我這套房子。我在家无事可干,发现这个城市鸽子很多,就萌生了养鸽的想法。所以我每天都砸碎些杂粮,撒在窗台上,算是对我妻子、我的信鸽的一个纪念。上一个租户昼伏夜出,我便晚上做鸽食。可我没想到你每天这么辛苦,真是不好意思!”
  我笑着说:“不要紧的,杨爷爷。过两天您喂鸽子的时候,一定要带我看看哪!”
  告别了杨爷爷,我走下楼。脑海里回想着杨爷爷的故事,还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那只洁白的小身影,为两个相爱不能相守的人传递着爱的消息。湛蓝的天空上飞翔着一只只或灰或白的鸽子,欢快地向杨爷爷家的窗台飞去。
  我蓦然发现,我竟从没抬头看过几次天空中的倩影。(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邻居家又搬来了新租户。能够听到一家三口的声音,那声音却很不协调。一个是老男人的沧桑,一个是婴儿的啼哭,另一个是柔弱女人的说话声,女人的声音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他们搬到这个棚户区家属院后外出活动极少,两扇院门犹如已倒闭的小厂子的大门一样,总是关得严严的,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还是因为一次吵架,揭开了新邻居的神秘面纱。我出于好奇去围观,只见几个大汉,凶神恶煞般地谩骂。那个年过半百的老男人蹲在地上耷
期刊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  这节课讲的是有关农业区位问题,本身农业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不大感兴趣,又加上是涉及区位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在上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期刊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是仁,是义,是礼,是智,是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最初接触國学经典,到现在有十余年了,在我脑海中一次又一次泛起波澜的,仍是那回荡千年的铮铮之音。  初识《红楼梦》,还是懵懂少年,掩卷沉思,思绪万千,久久不能散去的,是潇湘馆,是怡红院,是大观园彼此纠缠而又充满悲欢喜乐的缠绵悱恻。后来,年岁渐长,愈加读懂的,是黛玉对这尘世满怀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
期刊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曾给体验下过一个定义:“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以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件。”可见,体验必须度过一段时间,是一个过程。倘若匆匆而过,过程被缩减,就不会有真正的体验,甚或谈不上体验。 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体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的体验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学生与知识深入接触,用心灵去解读知识。  一、体验学
期刊
又到了大寒,又想起了小脚外婆。她走了十年了。  外婆脚小,走路却很快,庄稼地里是把好手。从春种到秋收,铲地,薅草,犁杖,碌碡,无所不通。干起农活来,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撵不上她。她侍弄完自家的田,还给几家老幼病残的邻里乡亲帮工。  我那时小,外婆最疼我,农闲时牵着我的手走街串巷,谁家的杏子桃子熟了,我总是能吃到,因为外婆走到哪家门口,都有人主动往她手里送。每到这时,外婆就掰开我的小手说:“娃子啊,少
期刊
一直以来,你成了我生命中的常客,在繁华过尽的尘世里,一眼看尽了你的微笑与哭泣。奈何你如清风飘过,烟花散尽,却难奈于你眉间浅笑,温雅沁人。如果说,世间繁花似锦,让人缭眼迷晕,可恰独你一朵,盛开在我的心海里,令我迷醉入境,久难散去。  与你相遇,何其有幸。你一尘不染的纯稚之心,让我追逐在快乐的天际里,感受着你给的勇气与激励。遇见你已注定了我的幸运,在人海深处,忍不住为你驻留,为你倾尽所有的投注。有人说
期刊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的一段描写。小时候读它,只能浅略地读出这是先生与父亲离别时的伤感场面,却感悟不深。当时想,既然不舍,为何不向父亲用言语表达?不表达出来,父亲又如何能明白儿子对他的情感?而如今再读《背影》,自己处在了先生的角度,才明白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幕——父亲为他买橘子,在月台上攀爬的背影。这是先生用最朴素的文
期刊